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曲星:习近平欧洲之行规划中欧合作新未来
编辑: 陈豪 | 时间: 2014-04-03 09:43:00 | 来源: 新华网 |
4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发表重要演讲。新华社记者 庞兴雷 摄
新华网北京4月3日电(记者 雷曼誉 雷东瑞) 历时11天,84场活动,国家主席习近平于4月1日圆满结束了对欧洲的访问。此次欧洲之行,习主席全面阐释了中国的发展理念和外交政策,生动展现了中国的文化底蕴和个人的人格魅力,开创诸多外交亮点。新华网连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曲星教授,解读习主席此次访欧的外交盛举。
新华网:习主席此次访欧之行,活动密集,亮点频频,开创了很多个“第一次”:担任国家主席以来首次访问欧盟国家,中荷建交后中国国家主席首次访问荷兰,中国国家主席首次访问欧盟总部,第一次在出访国媒体发表署名文章等等。这一系列的外交活动,主要呈现出哪些特点?
曲星:首先,习主席此次对欧洲的访问,凸显了顶层设计规划的特点。访问期间,习主席发表了中国对欧盟的第二份政策文件,制定了中法中长期发展规划,在德国发表了未来5至10年的中德关系的纲领性文件等等,这些都体现了一些着眼于未来的顶层设计。不同于一般的国事访问,此次出访打出了欧洲工作的“组合拳”。
其次,习主席此次出访阐述了很多新观点、新思想。在出席核安全峰会的时候,他提出了中国的核安全观;在访问德国的时候,阐述了中国的发展观、和平观和世界观;在欧洲学院发表演讲时的时候,他阐述了怎么认识中国,以及中国和欧洲建立伙伴关系的桥梁等等,这些都是很新的提法,也体现了他的新思想。
新华网:习主席出席了第三届核安全峰会,对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进行国事访问,并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您认为习主席此次的出访取得了哪些成果?
曲星:第一,在各个重要的场合,让全世界对中国有了更多的了解。对中国梦和中国战略、对中国的现任政府以及中国所处的阶段和发展方向有了更多的了解。第二,对到访的各个国家双边关系的发展,都有中长期的设计和规划。第三,习主席与到访的各国都签订了一系列的合作文件,扩展了合作的领域,就重大问题跟主要国家进行了深入的沟通。
新华网:到访的欧洲四国无一例外以最高规格接待了中国国家主席和夫人。欧洲这么高规格的礼遇,您怎么看?
曲星:各个国家对于习主席的招待确实都是顶级的规格,还有超常规的安排,充分反映出欧洲对于中国和习近平这样的国家元首的高度重视。它们希望习主席的访问能够在最好的气氛中进行,从而有力拉动双边关系的发展。由于不希望发生任何不愉快的事,四国对于习近平的访问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搬出了礼宾的“十八般宝典”,做到了最好。这说明欧洲国家意识到,和中国搞好关系能够拥有合作的机会,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好处。
新华网:在荷兰、在比利时,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丽媛身着中式服装出席盛大国宴,网友对此热评好评不断。有评论称领导人出访着中式服装彰显了文化自信,您怎么看?
曲星:在一些外交活动中,为了凸显高规格礼遇和民族特色,对方会穿上本民族的服饰。我国的国家领导人穿上带有中国元素的服装出席这些活动,就很好的对应这一氛围,同时也是突出本国的特色。
3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阿姆斯特丹,应荷兰国王威廉-亚历山大邀请,对荷兰进行国事访问,开启欧洲之旅。威廉-亚历山大在机场为习近平举行隆重欢迎仪式。这是习近平在威廉-亚历山大陪同下检阅仪仗队。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新华网:核安全峰会上,习近平首次提出了中国的“核安全观”,您怎么看中国的“核安全观”?
曲星:习近平主席不仅首次提出了中国的“核安全观”,他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综合性提出“核安全观”的人。核能发展到现在,出现了一些核安全事故。如何客观的看待核电,如何安全利用,他讲了“四个并重”和“四个坚定不移”,既要发展核能,也要注重安全。习主席提出的“核安全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
新华网:在德国,习近平主席公开谈及二战历史,以及侵华日军杀害30万中国军民的罪行。有外媒称习近平是在敲打日本,显示对日的强硬姿态,您怎么看?
曲星:习近平主席在德国谈这段历史,有历史和现实的意义。德国在二战的时候是法西斯国家,也犯下了大屠杀的罪行,但是它很好的反思了过去,也采取了切实的措施来防止纳粹法西斯主义的复辟,也注重对国民的教育,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包括它后来获得了世界人民的原谅,也获得了犹太民族的原谅。相比之下,日本的反省态度非常差,习近平主席选择在德国提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有他的涵义,即日本要想真正获得亚洲人民的原谅,他就必须要像德国一样反思历史,真正改正颠覆二战历史的行为。
新华网:习近平主席的演讲中、署名文章中经常旁征博引,引用古今名言诗句,谚语小故事,也提及了很多历史古迹和著名的历史人物。同时,他还看望了《红楼梦》法文译者,出席比利时大熊猫园开园仪式,这对于展示中国形象,传播中国文化有什么影响?
曲星:欧洲本来对中国的文明非常敬仰,习主席在此次出访的众多演讲中引用一些古诗词和典故,进行亲民的文化交流,这些通过媒体的放大效应,进一步加强了欧洲人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增强了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习主席在讲中国和欧洲的四大伙伴关系时,就提到了“文明的伙伴”。对于历史悠久的中国和欧洲,文明的元素非常突出。两种不同文明之间的交融,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历史上也有很多中欧文化交流的例子,比如,一些法国文学作品很早就被引进到中国,在中国青年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这次访问中,文明、文化的元素是非常突出的亮点。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 春节临近年味浓 各地装扮一新等你来2025-01-16
- 外交部:美方应停止在台湾问题上干涉中国内政2025-01-16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几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2025-01-16
- 总台春晚宣传片亮相中国驻里约总领馆新春招待会2025-01-16
- 新开发银行在华发行熊猫债规模突破600亿元人民币2025-01-16
- 中国将4家美国实体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202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