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改:要共识,不要骑劫民意
编辑: 关春英 | 时间: 2014-05-08 10:01:53 | 来源: 人民网 |
历时5个月的香港政制改革首阶段咨询近日结束。香港特区政府表示,共接到超过3.6万份意见书,会归纳整合意见,正式启动“政改五步曲”。与此同时,不同政治团体的舆论争夺战逐步升温。5月6日,“泛民主派”在全港多地发起“商讨日”营造声势,从多个政改方案中选出了3个。至于“建制派”,则把注意力集中在《基本法》框架内,就提名委员会人数、组成、准候选人门槛和候选人数目几个关键问题提出建议。
社会有三点共识
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深有感触地说,身为“政改三人组”成员,第一阶段政改咨询结束后,我从收到的意见书中归纳出香港社会有三点共识:一是认同政改必须依法办事、有根有据;二是市民一心一意希望实现2017年普选特首;三是特首必须为爱国爱港人士。民建联、工联会等团体也表示,尽管意见纷陈,但香港的主流民意,都是热切期盼2017年实现普选行政长官,不希望这个机会白白流走。
要让政改不原地踏步,须有一个好的政改方案,获得民意的最大支持及立法会2/3议员的通过。香港普选只是地方性选举,香港并非独立的政治实体,更非一国,港人有权依法普选行政长官,但绝不可能违反“一国两制”的宪政现实。
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谭志源称,未来政改工作有两个重点,既要在法律上“激浊扬清”,摒弃不符合《基本法》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的方案,同时也要秉持中庸之道,在不含“公民提名”的中间路线方案中寻求更多共识。香港大律师公会就政改提交意见书,明确指出“公民提名”、“政党提名”不合法,在法律层面上作出澄清。
争论“真假普选”没意义
针对“泛民主派”发起“占领中环”行动,挑动“真假普选”议题,有香港媒体也态度鲜明地表示,“与中央对抗的人不能当特首”的底线不容逾越,这条底线在选举制度设计中须得以体现。此事事关国家和香港安全,无关候选门槛设置高低,更不是因为某党派、某个人就专门去包容或者排除。
清华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何建宗认为,在纷纷扰扰、讨价还价的背后,有些最根本的问题已被忽略,或者被故意忽略。回想2005年,“泛民主派”否决政改方案,选择原地踏步的理由是要普选“路线图”和“时间表”。到了“有图有表”、2017普选在望的关键时刻,却又搬出“真假普选”和“公民提名”的争论。究竟争取普选是为了什么?是为了香港的长治久安?还是为了个别人夺权?有些人故意“临门射失”,莫非是要使普选成为永恒的、撕裂香港内部和与中央关系的争议?所谓“真假普选”的争议只对某些学者和政客们有意义。
律政司司长袁国强重申,政治团体往后再有意见提出时,应尊重《基本法》,否则难以凝聚共识。如果间接削弱或绕过提委会,都是违反《基本法》。各方不应再纠缠于“公民提名”、“政党提名”及“三轨提名”等违法建议。
各走极端要不得
香港各界对政改既充满期待,也有忧虑。有香港媒体称,如果社会还是围绕“公民提名”议题持续僵持,香港政制发展只会原地踏步。
林郑月娥表示,政改距离达成共识仍然长路漫漫,政党往往受激进势力牵制,在立场上难以调整,显示凝聚共识不易。立法会主席曾钰成称,无论政改方案之间有多大分歧,都需要磋商凝聚共识,否则各走极端,各执己见,将难以达成普选。
在全国人大常委范徐丽泰看来,各方对政改的分歧并未收窄,但最重要的不是个别人士或政治团体的意见,而是政府最后拿出来的方案。
《星岛日报》的社论认为,形势发展至今,除非希望政制原地踏步,否则坚持“公民提名”已没有意思;各方不如集中精力讨论提委会的组成及提名候选人的民主程序,“由于《基本法》在这方面没有具体说明,留下了商讨空间”。社论建议,无论是建制还是泛民的温和力量,都要把握时间争取较宽松的门槛,而不是透过抗争来刺激中央把门收紧。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 两岸产业交流对接系列活动在江苏举办2024-11-22
- 事关中国和东盟 这个论坛首次“亮相”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2024-11-22
- 中国同巴西、南非、非盟共同发起开放科学国际合作倡议2024-11-22
- 【图解】从多个“首次”看中国经济企稳回升2024-11-21
-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在苏州举办台商座谈会2024-11-21
- 台北多辆公交车登出大幅广告 要求废除2019版课纲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