你是我的“小确幸”

“小确幸”这个夹着浓浓东洋风的外来语,来自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说的是生活中“微小但确切的幸福”。村上春树说:没有这种“小确幸”,人生不过是干巴巴的沙漠。

 

“小确幸”来得说容易也容易,比如意外小财,享用美食,家人团聚,睡到自然醒,朋友捎来问候关心,与好友出游旅行,看好书、听好音乐、看好电影,好久不见的朋友把酒言欢,买到物超所值的东西,泡个热水澡消除疲劳这十件事情,就被台湾人列为十大“小确幸”。

 

 

很多人会说,这有什么难的,这些事我都做过啊,可是我问你一句,你从中体会到微小但确切的幸福了吗?

 

出门旅行,团费高了不满意,吃饭贵了大吵一架;看本书被微信打断,看场电影被领导喊回去加班;老朋友把酒言欢又计较得失,看别人混得好心里醋意大发;担心工作做不完;忧虑赚的钱太少;开车出门没地方停车,孩子成绩差,另一半不够体贴,可谓事事不顺心……总之,种种不如意,让人的幸福感及快乐指数几乎降为零。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FLOW,意思是说,当我们进入一个专心致志、活在当下,浑然忘我的状态,才会感受最真切和细微的幸福。“小确幸”对应的,我想应是这个概念吧。现代社会脚步太快,人们往往被心里的焦虑逼迫着,在高速前进的过程中遗失很多美好的感觉。只有当你放慢,专注,才能够感受到幸福。

 

倘若社会已经笼罩在物价上涨、经济增长缓慢、工作压力大、挣钱速度赶不上花钱速度这样的气氛之下,自己再整天被抱怨、不满的情绪团团包围,那“小确幸”还怎么挤进你的生活?

 

我试问过几个朋友,他们眼里的“小确幸”究竟是怎样一种状态,回答其实都挺简单的:在一个冷冬钻进一间暖暖的、嘈杂的、灯色昏黄的小咖啡馆,吁吁气、搓搓手,喝上一杯热咖啡,拿一本平常不会看的杂志,几乎完全无意识地翻着;或者,在一个大夏天的午后,走进一家便利店,吃上一个大冰淇淋,比个“V”手势,自拍上传。可是,就是这些简简单单的瞬间,在这忙碌的当下,似乎好久没有体验过了吧。

 

提及对这些细小而琐碎的“小确幸”的渴望,可能有些人会感到不齿。他们认为,年轻的一代生于安乐,整个时代心理与气氛都是这种柔软的、没有斗志的。这样的“小时代”产生的“小清新”一代,梦想仅是“小确幸”,要是放在以前,那就叫胸无大志。

 

这种观点也有对“小确幸”本身的误会。实际上,一样的种花养草,一样的辞职开店,有的是消沉后的归隐,有的却可能充满朝气和创意。数十年前,林语堂提倡闲适生活,很有“小确幸”的味道。林语堂说,自己最幸福的时候就是躺在床上的那一刻。他还喜欢边吃花生边写作。这些经典镜头无疑都是“小确幸”。可是,这位文学大师却从不颓废,晚年也笔耕不辍,77岁高龄时还完成了一部《当代汉英词典》。所以,“小确幸”没有错,重点在于它装点的是什么样的人生。即便有一天“小确幸”这个词已不再流行,其追求的“简单快乐”总会成为世界各地人们的渴望。我们找寻“小确幸”,其实就是怕有一天面对“你幸福吗”这句简单问句时,无言以对。

 

世界那么大,不一定有时间去看看,但只要用心去体会,一大堆幸福等着你发现,只要你热爱生活,乐观豁达,懂得知足和感恩,生活中微小而确切的幸福,正在你身边。

 

今天有机会重读了《老人与海》,能有鱼吃,有小男孩陪着出海,这就是老人的“小确幸”。嗯,挺带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