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救援》现“中国成大救星”桥段 原著中就有

《火星救援》现“中国成大救星”桥段 原著中就有

《火星救援》剧照

 

火星上种土豆?把地球当弹弓?看完得到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鼎力支持、马特·达蒙主演的《火星救援》,文科生“不明觉厉”,理科生则是“脑洞大开”。而根据NASA公开的资料显示,电影里这些高大上的技术,其实正在成为现实。

 

种土豆?生菜已经种好了

 

在这场星际大救援里,最关键的是一颗土豆。人们从地球到火星的飞行时间需要数月之久,为了撑到救援到达的那一天,男主角必须拥有充足的口粮。于是,他为自己种了一片能供应912天的土豆田……最低温零下153摄氏度,没有水源,土壤成分不合适,没有氧气,在火星上种土豆真的可行吗?

 

其实,NASA已经在实验室中模拟火星的土壤和空气环境,并成功种植了十余种植物。今年8月,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更是展示了太空中种植的红色萝蔓生菜。不过,片中男主角利用人类粪便来充当肥料的做法,被NASA植物学家认为有失严谨,应当先进行堆肥发酵处理以降低微生物危害。并且,电影里燃烧了火箭的燃料,运用联氨在铱催化下分解氮气、氢气,再燃烧氢气以获得水的方法,也被科学家们认为是舍近求远,完全可以从地表下提取水分。更何况就在一个月前,NASA已经宣布“火星确实存在液态水”了。

 

用地球当弹弓?这是常用技术

 

在NASA救援人员与时间的赛跑中,美国人自己发射的飞船惨遭失败。关键时刻,中国国家航天局无私地提供了自己的助推器“太阳神号”,放弃了绝密的太空计划。并在一个印度小哥的天才构想下,将地球当作弹弓,把原本打算返回地球的战神3号飞船重新“弹”回火星,接上了在那等候的男主角。

 

这个计划在片中被塑造成“神来之笔”,且让NASA高层站到了“保5个”还是“救1个”的人性天平上,又通过宇航员之口讲述了这一计划的众多风险,几乎九死一生。然而在现实中,这个炫酷的“地球弹弓”并不是什么“黑科技”,它实际上是利用了引力弹弓效应与行星交换动量,以进行变轨并提高速度,在航天器进行星际飞行时是常用的方法。在“新地平线号”、“先驱者1、2号”上,NASA都曾运用过这一技术,只是它们用的“引力弹弓”是木星。

 

沙尘暴?这个火星真没有

 

虽然众多科幻元素都被证实确有其事,《火星救援》的第一幕却是一个大大的错误。故事从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风暴开始,像极了地球上的沙尘暴,不仅黄沙遮天蔽日,还损坏了男主角的宇航服,导致其他宇航员不得不放弃他并撤离火星。

 

但眼尖的观众会发现,在影片的末尾部分明明讲到了火星空气稀薄,为了减轻重量,男主角甚至把飞船拆成了个敞篷的空壳,搭了块布就飞向太空。那又是哪来的沙尘暴呢?关于这一点,权威的吐槽是“火星上的大气只有地球上的1%,它的狂风只相当于地球上的微风拂面。”小说作者的解释则是“故意为之”,不然怎么把男主角困在火星上?

 

看片>>>

 

火星版“鲁滨逊漂流记”

 

马特·达蒙已成被救专业户

 

本报讯(记者万旭明)昨日,电影《火星救援》在巨幕影城举行试映,这个火星版“鲁滨逊漂流记”虽然地球部分有流于烂俗的倾向,火星部分却是科技高能之余不失幽默,令人“不明觉厉”。

 

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让马特·达蒙饰演的宇航员与队友失散,一个人留在了荒凉的火星上。侥幸存活下来的他,凭借一个植物学家宇航员的智慧,在火星上种土豆、找能源、想方设法与地球联络,最终成功获救。

 

算下来,这已经是马特·达蒙第三次被拯救了,1998年出演《拯救大兵瑞恩》,他就是那个被拯救的“大兵”;2014年《星际穿越》,人们克服“虫洞”难题去救他,结果却是一场骗局;今年的《火星救援》里,这场救援计划如果在现实中发生,恐怕要花上千亿美元的经费。当然了,就凭借这部影片中的精彩表演,他绝对值得救。片中大多数戏份都是他的独角戏,且不少是一个人对着镜头录视频,积极、无奈、希望、绝望、愤怒等各种情绪的转变都在这些独角戏中完成。

 

不仅男主角经验丰富,影片的编导阵容也是大有来头。影片根据安迪·威尔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来,作为一个15岁就被美国国家实验室聘为软件工程师的太空宅男,安迪·威尔保证了故事的硬科幻基础。而且原著于2009年在网络中收费发行后,读者还进行了强大的纠错,令其科技元素更加完善。改编为电影剧本时,它还得到了美国宇航局NASA的支持,编剧曾透露,遇到任何技术问题时,自己都能打电话去NASA求助。至于导演雷德利·斯科特,其旧作《异形》、《银翼杀手》已经足够成为品质保证。

 

要说有什么缺憾之处,只能说美国人每次拍到太空救援时,一定要把NASA的高层官员拎出来“黑”一把,来一次为了大局放弃个人的反转戏。对了,对中国观众来说,这次的“中国成为大救星”的桥段不要以为是单纯讨好中国市场,这一剧情在原著小说中就已存在。

 

记者万旭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