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科考为什么屡考不中?
编辑: 陈豪 | 时间: 2015-01-05 10:37:17 | 来源: 北京晚报 |
杨超绘图
今天的高考和古代的科举考试都可称得上是国家的“抢才大战”。可为什么流芳百世、被人誉为“诗圣”的杜甫终身都没考取呢?想想他年轻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势,难道仅为被奸相李林甫的一次“罢免”而气馁吗?
以我个人从现代人生理和心理等方面分析,主要原因有三:其一,杜甫“生不逢时”。众所周知,自大禹传位给儿子后,中国开始了世袭制。在那个“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只能打洞”的时代,一直延续到魏晋的九品中正制,谁的门第高、谁接班、谁当官,真正是“拼爹”。
隋文帝采用科举考试取代世袭制,这是一种巨大的进步,唐朝便继承下来。而科举用人凭的是知识水平,不分贫富,只要进士及第,国家皆包分配,保证其荣华富贵。杜甫生于大唐,其祖父杜审言不仅是进士出身,而且做过部级高官。如果杜甫的祖父早出生几百年,杜甫不用考也能弄个高官做。
其二,杜甫的“心理承受能力”差。用今天的话讲,他是需要进行“心理干预”的学生。史书上说,古代科举考试期间,国家和地方政府都积极为考生优化环境。各省官员为了保证考生们按期赴试不误行程,普遍实施了“应试学生过境,不得为难和阻碍通过”等硬措施,这充分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应试士子的体恤与关怀。特别是朝廷“非家境贫寒、万不得已的考生不得私带货物”规定的执行走样(地方官员对考生私带货物一般都装聋作哑,默许其通过),更能说明古代“选拔人才”采取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并不见得就比今天的少。再说杜甫还是“老部级高官”的孙子,多少会有一些人脉,被“免考”的可能性不大。由此推理,杜甫极有可能就是心理承受能力差。他平时学习成绩再好,但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进了考场也只能是“茶壶里的饺子”。
也有人将杜甫屡考屡败归咎于遭受政治迫害和不善经营人脉关系。但从他那首“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朝叩富儿们,暮随肥马尘。残怀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诗中,可以发现杜甫毫不隐讳科场的艰难和无自尊的经历,诗中也明白无误地说,自己要去求施舍,求了施舍还得去拜见官员……还有一事更能说明杜甫并非“木头疙瘩”,他献过吹捧皇帝的“三大礼赋”,讨了个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也就一个有职无权的参谋。后来,他投靠实力派——剑南节度使严武,经严武推荐,朝廷封他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好在这个“校检”,使他享受到了“副部(省)级待遇”,以至于后人误以为杜甫真做过工部尚书或工部副尚书似的,把他的诗集编为《杜工部集》。这些史实足以说明杜甫屡次考试的成绩都很不理想,原因就是他“不经考”。
其三,杜甫的“包袱”重。祖父的“进士”身份是硬考取的,有了这个平台,他才一步步朝“京官”迈进,并取得了成功。可以说,杜甫的祖父是通过自身努力接触到权力核心并成为其中的一员的。这对颇具才华和远大抱负的杜甫也构成了无形压力。如此一来,走进考场的杜甫与其他考生相比,又多了一重压力。
现在看来,杜甫不仅“很忙”,而且运气也背。但换个角度看,如果中举迈上仕途,没有穷困潦倒的经历,很可能就不会有“诗圣”了……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 埃及中国问题专家:春节是连接中外文化的桥梁2025-01-20
- 亚冬会火种采集“以冰燃火”难点是啥、怎样实现的?2025-01-20
- 台湾各界:期盼已久,热烈欢迎2025-01-20
- 厦金“小三通”航线每日往返班次增加至24个班次2025-01-20
- 世界各地蛇年生肖邮票“上新” 你最pick哪一款?2025-01-20
- 春节临近年味浓 各地装扮一新等你来202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