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的五年生活:充分参与“十二五” 寻发展机遇

作为上世纪80年代就北上发展的香港商人,过去几年里施荣怀做得最多的已不是单打独斗,而是不断牵线组织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的会董和会员们,充分利用国家“十二五”规划的红利,到内地不同省份寻找商机。

 

“在国家深化改革之际,要让港商们知道内地现在的发展。无论是搞内销、做品牌,还是房地产、饮食业和零售业方面的商机,内地市场已大得超乎想象。”2012年至2014年间担任厂商会会长的施荣怀说。

 

他的任期恰在“十二五”规划的执行时间(2011年-2015年)内。在这个五年规划纲要中,首次加入港澳专章,支持港澳巩固提升竞争优势、培育新兴产业以及深化内地与港澳经济合作,也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部分。

 

其中,深化内地与香港经济合作的一系列举措,如深化粤港合作,落实粤港合作框架协议,支持建设以香港金融体系为龙头、珠江三角洲城市金融资源和服务为支撑的金融合作区域等,不仅体现了国家对香港的重视,也为香港经济带来了新机遇及新的发展方向。

 

在这个新的方向上,施荣怀所在的厂商会步伐稳健。每年,厂商会都会在香港举办一场持续一个多月的大型商贸展览——工展会。为打进内销市场,厂商会已在上海、成都、南宁、深圳、武汉、厦门、重庆、哈尔滨和天津等地举办过内地工展会,帮助港商打通内地销售渠道的同时,也为香港与内地厂商建立了沟通的平台。

 

在特区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施荣怀还牵头与厂商会多名会董和会员在武汉筹建“香港中心”项目,计划兴建综合商业城,包括写字楼、商场和展览馆等,总投资达20多亿港元,“希望能将香港的生活和文化特色带进武汉”。

 

除了资本,这些年进入内地的还有香港的人才。目前在香港一家公司法律部工作的朱家健刚用四年时间完成了清华大学的法律硕士课程。除了书本上的法律知识,他正努力积累内地的法律实务经验,迎接人生的新变化。

 

事实上,在修读内地法律硕士学位前,朱家健已持有伦敦大学法律荣誉学士学位,并有若干年法律工作经验。然而,学习内地法律才真正成为他机遇的锁匙:正因为企业缺乏同时具备两地法律知识和经验的人才,他便有实力脱颖而出。

 

香港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的独特定位,还体现在国家继续支持香港发展金融、航运、物流、旅游、专业服务、资讯以及其他高增值服务业,支持香港发展成为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和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并增强金融中心的全球影响力。

 

对此,香港资深投资银行家温天纳指出,“十二五”期间,香港金融市场与内地进行了多方面融合,沪港通的落实及推出、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等举措,不仅深化了内地与香港的金融合作,同时也为国际资金投资内地资本市场进一步开启了大门。

 

“可以说,内地业务在‘十二五’期间已成为香港金融市场的重中之重,香港市场必须充分运用内地经济崛起的优势,加快发展。”温天纳说。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工商专业联会主席黄友嘉也认为,5年来,金融方面香港配合内地的发展,相对来讲做得最成功。此外,香港在发展成为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和国际资产管理中心上的进展亦颇有成效。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还提及,支持香港环保、医疗服务、教育服务、检测和认证、创新科技、文化创意等优势产业发展,拓展合作领域和服务范围。

 

“过去五年,香港与内地中医药界的交流就很频繁,这对提升香港中医师的医学知识和技能都有帮助。”在香港执业逾十年的资深中医师陈新发说。

 

陈新发的金陵中医药针灸治疗中心位于尖沙咀一幢商业大厦内。当记者来到治疗中心时,年过半百的陈新发正在为病人问诊。据中心助理介绍,就诊的病人以高端人士为主,除了香港本地人外,还有广东惠州的病人专程来香港找陈新发诊病。

 

拿着一本中医研讨会的论文册,陈新发告诉记者,他每年都要多次前往内地出席中医交流活动,而且从中获益匪浅。在向老一代中医专家取经时,他就学习了“手法复位”。

 

经过多年发展,中医中药在香港的认受性也日趋提升。“在过去5年,香港中医师业务有了增长,越来越多人来看中医。”陈新发说,他的治疗中心在过去5年接诊的患者起码增长了三到五成。

 

对未来5年的业务,陈新发也十分看好:“特别是屠呦呦这次获得诺贝尔奖,将更加增强香港市民对于中医药的信心。”

 

施荣怀的期待则是,未来5年能够加强粤港澳在经贸、教育、科技、民生、社会等领域的全方位的交流合作,充分发挥三地的各自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并逐步将先行先试措施拓展到其他地区,深度参与国家“一带一路”重大战略。

 

(记者牛琪王欣苏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