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官员网络发文介绍香港“新”古迹
| 编辑: 关春英 | 时间: 2015-11-13 15:17:50 |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


近日,香港发展局局长陈茂波在网络发文,详细介绍香港近日公布的三处法定古迹——
珍贵的历史建筑,除了拥有独特的建筑特色外,也跟我们社会的历史有着紧密的关系。早前我们刚宣布,将尖沙咀大包米讯号塔、扫杆埔马场先难友纪念碑和西营盘旧精神病院立面列为法定古迹,加强对它们的保育。容我在此为大家分享这三座法定古迹的珍贵价值。
位于尖沙咀大包米讯号山花园的讯号塔(见图一)于1907年由香港天文台兴建,以摆放原置于附近前水警总部圆屋内的时间球,为当时的海员和巿民准确报时。后来随着无线广播和电话普及,时间球报时服务于1933年中完成其历史任务。讯号塔现已成为讯号山花园的独特标志,塔身除了在1927年曾加建一层外,其余外观大致保持良好。建筑带有浓厚的古典巴洛克色彩,并加入当时流行的爱德华式装饰特色,以红砖配上浅色石构件。大家也可以特别留意讯号塔的入口和大窗用拱石砌成的装饰。
马场先难友纪念碑(见图二)于1922年兴建,以悼念1918年2月26日跑马地马场大火中的死难者。事发当日马场正举行周年大赛第二日赛事,事故共造成超过600人遇难,是香港史上一大惨剧。纪念碑位于现时扫杆埔香港大球场上方的山坡,是全港唯一为这宗惨剧的遇难者而建的纪念碑。如果你细心观赏,便可发现纪念牌楼一方面拥有中式建筑常见的凉亭、琉璃瓦、陶塑装饰,另一方面牌楼的石壁则展现出古典意大利风格的装饰,是糅合中西建筑元素的佳作,体现了香港中西文化交汇的特色。
至于第三座法定古迹,则是西环著名地标、坊间传说为“鬼屋”的高街二号旧精神病院(见图三)。当然,坊间传说的“鬼”无从考证,但这座建筑本身拥有悠久的历史,见证香港精神科医疗服务的发展。
它1892年落成时本身为国有医院人员住宅,后来于1939年改为精神病院女病房。直至1961年前,这座建筑物用作附属东边街45号精神病院的病房,因此亦被称为“精神病院”。后来青山医院于1961年正式启用,旧精神病院同年改为日间精神科门诊部,直至门诊部1971年迁出,其后一直空置。
遗憾的是鉴于当年建筑物本身的状况,未能全面保留下来,在1998年重建为西营盘小区综合大楼,但当时仍保留了极为珍贵的花岗石立面。立面呈L形,内有宽阔的游廊。这座建筑大量采用早期巴洛克式细节,包括宽阔的拱形游廊和下方的粗琢花岗石块,造工精准细腻。这座建筑独特的外貌,也曾吸引不少本地电影在此取景,为它增添一份社会意义。
以上这些法定古迹,都是我们香港历史的重要一部分,欢迎大家参观。(陈茂波)
新闻推荐
- 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强调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2025-11-09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届运动会开幕式9日晚在广东广州举行 习近平将出席开幕式并宣布运动会开幕2025-11-09
-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 李书磊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2025-11-09
- 国台办:统一是历史大势是正道 “台独”是历史逆流是绝路2025-11-09
- 探寻神秘巴文化:台湾自媒体人走进达州罗家坝遗址博物馆2025-11-09
- 宝岛重光——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系列报道2025-1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