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40家央行欲将人民币列为储备货币
编辑: 刘燕枫 | 时间: 2014-04-15 21:10:57 | 来源: 羊城晚报 |
图/新华社
羊城晚报讯 记者戴曼曼报道:近日,有外媒报道称全球有40家央行在考虑将人民币加入自己的外汇储备中。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林毅夫表示,人民币或将成为世界第三大储备货币,但对中国而言,经济利益也许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在人民币自由兑换前能否真的实现货币的储备功能?人民币的国际化将对国内的经济和居民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昨日,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肯定是利大于弊,但同时会对中国央行提出挑战,未来央行将根据国内外人民币流动情况来调整货币政策。
人民币或成第三大储备货币
“到2020、2030年,国际上可能有三个主要的储备货币,一个美元继续维持国际储备货币,一个是欧元,第三个是人民币会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之一”,日前在博鳌亚洲论坛上,林毅夫表示,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或者贸易结算货币确实已经开始。
无独有偶,据外媒报道,渣打银行在新加坡主管全球央行和主权财富基金事务的主卡-菲尔曼则透露,目前至少40家央行在人民币中有投资,“并且有更多央行也准备这么做”。
在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前能否真的具备储备货币的状态?昨日,郭田勇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是自然结果。一方面是由于国内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加和双边贸易大幅增长,人民币的影响力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人民币近期虽有小幅贬值,但总体而言保持稳中有升的状态,因此持有风险不大。以上两个因素决定了会有越来越多国家的居民、企业乃至央行保留和持有人民币,“这可以说是一种趋势”。
人民币国际化不尽是利?
“如果人民币变成储备货币,甚至有一天取代美元作为国际主要储备货币,是不是对中国是最好的以及对世界是最好的?我认为不尽然”,在博鳌论坛上,林毅夫表示,作为储备货币当然十分光荣,但经济利益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他认为,作为国际主要储备货币,必然要求资本账户的完全开放和资金实现自由流动,都会导致大量流动资金进入本国,可能会造成房地产泡沫、股市泡沫,以及货币急剧升值等现象。
不过,中信银行广州分行外汇资金业务团队负责人梅治信却向记者表示,目前人民币国际化尚处于进行贸易支付的初级阶段,“离真正储备的道路还远,但这肯定是未来的大方向”。梅治信表示,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意味着国外对于人民币更加认同,居民出国旅游和留学兑换外币更加方便,也有利于中国充分利用境内外资源改善居民生活条件,“甚至储备货币国家可以通过一些手段来转嫁国内的经济问题”。但他也表示,目前真正能够对全球经济产生影响的也只有美元,“人民币离取代美元的差距还非常大”。
郭田勇表示,人民币一旦作为储备货币,则有可能意味着国内流动的人民币变少。对于普通居民几乎没有直接的影响,但是反而更加考验中国央行的智慧,“这需要央行结合国内外的情况进行货币政策的把握”。“作为储备货币是否意味着币值会更稳定?我看未必”,不过他认为,总体而言人民币走上储备货币的道路,将会是利大于弊。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 两岸产业交流对接系列活动在江苏举办2024-11-22
- 事关中国和东盟 这个论坛首次“亮相”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2024-11-22
- 中国同巴西、南非、非盟共同发起开放科学国际合作倡议2024-11-22
- 【图解】从多个“首次”看中国经济企稳回升2024-11-21
-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在苏州举办台商座谈会2024-11-21
- 台北多辆公交车登出大幅广告 要求废除2019版课纲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