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目击:高水平对外开放 香港继续当桥梁

在全国政协特邀香港人士界别驻地贵宾楼,已经是政协常委的伍淑清,回忆过去,展望未来,对开放感触良多。

 

1980年,伍淑清协助父亲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她见证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全过程。

 

新一轮对外开放如何实现高水平?伍淑清委员认为首先需要高水平人才。中国经济强大了,很多企业“走出去”投资,但不了解国际市场游戏规则,往往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与30多年前相比,现在国际国内形势变了。”她说,未来的对外开放中,吸引技术比吸引资金更重要。

 

伍淑清直言,现在一些地方招商引资,追捧世界500强,而且很多地方一窝蜂、一个模式搞开发区, “千区一面”,恶性竞争。应当统筹规划,让地方各显特色。

 

“下一步对外开放,香港可以继续发挥好桥梁的作用。”伍淑清认为,香港语言、规则都跟世界接轨,内地企业利用香港“走出去”,也有利于消除外国一些不必要的担心。

 

另一位全国政协常委唐英年,也很早就到内地投资。不管是在小组会发言,还是接受媒体采访,他都对“高水平对外开放”津津乐道。

 

唐英年说,改革开放30多年来,香港为内地对外开放做出了很大贡献。现在国家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虽然有些人对香港未来的角色定位有疑问,但他相信机遇大于挑战。内地第三产业发展的空间非常大,而香港在金融、展览、旅游、专业服务等方面都富有经验,可以为内地的第三产业发展提供帮助,实现双赢。“希望香港能在国家的改革开放进程中继续做出贡献。”本报记者 尹世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