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非遗传承人项老赛:创新才能让老手艺重放光彩
编辑: 关春英 | 时间: 2015-11-17 11:31:32 | 来源: 中国新闻网 |
中新网芒市11月16日电(崔汶)家住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户撒乡的项老赛,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6日,正在田里做农活的项老赛接到客户电话后便匆匆赶回家里。“有人想来买几把刀。”项老赛的刀已经成为当地的一张宣传名片。
今年55岁的项老赛,自小就师从父亲,学习阿昌族世代传下来的打刀技艺,是正宗阿昌打刀世家的嫡系传人。阿昌族独特的锻打、淬火、磨刀以及夹钢等纯手工制作的各种刀具,硬可斩铁,利可削干毛巾或削老竹、剃汗毛。2006年5月,阿昌族户撒刀锻制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老赛也被列为唯一的一位户撒刀制作工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艺人。
“80年代,我们阿昌族打刀人的生活过得很清贫。”项老赛回忆说,当时地处中缅边境山区,经济、社会、交通各方面的发展都较落后,阿昌族打刀人将刀打好后,交给卖刀人,由卖刀人翻山越岭去寻找卖家。“钱都是卖刀人赊着,卖出去了才给我们钱。”迫于生活的压力,项老赛开始寻思怎样让刀卖出好价钱。
“我在刀的工艺和包装上进行了创新和改良,让刀不仅实用还更美观。”一次乡上的集市,项老赛带着改良后的第一把刀在集市上摆了个摊位。“没想到,真有人来买。”项老赛说,一位操着外地口音的男子一眼就相中了那把刀,最后以高于市场价7.5倍的价格卖了出去。
尝到甜头后的项老赛开始了他的创新之路。“渐渐的我发现,只要不断的对老工艺进行创新和包装,何愁老手艺没有市场,没人传承?”项老赛认为,创新才能让老手艺重放光彩。
他用时间和如今的千万身价证实了他的观点。“我最贵的一把刀卖到了28万元。”项老赛说,现在他锻造的刀具从大小、款式各方面都能满足顾客的需求。“我还在不断的推出新款式。”项老赛介绍说,在保证手工锻造技艺不变的同时,刀的款式可以根据顾客需求进行改变,在刀鞘、刀柄的包装上,项老赛也在根据市场进行着创新。
“老手艺在保证手艺活不偷懒的同时,不断进行升级和创新,必定能活过来,传下去。”项老赛说道。(完)
新闻推荐
- 春节临近年味浓 各地装扮一新等你来2025-01-16
- 外交部:美方应停止在台湾问题上干涉中国内政2025-01-16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几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2025-01-16
- 总台春晚宣传片亮相中国驻里约总领馆新春招待会2025-01-16
- 新开发银行在华发行熊猫债规模突破600亿元人民币2025-01-16
- 中国将4家美国实体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202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