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学者认为蒙古应放下疑虑与中国真诚友好合作
编辑: 陈豪 | 时间: 2014-08-18 16:52:39 | 来源: 海峡飞虹 |
海峡飞虹消息(记者格日勒图):蒙古国新闻网站17日消息:蒙古国学者格•巴特苏赫就习近平主席访蒙发表长篇文章。
2013年春天,蒙古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曾建议中蒙俄三国首脑会晤并形成机制。这是讨论双边或三边问题,尤其是三边合作的重要基石。通过高层次的会晤,可以明确近远期目标、各方参与度、东北亚安全、经济一体化中各方协同合作的机会等诸多问题。相信中俄会考虑在今年夏秋或未来的某个时间举行会晤。希望中蒙俄三国领导人除了礼节性往来之外,每年都能举行非正式会晤。领导人之间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也会促进彼此国家在各领域的发展。
蒙古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已建立了会晤的关系。这种关系直接影响着蒙日关系的发展和成果。这是官方和个人层面的信任程度在各个方面加强的结果。希望这种彼此信任、富有创新和活力的对话机制能在习近平主席与蒙古国总统之间展开。有可能的话,希望他们能够以私人形式举行休闲、友好的会晤。只有这样,蒙中关系中缺乏的互信才能得到加强。
2011年之前,蒙中两国还是“睦邻友好伙伴关系”,从2012年开始,蒙中关系已经升级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追溯蒙中关系的历史,在上一个甲子,彼此曾如“兄弟”般信任,但期间因“历史原因”导致了互不信任。冷战结束后,蒙中关系恢复发展,如今已进入了下一个甲子。蒙中关系已经走上了长期发展的道路。为此,蒙中双方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与纲要。在这种情况下,具体落实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内容就变得十分重要。因此,蒙古专家与学者一直在讨论“蒙中之间的相互信任是否在深入”。
对于蒙中来说,彼此政府部门之间都需要高度互信。蒙中两国在政治、领土和边境问题上不存在争议。这是特别的优势,也是信任的基础。因此,政治互信可认为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至于军事和国防领域的互信,随着“政府间军事技术合作协议”的签署,相信也会进一步加强。
蒙中两国总理签署的中长期发展纲要中特别强调“互信不断加深”。但是,蒙中专家更关注“这是否仅仅落在纸面上”。真正的互信会给双边关系带来进步与发展。而半信半疑会浪费时间,忽视成效。
不可否认,由于缺乏足够信任,蒙中经济关系尚未完全打开“花蕊”。蒙古长期以来就对邻国心存戒备,采取各种自我保护措施。但是,世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情,蒙古需要新思维。世界在扁平化、全球化,蒙古的经济也在参与全球化,蒙古的发展和进步需要用创造性思维看待国家之间尤其是与邻国的关系。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其技术领域涉及深海、太空,不久还会把载人飞船送到月球。中国新一届领导人以务实的精神对待中国的和平发展和新一轮国际关系,十分注重为实现“中国梦”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蒙古正在失去煤炭能源深加工产品转运出口的机会。蒙古缺乏能源生产的资金和技术。有很多国家和企业都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建议,只有中国提出的建议与意见是实实在在的。蒙古锡伯敖包发电厂建设谈判长达8年,经历了几届政府,最终还是无果而终。如果这个发电厂能够落成,今天的奥尤陶勒盖就不会靠进口电力维持运营,这就是缺乏信任的结果。21世纪的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享有国际声誉,而且,睦邻友好关系对中国尤为重要。比起蒙古国内的需求,中国需求更庞大。这一点,对蒙古十分有利。蒙古不但可以利用中国的技术与资金满足自身需求,多余的能源和产品还可以有偿出口给中国。
中蒙金融系统的合作也十分重要。通过引进中国的资金和世界先进技术,对经济合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对是否引进“中国银行”还要从政治层面进行讨论的话,那就是不信任的表现。
在商贸、经济与人文合作领域,互信会起到关键作用。时代要求我们就如何加强互信做出实际举动。
蒙古有一句传统的谚语“说出的话,吐出的吐沫”,希望中国也能够理解。蒙古要遵循古罗马的谚语“说好定好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只有相互信任两国关系才会不断加强。否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就无法真正实现。
我们要相信中国不是蒙古的威胁,而是高效的合作伙伴、和平的友邻。中国也相信我们是其稳定、可靠、有资源优势的伙伴。这一点非常重要。蒙中是可以分享贵重资源、货物、服务、经验与技术的永久邻邦。
当年,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访问蒙古,为蒙古的“国家体育馆”奠基。如今,该建筑已成为见证蒙中友谊的标志性建筑。习近平是一个兑现自己承诺的人。蒙古完全可以信任他。习近平主席将于本月访蒙,并同蒙古国总统亲切会谈。本次首脑会谈将涉及更加广阔的领域,内容也会更加深入。相信,蒙中双方的信任度会加深,双边关系尤其是经贸合作关系会进一步得到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 连续发行21年 生肖邮票成为法国民众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2025-01-21
- 福建省台联“乡亲相爱一家人”2025年台胞迎新春联谊活动在福州举办2025-01-21
- 两岸观光有望恢复 岛内旅游业者:已准备好,只待岛内主管部门放行2025-01-21
- 事关就业、社保、工资,看2024新成效、2025新动向2025-01-21
- 埃及中国问题专家:春节是连接中外文化的桥梁2025-01-20
- 亚冬会火种采集“以冰燃火”难点是啥、怎样实现的?2025-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