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秀东:美国的战略困境与中国的战略机遇

 

乌克兰危机不断升温,俄罗斯与美欧博弈加剧,克里米亚借机投入俄罗斯的怀抱。谁是此次乌克兰危机的赢家?

 

有的国际舆论,包括一些美国舆论认为,中国是“最大赢家”。他们的逻辑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美国的注意力转移到欧洲,忙着在乌克兰问题上同俄罗斯对决,对亚太的关注因此减少,中国面临来自美国的战略压力自然也相应减少。

 

美国官员的言行似乎成了佐证。3月4日,在美国国务卿克里访问乌克兰之际,白宫宣布向乌克兰提供10亿美元援助,显示力挺乌克兰,以抗衡俄罗斯。就在同一天,五角大楼负责采购的助理国防部长卡特里娜·麦克法兰在一次公开讲话中称,由于财政压力,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政策(战略)”难以实现,“美方正在评估亚洲再平衡政策,因为坦白地说,这项政策无法实现。”

 

麦克法兰的级别并不高,但她从财政预算捉襟见肘的角度意外“说漏嘴”,却引起美国舆论的轩然大波。美国白宫、国防部和国务院的官员赶紧出来澄清,美国国防预算的削减不会影响“亚太再平衡”战略。麦克法兰后来也改口说,“面向亚洲的平衡能够而且将继续进行”。

 

由于美国在亚太之外遇到麻烦,人们质疑美国能否一心一意地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叙利亚危机爆发,美国威胁动武之时,不少国际舆论就认为,美国更多精力牵扯到中东,难免会影响亚太再平衡战略。在美国国内就如何应对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挑衅”进行辩论时,美国进攻现实主义学者米尔斯海默撰文建议奥巴马不要强硬对待俄罗斯,因为美国需要莫斯科来帮助处理伊朗、阿富汗问题,并最终遏制中国——这个美国未来唯一的对手。

 

其实,针对中国并非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全部,却是美国调整全球战略的重要因素之一。美国新世纪头十年深陷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以及反恐战,金融危机使得美国经济下滑,财政收入相应减少。与此同时中国在快速崛起,新世纪头十年成了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美国在削减国防开支的情况下,要保证“好钢用在刀刃上”,将战略、安全、经济、外交等领域的投入向亚太倾斜,变成了自然选择。

 

美国即使是一个超级大国,也会在世界上发生顾此失彼的情况。阿富汗局势不稳,朝核问题久拖不决,中东危机此起彼伏,乌克兰危机又不期而至,俄罗斯不顾欧美警告和威胁而强势干预并将克里米亚纳入囊中。这就是美国的战略困境,并且远不止这些。美国难以集中精力对付中国,这一点很多人都同意。

 

但中国的战略机遇期并不是建立在美国会顾此失彼的前提和条件下的。

 

这其中既有对华牵制甚至遏制的成分,也有接触与合作的考虑,这就为两国合作留下了空间,使中美关系成为复杂的既竞争又合作的竞合关系。

 

在美国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之际,中共十八大报告依然判定“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战略性的判断是基于国际国内大势而做出的,并非出于美国战略注意力是否集中于某一区域,是否卷入某一个国际冲突而不能自拔。很多人认为, “9·11事件”促使小布什政府改变了既定的对华强硬政策,但这种看法并不全面,实际上小布什上台之初已经开始调整其竞选时将中国定位为“战略竞争者”的政策,在宣扬“战略东移”的同时,继续坚持对华接触政策,只是中美“撞机事件”使“接触”进程短暂受挫。况且,美国并不讳言其对华政策属于“对冲战略”,说白了就是“两手对华政策”。

 

美国要全面遏制中国,会力不从心;中国全面挑战美国的优势地位,也没有那个能力。真正做到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中美就能共享战略机遇,否则就会一起陷入战略困境。

 

中美有关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共识本身就源于对这种复杂关系的认知。美国有自己的国内麻烦和国际战略困境,中国也有自己的发展瓶颈和国际战略局限。从现实来讲,中国的发展战略和外交战略也不是建立在美国衰落的前提和条件下的,美国的战略利益也不是靠遏制中国就能实现最大化。

 

因此,对于像乌克兰危机这样的国际问题,中美两国最好还是不要从“零和游戏”的角度来看待和处理。

 

(贾秀东,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特聘研究员,海外网专栏作者)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