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社会讨论“个人游”影响 各界吁完善措施

近日,有报告指出,“个人游”旅客削减两成会令香港本地生产总值至少损失400亿元(港元,下同)或导致一万多人失业。这再次引起社会对“个人游”计划调整的讨论。

 

香港社会就“个人游”主要分歧在于:一方面有意见认为“个人游”对香港的经济发展和就业状况起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有意见指出“个人游”对社会民生带来一些影响,例如公共交通工具更为挤拥、水货客问题更为严重、租金飙升等。

 

针对零售业对香港的贡献,较早前立法会批发及零售界议员方刚与业界代表委托前理工大学会计及金融学院副教授林本利进行研究。8月5日,有关人士召开记者会,发表研究结果。而该报告已提交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及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苏锦梁参考。

 

林本利指出零售业聘用超过34万人,占总就业人口的9.3%。而过去十年零售业受惠于“个人游”,商铺租金及业界平均薪金分别上升了78%及73%。他又按特区政府统计处的数据分析,指出2004年至2013年间,香港受惠于“个人游”,零售业兴旺,本地市场消费开支大幅增加8190亿元,较同期的本地生产总值增加8084亿元还要多,当中三分之一来自访港旅客。他又引述另一位学者的估计,认为如果“个人游”旅客被削减两成,本地生产总值至少损失400亿元或导致超过一万人失业。

 

香港零售管理协会主席麦瑞琼表示,香港零售总消费者人数已在上半年开始出现下跌,旺角、铜锣湾等地有街铺关闭后再没有人承租开业,零售业正进入“寒冬期”。她指出如果削减“个人游”旅客,首当其冲会令年轻人及低技术人士失业。她表示明白“个人游”对本地市民带来不便,但是认为不可以拒绝客人来港。

 

另外,立法会议员方刚便呼吁特区政府不要再削减“个人游”数目,并建议特区政府应设法分散游客,例如开拓边境购物城和边境旅游点。他认为这样可达到四赢,包括增加零售业的商机、购买日用品的旅客不用进入市区、为东涌及新界北区的居民提供就业机会以及减少北区居民对“一签多行”旅客的怨气。

 

林本利在出席电台节目时表示,减少自由行会直接令与零售业相关的供应链受影响,包括进出口、广告、批发、物流等。而且,有游客会在香港购买金融产品、物业等,间接影响也不少。

 

苏锦梁在出席一个活动后向媒体表示,特区政府曾与内地部门商讨“一签多行”改为“一签五十二行”的建议,但是由于近月零售数据持续下跌,故暂时未有结论。他又表示,“无论在边境或其他地方,如在酒店房间方面、交通网络、其他配套例包括丰富景点做得更好些,我是绝对同意的。”

 

过去一段时间,香港社会就“个人游”的影响已有不少讨论。不同机构的研究报告纷纷出炉。1月17日,特区政府公布香港承受及接待旅客能力评估报告。它以2017年有超过7000万名旅客访港为基础,结果显示香港在各方面可大致应付2017年访港旅客的需求,但酒店房间供应将会持续紧张。5月7日,立法会秘书处便发表了关于“个人游”的《研究简报》,指出在评估一个城市的旅游业的承受能力时,应同时考虑社会的承受能力。

 

而官方对“个人游”的表态也引起不少讨论。3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会见港区人大代表。人大常委范徐丽泰在会后表示,针对“个人游”的议题,张德江要求港澳办和国家旅游局就香港的旅客承受能力作研究。至5月底,有报道引述消息指行政长官梁振英在特区政府中央政策组辖下的策发会会议上就如果减少“个人游”旅客两成的议题,征询与会者的意见。身兼策发会委员的行政会议成员叶刘淑仪出席电台节目时便证实行政长官的确有此询问,并认为此举只是“试水温”。而行政长官在出席行政会议前回应媒体的提问时表示,“这不是一个提议,这是众多讨论的数字和做法的其中一个。”

 

这些消息传出后,商界纷纷向特区政府表达意见。六月中,香港政团经民联及来自国泰航空、香港迪斯尼乐园、先施集团及香港餐饮联业协会等与财政司司长会面。当中有意见关注收紧“个人游”对同业的收入及就业机会的影响;有意见指出周边地区都在争取游客,香港应先从提升自身竞争力着手等。而与会者引述财政司司长鼓励业界多发声,强调听取业界的意见。而此次零售业界发表研究报告可说是对社会讨论的其中一个响应。

 

“个人游”涉及的利益庞大,持份者众多,涉及内地与香港之间的关系。特区政府在处理此问题时绝不能掉以轻心。(陈振宁)(中国新闻网转法制日报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