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深:“一国两制”融合两岸正能量
编辑: 左妍冰 | 时间: 2014-05-20 15:03:45 | 来源: 中国台湾网 |
刘国深 资料图
据香港中评社19日报道,在由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主办的“第三届‘一国两制’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上,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刘国深教授在主题演讲中指出,两岸政治发展和实践各有所长、各有优点和不足,双方应在“一国两制”的精神之下,进行两岸政治次体系的“柔性桥接”,既不硬性改变对方,又让两岸子系统可以有效兼容,使两岸的正能量得以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刘国深表示,在比较“一国两制”的台湾模式与港澳模式时,以往我们更多地是注意到,“一国两制”的台湾模式将更加宽松的具体政策主张:“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台湾的党、政、军等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中央政府还要给台湾留出名额。”其实,运用“一国两制”构想解决港澳问题与解决台湾问题在出发点上就有很大不同:台湾问题上的“一国两制”实践,是在领土主权完全重叠的“同一国家”既有基础上,达成两个竞争性政权“两制共存、良性双赢”的制度创新。
回归后的港澳地区“一国两制”实践,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践——海峡两岸“一国两制”的落实过程,有更加切实的可比性,港澳回归后的两岸四地的“一国两制”实践才真正是在同一主权国家平台基础上的国家治理体制创新。
刘国深指出,“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这样的认识基本上形成于80年代,有其时代的合理性。30年前的中国大陆刚刚从动乱转入承平时期不久,我们的综合实力和自信心远远没有达到今天的程度。30年后,两岸四地和国际环境的变化,我们对“一国两制”内涵的认识也逐渐有了新的发展。
刘国深称,对于中国国民党来说,两岸关系就是与中共争天下的问题,也就是争夺中国代表权的问题。尽管今天的国民党内有此雄心壮志的人士已不如以前,但国民党内有此志向的人为数也还不少。受到台湾内部政治逻辑和两岸特殊历史因素的影响,民进党内更多的人是试图以分裂中国的领土主权的方式寻求“自保”,也不乏“以退为进”的权谋。两岸及国际政治的现实是,越来越多的国家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中国,这样的格局已经难以撼动;另一方面,没有中国大陆的同意,台湾方面根本就没有能力片面改变两岸同属一个国家的现状。
在这样的形势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才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和民进党人利益最大化的政治选择,“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和“台湾独立”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两岸政治对话和谈判的“标的物”不再是领土和主权意义上的“统独问题”,而是一个中国框架下如何建立更好的治理模式,“让我们所有中国人都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问题。“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仅是国共两党领导人的共识,也是民进党领导人公开倡言的政治话语。
刘国深表示,因此,我们要提醒民进党内的朋友们,与其囫囵吞枣地谈“统独”,不如实实在在地与两岸四地人民一道透过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理性地探寻如何更好地实现一个国家内部两种不同的政治社会制度互利共生的问题。
刘国深认为,台湾方面对“一国两制”有疑虑是可以理解的,当我们说“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时,台湾方面有不同的意见,有不一样的感受。对此,大陆方面也有一个认识的过程,从“一个中国”表达的“旧三句”(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新三句”(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一部分,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不容分割。)、“新新三句”(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不容分割。)1992年10月,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中共十四大报告中公开宣示:“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可见,在一个中国框架下,两岸具体的制度安排是可以共同商议的。制度包括人与人、团体与团体、社会与社会、政治子系统之间等各种政治行为体之间的行为规则、价值、规范、秩序、习惯、道德、法律、法规、规章等各个方面,事实证明世界上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最好的制度,只有更加适合特定国家和地区人民的制度,人们的制度认知提升是需要经历较长历史过程的,相互之间保留一定的弹性空间是有智慧的表现。
基于这样的认知,刘国深认为“一国两制”仍然是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包容、最有创意的制度模式。考虑到台湾方面在特定时空环境下已经将“一国两制”予以“污名化”的现实,台湾内部迄今没有形成理性讨论“一国两制”的环境,大陆方面在两岸关系场合暂时不再高频度使用“一国两制”的语汇,以避免刺激部分台湾民众的感情。
我们要进一步体谅到台湾方面的关切和顾虑,更加耐心地就“一国”的内涵问题与台湾方面达成谅解,台湾方面现阶段要求“一中各表”,大陆方面已不反对在两岸公权力部门领导人已经达成“两岸非国与国关系”的最起码共同认知下使用“各表一中”或“一中各表”。笔者认为,在台湾方面明确宣示两岸非国与国关系、甚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立场下,大陆方面甚至可以接受“一中各表”。正因此,在进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以后,笔者曾多次公开主张:“在海峡两岸之间,一个中国不要简单地等同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目的很清楚,就是要让更多台湾同胞体会到,一个中国是海峡两岸的共有资产,台湾同胞完全可以与中国大陆同胞平等地共同规划和建设我们共同的“国家中国”。
刘国深指出,制度也是有生命的,制度会成长、发展和变迁,人类社会不可能有什么一成不变的制度。因此,我们不能僵化地认识和运用“一国两制”。“一国两制”是一种制度精神,两岸之间,甚至两岸四地之间的“一国两制”具体制度安排,也要适应变化中的两岸四地政治现实,适时作出相应的调整,以确保两岸四地基本的政治秩序和政治活力。
目前,在两岸四地之间或多或少存在制度供给不足的问题,已经适应不了两岸四地人民的交流交往和互利共赢需求,特别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存在着明显的制度稀缺问题,这个问题需要两岸双方一道进行制度创新,而港澳地区的“一国两制”实践可以为两岸之间的“一国两制”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两岸之间需要在政治、经济、社会、文教以及共同事务合作治理方面进行制度创新研究。随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的推进,两岸之间各层面、各领域的相互影响在所难免,香港和澳门的“一国两制”实践已经提出警讯。我们不能简单地期待“统一”可能带来的好处,更要面对“统一”可能带来的各种变化、影响、挑战甚至是代价。
在刘国深看来,两岸政治发展和实践各有所长、各有优点和不足,双方应在“一国两制”的精神之下,进行两岸政治次体系的“柔性桥接”,既不硬性改变对方,又让两岸子系统可以有效兼容,使两岸的正能量得以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最后,刘国深说,两岸中国人要从此告别相互排斥和攻讦,要更多地以彼此欣赏、彼此珍惜的观念推动交流合作,让两岸人民有更多的时间的空间建立起共同的生活圈,最终实现“让我们所有中国人都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的目标。
新闻推荐
- 埃及中国问题专家:春节是连接中外文化的桥梁2025-01-20
- 亚冬会火种采集“以冰燃火”难点是啥、怎样实现的?2025-01-20
- 台湾各界:期盼已久,热烈欢迎2025-01-20
- 厦金“小三通”航线每日往返班次增加至24个班次2025-01-20
- 世界各地蛇年生肖邮票“上新” 你最pick哪一款?2025-01-20
- 春节临近年味浓 各地装扮一新等你来202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