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情快评:美国“无人机战争”的隐忧
编辑: 李思媛 | 时间: 2014-11-28 12:06:20 | 来源: 海峡之声网 |
据报道,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准备开发只有在科幻世界中才有的“空中航母”。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准备开发的“空中航母”将是RQ-4“全球鹰”和RQ-1“捕食者”等无人机的母舰,可以弹射并回收大量无人机。开发“空中航母”的目的是扩大无人机的可活动范围,降低经费和飞行员被击落的风险。为降低研发成本,“空中航母”应由现有飞机改造而成,比如将美军现有C-130运输机等改造成“空中航母”,并在4年内实现模拟飞行。
美国研发“空中航母”,目的是延展无人机的打击范围。如今,美国的“全球鹰”无人侦察机可在约1.8万米高空连续飞行30小时以上,携带“地狱火”反坦克导弹的“捕食者”无人机也在反恐战争中使用频繁。美军直言不讳地指出,研发“空中航母”计划,目标是让“全球鹰”等无人机“飞得更远,续航时间更长”。
不可否认,无人机的大量使用,改变了传统战争的形态,也在美军发动的多次战争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尝到甜头的美军对无人机愈发重视,大有将“无人机战争”进行到底的气势。但是在看似轰轰烈烈的同时,美军“无人机战争”却是隐忧重重。
首先是无人机对平民的误伤。据英国《卫报》24日报道,人权组织最新分析显示,美军发动无人机空袭行动的精准性大失水准,伤及无辜。比如,从2009年6月到2010年10月,经过多次空袭后,美军“捕食者”无人机发射“地狱火”导弹,最终杀死了巴基斯坦塔利班副总指挥官侯赛因。但美军为此杀死了128名无辜的人,其中13人为儿童。
其次是无人机引发的法律争议。 美军无人机经常在世界各国实施隐秘的“无人打击”,尽管美军声称是“反恐行动”,但却引发众多质疑。据《纽约时报》报道,美国陆军一名法官在今年第一期《联合部队季刊》中撰文指出,美国政府试图以国内法为依据使用无人机“定点清除”手段打击恐怖组织的做法存在相当严重的法律问题。
再次是无人机引发的政治事件。比如,美国中情局的RQ-170“哨兵”隐身无人侦察机被伊朗俘获事件,被一些美国媒体称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军事泄密事件。此后,这起无人机事件更成为美国和伊朗新一轮博弈和交流的“导火索”。
无人机之所以受到美军青睐,重要原因是因为其“低成本”和“零伤亡”。但是如果陷入美国“军事霸权”的怪圈,“无人机战争”的结局将是胜负难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 埃及中国问题专家:春节是连接中外文化的桥梁2025-01-20
- 亚冬会火种采集“以冰燃火”难点是啥、怎样实现的?2025-01-20
- 台湾各界:期盼已久,热烈欢迎2025-01-20
- 厦金“小三通”航线每日往返班次增加至24个班次2025-01-20
- 世界各地蛇年生肖邮票“上新” 你最pick哪一款?2025-01-20
- 春节临近年味浓 各地装扮一新等你来202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