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研发三维地图生成技术 平面照变立体全自动
编辑: 左妍冰 | 时间: 2014-05-23 16:37:54 | 来源: 中国新闻网 |
根据科大计算器科学及工程学系教授权龙提供的照片,苹果公司(左)及Google(中)的3D地图均无法显示建筑物凹陷位(红圈示),科大技术制作的影像(右)则清晰可见。
中新网5月23日电 据香港《明报》报道,香港科技大学研究团队与科技巨擘Google等合作,成功研发“全自动三维地图生成技术”,不但可以计算机取代人手,快速将多帧2D(二维)照片合并和转化成3D,更可展示建筑物凹陷位置(如檐篷底)的情况,而且只要对象大于10立方厘米,都可清晰展示。团队计划在9个月内完成制作香港的立体地图,可应用于偏远地区的拯救工作、电影特技等,惟面世前须处理可能出现的侵犯私隐问题。
制作1平方公里的3D(三维)立体地图,需拍摄数十万张照片,再输入计算机拼合。研究3D图像技术逾10年的科大计算器科学及工程学系教授权龙表示,拍摄方式有3种,分别是飞机于约700米高空中低飞、直升机于300米至500米高空飞翔,以及300米高或以下应用的无人飞机。
10立方厘米对象清晰可见
权龙续解释,飞机用于大规模拍摄、直升机适用于高楼大厦林立的地方,无人飞机则可用于拍摄特定一座建筑物。他指出,现时苹果公司及Google制作的3D地图,均耗用大量人力物力输入2D数码照片及转化数据。全自动的新技术则可以计算机取代人手输入,一台普通计算机每日可处理1平方公里的3D影像。
权龙及其研究团队已为15个美国城市的部分地区制作3D地图,现拟开展制作香港的3D地图,会先用直升机于约300米高空拍摄科大校园。由于每个新地方需重新设计飞行路径和系统,故需时约2至3个月,完成拍摄科大后,会于约500米高空拍摄整个香港,料需时半年。整个制作耗资约600万元,正洽谈商业赞助。
盼公众可用 私隐问题待处理
新技术制作的影像有更多细节和逼真纹理,例如建筑物外墙的凹陷位,现行技术制作的3D影像无法显示,新技术则清晰可见。此外,新技术的影像相当精细,只要对象体积大于10立方厘米,3D地图均能显示。权龙期望新技术的3D地图可供公众使用,但坦言现阶段未处理可能出现的侵犯私隐问题。
新闻推荐
-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巴西联邦共和国关于强化携手构建更公正世界和更可持续星球的中巴命运共同体,共同维护多边主义的联合声明2025-05-14
-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公布公告调整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措施2025-05-14
- 国台办: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媒体发表的署名文章,郑重宣示祖国统一的历史大势不可阻挡2025-05-14
- “中国式现代化与两岸同胞褔祉紧密相连”——两岸专家学者呼吁台湾同胞做出明智选择2025-05-14
- 促进闽台交流合作 今年海交会将有四大提升2025-05-14
- 中国成功发射太空计算卫星星座2025-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