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拉西扯,乌克兰何去何从?

22日,乌克兰局势突变,反对派全面接管了政权:政府、议会、军队和警、检、法系统全部被控制,总统亚努科维奇被迫离开首都基辅。但是乌克兰的动荡并未终结,何去何从尚有很多变数。

 

去年11月,乌克兰政府暂停入欧的决定引发了民众的强烈抗议。时至今日,愈演愈烈的游行示威、暴力冲突,已经让乌克兰遍体鳞伤。基辅发生的严重暴力冲突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乌克兰内部的分裂:三分之一左右的民众讲俄语,大多生活在靠近俄罗斯的东部地区,主张亲近俄罗斯;大约三分之二的民众讲乌克兰语,主要生活在中西部地区,“我们想像欧洲人那样生活”是这些人的心声。“东倒”还是“西歪”,对乌克兰而言的确是一个问题。

 

乌克兰政局的动荡固然有其内在的历史和社会因素,但外部势力的拉扯更加不容忽视。2月20日的两则新闻标题就颇为耐人寻味:俄总理呼吁乌克兰整顿全国秩序、美国敦促乌克兰从示威现场撤出安全人员。

 

对于乌克兰今日之乱局,越来越多的人将其视为美俄在地缘政治上的博弈。无论是拿破仑“攻克基辅就等于擒住俄国双脚”的论调,还是布热津斯基“失去乌克兰的俄罗斯将成不了大国”的判断,都彰显了乌克兰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也正因此,苏联解体后,美俄在乌克兰背后的角力从未停止。

 

如今,尽管反对派已经在国内占了上风,但乌克兰的局势并不会很快平息。

 

从内部看,乌克兰反对派政党和组织众多,其立场和主张不完全相同,代表的利益也不同。回顾历史,反对派往往能共苦,却很难同甘。想当年,“橙色革命”成功后,曾在橙色旗帜下共同奋斗的一拨人却在总统、总理、议长、部长等职位的分配上争得不可开交,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立场相左,最后闹得不欢而散。

 

从外部看,与西方的高调介入相比,俄罗斯目前表现得比较克制,但不会对乌克兰的局势置之不理。西方非常清楚,乌克兰是俄罗斯强国梦的底线,但它偏偏要去突破这个底线。6年前,俄格战争暂时阻挡了欧盟与北约对俄罗斯战略空间的挤压,这一次,双方的博弈结果,不但关系乌克兰的未来,还将影响整个地区的稳定。

 

可以预见的是,若反对派未来建立新政权,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向西方靠拢。乌克兰前总理季莫申科在22日晚的讲话中说,她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乌克兰会成为欧盟的一员。

 

虽然反对派对俄罗斯不友好,但真要执掌政权,恐不得不加以收敛,因为乌克兰经济严重依赖俄罗斯。长期以来,俄罗斯低价卖给乌克兰天然气,向乌提供巨额援助,没有俄罗斯的支持,乌克兰经济恐怕会举步维艰。(庞清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