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90后”为住公屋不要事业 学者:可悲
编辑: 陈豪 | 时间: 2014-08-01 10:54:13 | 来源: 中国新闻网 |
香港的低收入人群可以申请公屋,这让一些年轻人看到了另类的“机会”。一名香港“90后”的小年轻,在网上传授自己轮候公屋的经验:满18岁开始部署,副学士毕业后只做散工确保收入不超标,3年达成上楼大计。此举惹来网民炮轰。
拿了楼做什么工作都可以
一名“90后”青年在讨论区讲述与妹妹如何申请公屋:他刚满18岁即递表,至妹妹够18岁即加入,以家庭形式排队,后来参加特快计划,3年后成功上楼。
他更呼吁网民“就到18岁就好准备啦”,结果惹来逾百网民留言口诛笔伐,有人批评他霸占公屋资源,也有人认为可以争取便争取。
“90后”Gary(化名)说,一家三口住市值逾450万元(港币,下同)的房子,眼见楼价攀升,希望以公屋作踏脚石转买居屋。为了不超过申请入息上限,他两年前副学士毕业后一直担任会展散工,妹妹则做兼职秘书。“总收入不可过1.4万元,我月入2000至6000元,妹妹做兼职数千元,资产在审查前半年唔爆(不超标)就得!”
他形容,取得公屋如打机过关,因住满10年才需每两年申报收入。他直言“拿了楼做什么工都可以”,其妹刚转了月入逾万元的文职,他则准备考纪律部队。对于网民谩骂,他表示理解。
学者:为争公屋不要事业可悲
香港公屋联会主席王坤说,2005年未有计分制前,非长者单身人士的公屋申请者仅两万多,迄今已增至逾12.6万,比一般家庭还多4000宗,“计分制吸引年轻人提早申请,预支未来住屋需求”。20年前编配公屋时,会考虑申请人原先住屋环境,按缓急先后分配,现在没有这项政策,令不少人可钻空子。
港大社会工作及行政学系教授梁祖彬则指出,年轻人为争取公屋宁愿放弃事业黄金期,损耗社会生产力,风气不可助长。有人把取得公屋视为中六合彩,为间房做散工,浪费事业搏杀期,可能影响日后发展。
对于如何防止有人以兄弟姐妹合并方式轮公屋,房署发言人表示,为善用公屋资源,申请人的未婚兄弟姐妹若在轮候期间结婚,不论其配偶是否获香港入境权,必须在公屋申请内除名。过去3年,当局每年处理约8000宗抽查或怀疑滥用公屋个案。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巴西联邦共和国关于强化携手构建更公正世界和更可持续星球的中巴命运共同体,共同维护多边主义的联合声明2025-05-14
-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公布公告调整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措施2025-05-14
- 国台办: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媒体发表的署名文章,郑重宣示祖国统一的历史大势不可阻挡2025-05-14
- “中国式现代化与两岸同胞褔祉紧密相连”——两岸专家学者呼吁台湾同胞做出明智选择2025-05-14
- 促进闽台交流合作 今年海交会将有四大提升2025-05-14
- 中国成功发射太空计算卫星星座2025-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