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民主在深圳:深港食品安全标准该统一了
编辑: 左妍冰 | 时间: 2014-12-24 16:41:30 | 来源: 深圳特区报 |
观众举牌表达意见。 市政协第11期“委员议事厅”活动现场。
12月21日下午,深圳中心书城南区大台阶,市政协第11期“委员议事厅”邀请了多名在深港两地工作、生活多年的市政协委员,和政府部门负责人、市民一起,围绕口岸通关、跨境学童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以及深港深度融合问题,畅谈如何“共建深港优质生活圈”。
本次活动邀请了凤凰卫视主持人吕宁思担任主持;现场观众中有深圳市民,还有不少在深圳生活工作的香港人,更有专程赶来的香港居民全程参与活动。
焦点
1
通关何时不再人山人海?
委员建议:变“一地两检”为“一地一检”提高通关效率;让深圳市民通关可走专用通道
今年1-9月份,大约有1.7亿人次的旅客从深圳各个口岸出入通关,日均通关旅客达到70万人次。这组数据的背后,是深圳各个口岸的不堪重负和过境旅客的大排长龙。而主持人的现场调查也正反映了大家对通关感受的不满:仅有约2%的现场观众表示对口岸的硬件设施、软件服务或者效率觉得满意。
深港两地通关何时不再人山人海?怎样才能让通关更便捷更人性化?
委员们普遍认为,多年来,深港两地有关部门的努力让通关便捷性有了极大的提升,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导致通关难。
“第一是规划不够前瞻性、不科学;第二是设施配套、资源配套不完善;第三是缺乏人性化管理、缺乏应变措施。”市政协委员孙蕴就通关难问题亮出自己的观点。
孙蕴的观点得到了不少委员的赞同。市政协委员龚永德指出,深圳湾口岸原设计日通关能力为旅客6万人次,然而目前深圳湾口岸日均通关旅客量已经超过10万人次,远超原设计规划。同时,原设计中,查验场地等口岸资源分配向物流倾斜,不符合深圳湾口岸现实人流多于物流的要求,因此制约深圳湾口岸发展。
在配套设施方面,孙蕴指出,福田口岸晚上10点30分以后不允许空载出租车进入,造成提着大包小包的过境居民回家难,也使得蓝牌车拉客现象严重;深圳湾口岸停车场限制多且费用太高,给因公交配套不足希望驾车前往的人士带来极大不便。市政协委员莫静璇也提出一个看起来很小,但是却非常重要的民生设施问题——通关时人山人海,很多口岸里,排队过关的旅客甚至没法上洗手间,甚至过关后也难以找到洗手间,设施确实不够人性化。
“这么多年来,人流物流车流都在急速增长,但通关的管理改变却不大,这是导致我们通关不便利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我们已经实现了‘一地两检’,那么今后我们能不能由深圳和香港政府共建一个信息平台,共享旅客信息,探索实现单边查验通关?这样不仅减少一半的人力资源,还将大大提高旅客通关的效率。”市政协委员廖志仁建议。他还提出,深圳居民在通关时并没有享受到更多的便利,建议开通深圳居民通关专用通道。另一方面,廖志仁还提出,鉴于深圳湾口岸目前已难以承载通关需求,建议延长通关时间,实现24小时通关。
廖志仁的建议不仅让现场观众挥舞起“赞”牌,其他委员也表示赞同。市政协委员王联章表示,现在深圳口岸海关、检验检疫、边检查验单位各司其职,分别执法,各有各的查验区域,各有各的执法要求,各有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我们能不能建一个信息化共享系统,提高综合执法的效能,健全业务协调机制,让三部门的基础资源有效整合,工作效率也就提高了。”
“我非常同意王联章委员的看法,我建议在深圳陆路口岸推进‘一站式’通关模式,实现进出境人、车、货‘一站式’申报、查验和放行,有效整合通关放行环节。”市政协委员王红军说。
部门回应
莲塘口岸将实现“一地一检”
现场,市口岸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正在建设中的莲塘口岸将实现几大突破,从而让委员的建议成为现实:“莲塘口岸正在建设新的电子平台,为过境旅客、小车实现一次下车、一次查验、通关的‘一站式’通关服务。另一方面,莲塘口岸将开辟潮汐通关通道,根据南北向人流车流调整通关通道,最大程度减少旅客的排队等候时间。” 该负责人还表示,现有的各个口岸也在进行改造,包括深圳湾交通环境的整治项目、皇岗口岸出入境大厅改造项目等。
焦点
2
如何让1.7万“跨境学童”通关更安全?
委员建议:在上学放学高峰期设潮汐车道;在深圳设“跨境学童”学校减少“跨境”求学
很多从深圳各口岸过关的市民都曾经见过这样一群孩子:他们每天早上六点半和下午四点左右都会成群结队地在各个深港边境口岸出现,背着书包、身穿各式校服,这些孩子的共同身份是“跨境学童”。他们早上过境到香港上学,晚上再返回深圳的家,当中最大的十六七岁,最小的才三四岁。
据了解,在深圳居住生活、每天到香港上学的“跨境学童”在上世纪90年代仅有约500人,而目前总量已达到1.7万余人。根据香港方面初步预计,2014/15学年,“跨境学童”比上学年增长30%,并且这个数字仍在递增。据预测,2016年深圳口岸将出现跨境学童高峰,学童总量预计超过6万人次。
“这些孩子牵动着深港两地的家长,他们是深港两地深层优质生活的一个融合关键点。能不能为这些跨境学童创造一个良好条件?这是我们共建深港优质生活圈的一个重点问题。”主持人吕宁思抛出问题。
莫静璇说出了“跨境学童”家长的心声:“最担心的是安全问题。这么多孩子跟大量的其他旅客、车辆一起过关,怎么保障安全?”
市政协委员区绮文认为,事实上,深圳有关部门已经为“跨境学童”做了很多工作,包括为“跨境学童”开通固定专用通道,部分口岸实现学童免下车通关等。但她认为还有改进的空间:“比如说莲塘口岸将来实施的潮汐通关通道措施,能否在学童上学放学高峰时段在其他口岸也同样实施?”
市政协委员林立方则另辟蹊径提出解决“跨境学童”问题的办法:“‘跨境学童’不断增加,各口岸怎么调整,都很难解决好这一问题。能不能在深圳多办一些港人子弟学校,让他们在深圳上学呢?”
林立方的建议得到廖志仁的赞同。他建议,香港特区政府可以将这部分学童的上学资源投放到深圳,让这些学童可以自由选择在香港上学还是深圳上学。
王联章“接力”建议:“国际学校很昂贵,很多家庭负担不起,那么我们可以鼓励和引导香港的慈善团体、组织来深圳参与办学。据我所知,有非常多的团体愿意做这样的公益事业,在广州已有类似的幼儿园出现。这样的办学模式,能为‘跨境学童’家长提供另一个选择,‘跨境’问题也就能解决了。”
另一方面,孙蕴提出,我们除了关注“跨境学童”的安全问题,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灵成长。
全程参加活动的深大研究生院教授陈淑妮对此也有话说:“其实跨境学童是香港居民,他们享有香港12年的义务教育和免费医疗等福利。事实上,‘跨境学童’的增加为缓解香港出生率低、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改善香港人口的结构有一定的贡献。因此,为‘跨境学童’提供通关的便利,不仅仅是我们深圳出入境相关部门的职责,香港特区政府也应该做出相应的努力。建议香港特区政府拿出给力的措施,比如在深圳设立‘跨境学童’学校、让‘跨境学童’在深圳可以享受香港的医疗福利等。”
焦点
3
深圳人何时不再赴港“打酱油”?
委员建议:深圳食品安全标准与香港接轨,加大执法监督和打击违法力度
深圳向香港供应优质食品已长达50多年,香港很多超市卖的都是深圳供应的食品。但近年来,却出现不少深圳市民到香港“打酱油”、买奶粉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廖志仁认为,这一现象透露出深圳市民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选择到香港买食品,是因为香港实行的食品安全标准是国际标准、欧盟标准,高于深圳的食品安全标准。“深圳正在制定食品安全条例,能不能把国际标准引进来,制定更高的食品安全标准,把供港食品的标准变成深圳食品安全标准?”廖志仁说。
“深圳是时候与香港对接,把正常供港食品的标准与提供给市民餐桌的食品标准统一起来,让我们每天享受更安全的食品。”区绮文赞同廖志仁的观点,建议在河套地区先行建立起这样一个统一标准的食品市场。
“比标准更重要的是执行,监督一定要到位!”孙蕴建议,深圳可借鉴香港,用立法和行政两个体系来令深圳市民吃到更放心、更安全的食品。“例如香港的鸡鸭鱼肉和蔬菜水果等全部要求标有溯源地,经过严格检测过关才能在香港销售,深圳能否借鉴这一监督体系?” 对此廖志仁表示支持,他补充说,执法是保障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处罚力度不强一直被市民所诟病,他建议深圳加大对食品制假、售假、销假行为的惩罚力度,让市民购买商品更加安全有保障。
王联章则提出,深圳应该当全国食品安全排头兵,让全国的妈妈们都来深圳买安全的奶粉。
▶部门回应
2020年深圳食品安全水平达到或超过香港
就委员和市民关注的深圳食品安全问题,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也现场进行了回应。
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香港的食品安全水平比较高,是因为有一套非常严格的标准、严格的保障制度和惩罚机制。深圳食品安全水平的提升,也离不开这三个方面。另一方面,他指出,食品质量不是监管出来的,是生产出来的,希望社会共同关注食品的源头安全。
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深圳已启动食品药品保障提升工程,从今年起至2020年,深圳市政府将投入超过20亿元,专门提升全市食品安全水平。其中,在农产品、蔬菜和肉制品、水产品领域,政府投入资金将超过8亿元。
根据规划,从今年到2017年,深圳食品监督抽查次数将从现在的每千人不到两个批次,达到香港现有水平,即每千人9个批次,而这一标准在发达国家是每千人5个批次。到2020年,深圳的抽检标准目标是达到每千人9.5个批次,超过香港现有水平。“我们的标准是‘国标’加‘港标’,6年后,深圳在某些指标方面将超过香港”。
从今年到2017年,深圳计划耗资8亿元在全市织一张“食品安全网”,这个网就是1000个食品安全监测点,其中包括21家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100家食用农产品配送企业、400家农贸市场和100家大众超市等,都将建立实验室或监测设备,有关大中型批发市场也将实施“三班倒”检测。此外,深圳目前正在征求深圳特区食品安全条例的意见,今后我市将通过食品安全法规进一步推进食品安全水平的提升。(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元春 唐珊珊/文刘羽洁/图)
你给深港融合打多少分?
■ 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元春
在活动现场,主持人吕宁思请观众为深圳和香港之间的融合打分,结果出现了20分、70分和80分的不同分数。
打20分的是一名在蛇口工作的深圳青年。他表示,在工作中他经常往返深港之间,感觉两地营商环境与国际接轨的程度上差距还不小,两地制度层面上融合与自己的期待还有相当的差距。
另一名在前海工作的市民则有不同看法:“前海经深圳湾口岸过关到香港,吃饭购物都很便捷。”这名市民认为,两座城市的融合需要一个过程,不可以操之过急,通过两地的努力,将来可以做到80分、90分甚至满分。
一名在深圳工作生活的香港青年也认为深港融合做得相当不错。 “全国哪有两个这样重要的城市能够如此互补而又亲密?”他说,深圳和香港的生活其实很接近,应该打80分。
政协委员区绮文也打出了80分。她说,从民间角度看,深港已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同城化,仅从生活层面看,不光是深圳市民跑去香港买日用品,香港人在深圳的消费也是多种多样。比如,她所认识的女性朋友就有到深圳来做旗袍、唱粤剧、学拉丁舞的,还有很多香港市民到深圳书城来买书。不光深圳人拖着箱子过去“买”,香港人也同样拖着箱子过来“买”,只是买的内容不一样。
对此,委员们提出,深港融合应该是互相保留特色,但又加强交流。而除了经济方面的交流合作,人文方面的交流也非常重要。
新闻推荐
- 两岸林博会在三明启幕 逾500名台胞参展参会2024-11-08
- 台企深掘进博机遇:“回头客”续前缘 “头回客”觅新机2024-11-08
- 第六届“海峡两岸校园(网络)歌手大赛”正式启动2024-11-08
- “亲,来品茶”两岸青年武夷山打卡系列活动(茶博会季)即将启动2024-11-08
- 台青追梦贵州行:探寻中医文化 感悟康养魅力2024-11-08
- 了却三代人夙愿 台胞姐妹回湖南道县寻亲祭祖2024-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