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璋起源与“牙”有关
编辑: 陈豪 | 时间: 2014-11-21 10:51:21 | 来源: 广州日报 |
商代玉璋(网络图)
不仅黄帝时期的兵符我们现在不知其真面目,连黄帝之后东周之前的兵符也找不到世所公认的实物。文字上唯一的线索是《周礼·典瑞》提到的“牙璋,以起军旅,以治兵守”。
璋是古代玉器的一种,有大璋、中璋、边璋、牙璋之分,现在一些书籍笼统地把它们称为牙璋。玉璋是一种刀形端刃器,通常分为体和柄两部分。玉璋最早出现于山东龙山文化的司马台遗址,盛行于夏和商代,商代晚期逐渐消失,至今在西周墓葬中从未发现过玉璋。目前可见的玉璋虽然大小不同,形制各异,但其共同点是顶端两侧有尖,尖中间有“凹刃”,在体和柄相接处有突的齿状扉棱。
玉璋的形状很奇特,它是由什么器物演变而来的呢?有一种观点认为是从原始社会晚期的耒耜等农具演变而来。至于玉璋的用途,古人认为大璋、中璋、边璋用于祭祀和巡守,牙璋用于军事。当代很多学者对牙璋用于军事表示怀疑甚至否定,认为所有玉璋都用于祭祀山川之神。
笔者认为,牙璋有别于大璋、中璋和边璋,不能混为一谈,玉璋的形状与动物牙骨颇为相似,其起源应与“牙”有关。牙璋的用途也应用于军事,正如汉代学者郑玄所说的:“牙璋琢以为牙,牙齿象兵,故以牙璋发兵。”之所以作出这样的推测,是因为有良渚文化牙骨雕作佐证。
距今5300年至4200年的良渚文化以玉器闻名于世,良渚人全凭手工碾刻在玉器上的神人兽面纹堪称巧夺天工。近年来刻有良渚文化图案的骨雕偶有发现。笔者所见两件牙骨雕是同一动物的下颌骨,长达43厘米,估计是古代野牛的下颌骨,前端8只小牙已脱落,中间的牙齿保存完整。一侧刻有神人兽面纹,另一侧刻有数节简化神人兽面纹,刻画有神,纹饰精细。
如果我们拿良渚文化牙骨雕和玉璋比对一下,马上就可以发现两者之间惊人的相似之处,整体上的刀形和突出的牙齿就不用说了,玉璋顶端的“凹刃”和牙骨前端的分叉简直如出一辙。玉璋和牙骨如此相像,其形制源于牙骨是很有可能的。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 上半年“成绩单”发布:看中国旅游的创新与突破2025-08-11
- 首批5个国家公园全部完成确权登记2025-08-11
- 见证胜利 不忘历史——2025年海峡两岸记者湖南行采访团走进芷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旧址2025-08-11
- 金门暑期游升温 业者期待更多两岸交流2025-08-11
- 《南京照相馆》加拿大首映 观众深受触动2025-08-11
- “火出圈”的拉丁舞裁判,告诉你优雅的秘诀2025-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