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中华古典文学老土?挽救香港低落语文水平
编辑: 关春英 | 时间: 2014-06-03 11:09:30 | 来源: 中新网 |
中新网6月2日电 香港商报2日刊文称,在极端经济挂帅、GDP主义之下,不少港人都视中华古典文学为没用、老土,即使是语文教师,很多都对中华古典文学抱持抗拒态度。这急须拨乱反正。今天是端午,要挽救香港日见低落的语文水平,屈原的文学精品实不可或缺。
文章摘编如下:
今天是端午,在欢庆这个与大文豪屈原有密切关系的佳节时,宜顺道谈谈香港的中华古典文学教育。
屈原文学成就光耀史册
时值端阳,谈中华古典文学自然要由屈原作品开始。《楚辞》是楚国的特有文学体裁,辞藻瑰丽、想像雄奇,当中很多是由屈原所写,代表作是《离骚》,对后世影响巨大,故后人将《楚辞》这种文学体裁直称为“骚体”。屈原作品被视为足与《诗经》并驾齐驱。《诗经》分风、雅、颂,出自不同作者,当中 “风”占了大多数,故《诗经》又称为“风”。后世将屈原的作品与《诗经》并列,合称“风骚”,“风骚”一词遂由此而来。屈原的文学成就,足与世界各地历代 文学巨匠看齐,光耀人类文明史册。
除了以美见称外,屈原作品的精神,亦深受后人传颂。《离骚》的千古名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唐代《六臣注文选》中的刘良注云:“九,数之极也。言忠信贞洁,我心所善,以此遇害,虽九死无一生,未足悔恨。”成语“九死一生”即由此而来。屈原光明磊落、心端品正、择善固执、九死不悔的精神,不正是今天功利为尚的社会所欠缺的吗?
中华古典文学充满智慧
不只《楚辞》,其他中华古典文学名作,皆满有智慧,经得起时代考验,以现代人日益关注的环保为例,中华先贤就不只一次提及。《孟子告子 上》云:“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蘗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二 千多年前的孟子,已道出过度砍伐和放牧,会永久地破坏植被。范仲淹《岳阳楼记》云:“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吞长江”三个字,就道出了洞庭湖吸纳长江滔滔大水、保护中下游免遭水淹的功能。如后人能体会《岳阳楼记》的地理描写,就不会做出 “围湖造田”的蠢事,今日长江中下游也就不会经常泛滥成灾了。认为中华古典文学“不合时宜”的人,请由《孟子》和《岳阳楼记》读起。
重推文言文助拨乱反正
在极端经济挂帅、GDP主义之下,不少港人都视中华古典文学为没用、老土,即使是语文教师,很多都对中华古典文学抱持抗拒态度。笔者曾任语文教科书编辑多年,期间经常听到语文教师的同一意见:“课本不能收录太多文言文,因为学生没兴趣,我们也很难教。”教育局不设文言范文,在欠缺考试动力而又受市场主导的情况下,这十多年来香港中学的中华古典文学教育大为萎缩。其实,中华古典文学,由先秦至清代,延续了约三千年,是人类艺术文化 的瑰宝,能流传到今天的,更是精华中之精华,但在香港却被视作不合市场要求的老土之物,只能反映这个城市在文化上十分浅薄,急须拨乱反正。
略为安慰的是,经过十多年所谓“课程改革”,越来越多有识之士(当中不乏年轻一代)明白中华古典文学十分重要,大力呼吁重设文言范文。今年4月,教育局终于公布“新学制中期检讨的首批建议”,中文科新增12篇文言文范文,在2015至2016学年的中四学级开始实施,于2018年文凭试生效。这12篇都是文学珍宝,只可惜缺少了屈原作品。回想20世纪八十、九十年代的高级程度会考课程,屈原名作《涉江》就是其中一篇必读范文,今天要挽救香港日见低落的语文水平,屈原的文学精品实不可或缺。(杨汉群)
新闻推荐
- 埃及中国问题专家:春节是连接中外文化的桥梁2025-01-20
- 亚冬会火种采集“以冰燃火”难点是啥、怎样实现的?2025-01-20
- 台湾各界:期盼已久,热烈欢迎2025-01-20
- 厦金“小三通”航线每日往返班次增加至24个班次2025-01-20
- 世界各地蛇年生肖邮票“上新” 你最pick哪一款?2025-01-20
- 春节临近年味浓 各地装扮一新等你来202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