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璞归真红花染

红花与染色丝绸

 

崔 岩 杨建军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逐步认识到化学染料在染整过程中对自然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和对人类自身健康的潜在危害,因而在全球范围内倡导回归自然。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近年来,传统的天然染色技艺再次回到人们生活。不过,作为古代中国红色染料中占有极为重要地位的红花染色工艺,至今还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

 

红花,又名红蓝花,是红色植物染料中颜色最为鲜艳亮丽的一种,用红花染成的红色被称为真红或猩红。从精美的汉唐织物看,红色种类非常丰富,足以证明古代中国红花染工艺非常发达。现代研究通常认为红花起源于埃及,后经印度和中亚传入我国西北地区,于汉代传入中原地区。到南北朝时,红花在中原地区的传播更为广泛。北朝贾思勰著《齐民要术》详细记载了红花的种植要领、经济价值、干燥工艺等,可见当时红花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经济作物。自唐代以后,红花的栽培几乎遍及全国各地。据史书记载,关内河南道、巴蜀滇区的山南道和剑南道均贡红花,隶属江南道的宣州也用红花来染红线毯贡献给帝王。但是,进入19世纪50年代后,随着种类丰富、色泽鲜艳的人工合成化学染料输入我国,延续几千年的天然染料很快被取代,其中红花染色因其工序复杂、费时费工,成为最早失传的天然染色技术之一。然而红花染工艺自中国传入朝鲜半岛和日本后,却得到了很好的保留和发展。

 

目前,韩国的红花染色研究和开发非常先进,不但有专门的研究机构和协会,在大邱市的自然染色博物馆中,红花染色技艺被列为重要内容。日本不仅完整保留着从中国传入的红花染色技术,还发展形成了独具日本特色的红花染色艺术。从上世纪20年代起,日本以山崎斌为代表的有识之士就兴起了天然染色复兴运动,山崎斌及随后涌现的上村六郎等一大批继承者,都把红花染色技术作为重要的研究内容。现在,日本高崎市植物染色工艺馆设有红花染色操作区域。在日本染料植物园中,红花也作为重要的染料植物进行培植。同时,在日本艺术类大学的天然染色工艺课程中,红花染色工艺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当今以红花染工艺为代表的传统手工艺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仍旧很狭小,但令人感到慰藉的是,在我国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传统手工艺所承载的文化历史内涵,开始接受传统手工业所引导的舒缓简慢的生活节奏,并认识到传统手工艺所蕴藉的价值。国内一些染色工艺工作坊、大专院校、专业博物馆和科研机构纷纷开拓天然染色工艺展览和研究内容。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开拓和发展红花染工艺,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重视红花染工艺资料的收集与保护。中国传统的红花染工艺在今天虽已基本消失,但从古至今保存下来的大量的纺织品实物、文献资料,是我们研究和保护红花染工艺的基石。这些资料可以为我们提供红花染工艺的工艺方法、演变源流等重要信息,重视收集与保护这些资料,不仅是掌握红花染工艺历史文化的需要,也是保护和传承的重要工作内容。

 

建立专门的研究机构与研究队伍。目前,了解传统红花染工艺文献资料的人员没有动手操作的实践经验和条件,而具有操作能力的人员没有相应的理论研究水平。因此,导致至今没有一本全面反映其历史沿革和发展进程的专著出版。因此,急需建立一个科学的研究机构和研究队伍,其成员既需要掌握相关的理论基础,又要熟悉传统红花染工艺操作的基本流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红花染工艺。

 

培养民众对传统染色工艺的兴趣。对传统红花染工艺的传承与发展,仅靠学者、专家或传承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引起大众对这一工艺的关注和兴趣。只有大众自觉地参与保护,传承与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否则,红花染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只能在院校或博物馆中进行。

 

结合现代生活进行设计创新。一种手工艺的生存、发展必然有着其适合的土壤,其中,能够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具有实用性是对此种手工艺最大的保护。而从使用层面上来讲,将红花染工艺进行创新设计,使其融入现代生活是完全可行的。现在已经有厂家和个人在做相应的尝试,比如用红花染制服装、室内纺织品、旅游纪念品等,都受到了消费者的追捧。所以,要将红花染工艺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在尊重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入市场,才能使这一古老工艺焕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