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勇:两岸货贸协议成败关键在台湾

《服贸协议》卡关、难以通过,两岸的经贸谈判重点又回到了《货贸协议》上。台湾《旺报》今日刊载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专家窦勇的文章分析指出,条件和基础较好的《服贸协议》已经碰壁,在外部环境没有较大改善的情况下,《货贸协议》难言乐观,而其成败的关键在台湾方面。

 

全文摘编如下:

 

《服贸协议》卡关、难以通过,两岸的经贸谈判重点又回到了《货贸协议》上。作为《两岸经济架构协议》(ECFA)的一部分,《服贸》、《货贸》早晚都是要谈的,但在如今的背景下重启谈判,未免有“前途未卜”的感觉。条件和基础较好的《服贸协议》已经碰壁,在外部环境没有较大改善的情况下,《货贸协议》难言乐观。

 

重点不在经济

 

首先,《货贸协议》的成败不在大陆,而在台湾。迫于多方压力,“台当局”行政院接受了《服贸协议》由备查改为逐条审查的要求,后又加开了16场听证会。

 

冗长而繁琐的程序,导致协议迟迟不能通过,“行政院”希望尽快推动《服贸》过关,由此导致议案强行闯关、“太阳花学运”等一系列事件。为了化解内部争议,“行政院”答应制订《两岸协议监督条例》。目前,各方提出了多个版本,争执不下。在监督条例尚未确定的情况下,《货贸协议》更是遥遥无期。

 

其次,《货贸协议》的关键不在经济,而在政治。纵观世界各国的自贸协议谈判,无一不是锱铢必较,经济利益至上。但在两岸经贸合作协议的谈判中,政治却是首要因素。作为大陆一方,愿意优先向台湾同胞开放市场,共同分享发展带来的机遇,ECFA、早收列表以及《服贸协议》都体现了这一善意。

 

至于《货贸》谈判,上月召开的两岸经合会第6次例会上,双方达成了初步共识。但台湾内部复杂的政治形势却使得经济协议更多和政治联系在一起。部分在野人士已经不满足于拿经济利益说事儿,而是动辄上升“国家安全”的高度。为了设置障碍,他们不惜操弄民意。“反马”、“反中”、“反开放”等多种势力合流,使两岸互利双赢的经济合作协议变了味。今年11月,台湾要举行“九合一”选举,执政当局为避免落人口实,恐怕也难有大的动作。

 

第三,《货贸协议》的重点不在谈判,而在通过。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货贸协议》通过的难度不会比《服贸协议》小。任何一项自由贸易协议,尽管总体上会增加一个经济体的福祉,但总是有若干行业获益,同时一部分行业受损。

 

助力不在两岸

 

《货贸协议》将牵扯到数千项商品的免税或降税,对台湾产业的影响不会比《服贸协议》小。如果将《服贸协议》受阻归因于当局和民众沟通不畅,那么加强沟通就可以完全消除台湾社会对《货贸协议》的疑虑吗?恐怕也不尽然。兼之大选将近,部分人在政治目的驱动下,必然企图操弄民意,蛊惑受损行业民众,其负面影响不可小觑。

 

第四,《货贸协议》的助力不在两岸,而在外部。在目前来看,两岸双方推动货贸谈判难有大的举措。从大陆来说,已经是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有限,还是要按照市场规律办事,不可能一味地在双边贸易谈判中让利。

 

而台湾一方,马当局在复杂的政治形势面前也没有多少腾挪的空间。日前“经济部长”杜紫军提出,计划明年上半年前完成谈判,他作出这一表态的直接原因,就是预计在年底前签署的中韩FTA。

 

2010年两岸签署ECFA曾使韩国忧心忡忡,但4年后两岸《服贸》、《货贸协议》依然原地踏步,韩国却后来居上。韩国跟台湾产业结构相似,汽车、化工、工具机等产品竞争度非常高。韩国的这些产品优先进入大陆市场,将对台湾相关产品构成巨大冲击。此外,台方认为,与大陆建立良好经贸关系,台湾才有机会和其他国签署更多经贸协议,才能进一步拓展国际经贸网络,这也是台湾推动《货贸协议》的外部动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