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囧》引发的港片思考
编辑: 关春英 | 时间: 2015-10-09 14:34:48 |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
“囧囧”有神真不是传说。继《泰囧》之后,姊妹篇《港囧》又火了。但影评人毛尖说,导演徐铮背负了太多的类型和情怀,他在片中一路狂奔好像就为了串烧香港老歌与致敬王晶。有人将《港囧》的票房飘红归功于片中对港片的缅怀,也有人说徐铮的成功只是因为赶上了中国电影票房井喷的好时候。中国电影正走进“美好年代”,那么港片呢?
香港电影在创作上拥有更多的自由,天马行空,汪洋恣肆……但从香港市民社会中生长出的电影,娱乐化为突出特征,这一特征于无拘无束中显现出“过度”的弊端,曾有人将此形容为“尽皆癫狂”。
香港电影产业高度发达,高产量自然意味着高效率,但也因此难掩缺憾:电影筹备时间通常较短,构思不够严密;后期制作时间也很有限,粗制滥造的问题时有发生。上世纪60年代武侠片最为鼎盛之际,一部电影的完成常常仅用几天的时间,俗称“七日仙”。但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香港高速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也一度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电影出口地,收获“东方好莱坞”的美誉。
《港囧》带领人们重温了那段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从《胭脂扣》到《玻璃之城》的海报回眸,从主题曲到电影配乐的旋律复现,还直接模仿了港片中的经典桥段。主人公在香港的街巷“穿越”,回溯港片的繁华风景,带领观众走向怀旧深处,体验港片的“当年情”。
但现实却是,1995年香港影评人列孚感叹“香港电影已死”,香港电影与经济比翼齐飞的时代一去不返,承载着一代人录像厅记忆的香港电影走向衰落。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导致香港经济大滑坡,在香港电影一蹶不振的“世纪危局”中,2003年6月,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区政府签署《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为香港电影人提供了北上拍片的契机,使得香港电影获得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在“北上救市”的大背景下,香港与内地合拍片达到高峰。“事实上香港电影目前已经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更新的大华语地区的电影”,有香港影人说。
合拍片虽不绝于银幕,但也有“水土不服”之叹。北上的香港导演在影片中加入内地元素,出现既不被内地待见、又无“港味”的“四不像”问题。曾获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奖的彭浩翔认为,内地与香港文化认同与电影理念存在差异,身处香港揣摩内地观众心理的行为像“隔山打牛”,难免会“水土不服”。深入影片拍摄地“接地气”,而非“带着香港思维和手段来修修补补”,才能拍摄出满足内地人观影预期的电影。
而“港味”流失的原因则在于,香港导演在面对广阔的内地市场时,遗失了香港的视点,使合拍片与内地片越来越趋同,更少了对香港本土的关注。有评论者指出:“并非说港片不能到内地取景或者讲述发生在内地的故事,问题是影片不可没有来自香港的视点。”
香港电影尚在寻找与内地合拍的定位,美国好莱坞又要开始施展影响力。好莱坞电影巨头华纳兄弟与内地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近日在香港共同出资成立“旗舰影业”,开发制作华语及英语电影并面向全球市场发行。在合作拍摄“国际大片”渐成风气之际,香港元素如何参与和立足,成为香港影人应该关注的问题。
记者 张 盼
新闻推荐
- 连续发行21年 生肖邮票成为法国民众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2025-01-21
- 福建省台联“乡亲相爱一家人”2025年台胞迎新春联谊活动在福州举办2025-01-21
- 两岸观光有望恢复 岛内旅游业者:已准备好,只待岛内主管部门放行2025-01-21
- 事关就业、社保、工资,看2024新成效、2025新动向2025-01-21
- 埃及中国问题专家:春节是连接中外文化的桥梁2025-01-20
- 亚冬会火种采集“以冰燃火”难点是啥、怎样实现的?2025-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