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文化产业需要特定的文化创新
编辑: 刘燕枫 | 时间: 2014-03-09 12:25:04 | 来源: 中新网 |
中新网3月9日电 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9日表示,文化产业还有文化的性质,还要靠文艺作品本身吸引人,最重要的需要创新,因为文化的本质作为人的精神劳动,最重要一点是创意,是创新。
全国政协9日10时30分邀请5位全国政协委员就文化、教育、就业社保、医卫、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有记者问,据了解,文化产业在各国GDP比重最高的是美国,占到30%左右,亚洲最高的是日本,占到12%左右,而我们却只占到2%,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文化产业比较落后。有人说这种说法,是因为我们在文化产业过程中太注重钱的因素了,不知道怎么看待这个说法?
对此,冯骥才指出,文化产业实际上是上个世纪初西方的学者霍壳海默提出来的。提出以后,文化产业实际是一个市场的文化,而且一个大工业背景下的文化,所以文化产业的文化是特定的,它是一个标准化的,有大工业背景甚至是复制式的,而且文化本身的性质是娱乐性的,是大众的、消费性的文化。
冯骥才进一步指出,这种文化,过去中国当代社会有一段时间是没有的,从50年代到80年代,这一段时间我们是计划经济,不是市场经济,没有市场,所以也没有市场的文化。中国和美国、日本这些文化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相比,肯定是落后的,所以现在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冯骥才表示,这里包括两个原因,一方面过去没有这样一段历史,所以缺乏这方面的经验,人才也匮乏。比如动漫就非常缺乏人才,还有图书出版、电影产业也是这样。但是在美国和日本不同,日本和美国从他们的传统文化产业转为现代的文化产业,这个过程是直线过来的。
冯骥才说,我们缺乏这方面的人才,缺乏这方面的经验,也缺乏这样的运营链条。所以,我们现在肯定是落后的,是有问题的。但是,问题是什么呢?就是相当一些地方并不懂得文化产业还有文化的性质,还要靠文艺作品本身吸引人,最重要的需要创新,因为文化的本质作为人的精神劳动,最重要一点是创意,是创新,文化产业需要特殊的、符合大众需求的,适合市场的这么一种特定的文化创新,我们缺乏这方面人才。
冯骥才指出,但很多地方政府不懂得,另外也毋庸讳言,太急切地和政绩结合起来,一段时间出现了很多问题。我们的文化产业园实际比文化产业大,动漫基地比动漫作品要多。这是我们的问题,是需要改正的,也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新闻推荐
-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巴西联邦共和国关于强化携手构建更公正世界和更可持续星球的中巴命运共同体,共同维护多边主义的联合声明2025-05-14
-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公布公告调整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措施2025-05-14
- 国台办: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媒体发表的署名文章,郑重宣示祖国统一的历史大势不可阻挡2025-05-14
- “中国式现代化与两岸同胞褔祉紧密相连”——两岸专家学者呼吁台湾同胞做出明智选择2025-05-14
- 促进闽台交流合作 今年海交会将有四大提升2025-05-14
- 中国成功发射太空计算卫星星座2025-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