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魂兮归来
编辑: 李思媛 | 时间: 2014-08-29 10:58:33 | 来源: 你好台湾网 |
据台湾媒体报道,台军方27日迎回当年在印度、缅甸作战的中国远征军英灵牌位。对日抗战期间,中国军队进入缅甸协助英军作战,经历近三年苦战,终于驱逐日军,收复缅北,十万官兵马革裹尸,客死他乡。日前,台当局防务部门派员到缅北招魂,将英灵牌位请回台湾。在入境处,军方象征性地在入境证件查验台盖章,表示英灵入境,典礼庄严肃穆。最后,英灵牌位被捧送“圆山忠烈祠”,完成入祀仪式。
据悉,在2000年,台湾首次从印度迎回驻印军阵亡将士灵位;2009年,从巴布亚新几内亚迎回被日军掳至当地担任奴工的被俘军民灵位;这次从缅甸迎灵是第三次,也是烈士人数最多的一回。
魂归故里,是华夏民族表达落叶归根的一种信念。为忠烈招魂,厚葬为国捐躯者,既是让烈士入土为安,也是提醒后人不忘历史,致敬英雄。“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那是仁人志士视死如归的达观,但后人如果忽视、轻慢为国捐躯者,将无颜面对列祖列宗和子孙后代。
近80年前的那场反侵略争自由的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人不分东西,地不分南北,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奋起抗敌。举凡在抗战中牺牲的都是忠烈,没有党派之分,于今尚可理解。但长期以来囿于意识形态的束缚,不少抗战遗址(包括烈士墓)失于保护,逐渐消亡。例如鲜为人知的重庆空军坟,如今荒草萋萋。那里长眠着三百多位战死于保卫陪都的中国空军飞行员。国民党政权溃退后,墓园历经盗墓者的疯狂挖掘以及革命者的掘墓,烈士魂飞魄散。近年虽经修葺,但已是面目全非。重庆城曾有一座全国唯一的“中国抗战胜利纪功碑”,已被人们淡忘,今人只识解放碑(“人民解放纪念碑”取代之)。一直以来,抗战文物保护要看风向,犹抱琵笆半遮面,大量文物任其湮灭。不正视历史,谈何保护历史、开创未来?
其实,遭殃的不仅是抗战遗迹,众多红军以及其他时期的烈士墓或陵园同样遭遇不测。年久失修,致陵园破败不堪;市民不敬让陵园不再肃穆;被商业开发蚕食,竟沦为拆迁。江苏盐城市抗日烈士陵园就有三分之二的面积被开发成为营利性公墓,一边是荒凉的草丛中烈士寒酸的坟冢,一边是簇新美观的民用墓穴。四川巴中烈士陵园也曾遭遇被商业拆迁的厄运,当地政府竟能容忍“挖祖坟”之行径。有目击者称拆迁时“烈士墓毁之殆尽,部分骨灰盒朽烂,骨灰散落一地,现场一片狼藉”。
魂兮,归来。归来的不光是那些志士,还有舍生取义的精神,和人心。
新闻推荐
- 习近平抵达莫斯科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2025-05-08
- 两岸融合发展迈出新步伐 福建一季度利用台资6.4亿美元2025-05-09
- 欧盟将对美国关税准备反制措施并向世贸组织提出诉讼2025-05-09
- 多项指标刷新纪录 广交会彰显中国外贸底气2025-05-09
- 2025两岸(庐山)青年交流发展大会开幕2025-05-09
-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部省际工作会议在福州举行2025-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