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作品《竹石雄鸡》将亮相北京诚轩秋拍
编辑: 陈豪 | 时间: 2014-11-18 10:37:18 | 来源: 人民网 |
徐悲鸿(1895-1953) 丙子(1936年)作 竹石雄鸡
北京诚轩2014年秋季拍卖会将于11月16日至24日在北京昆仑饭店举行,推出中国书画、油画雕塑、瓷器工艺品、钱币邮品四个项目,共计七个专场。
1935年秋,徐悲鸿因“慕八桂山水之胜”,离开南京远赴广西,受到李宗仁等军政要人的热情款待,在当地游历将近一个月,秀丽的自然风光、安定的社会环境给他留下极好的印象,而鉴于徐悲鸿的社会影响力,广西当局也极力拉拢。翌年,徐悲鸿受聘为广西省政府顾问,九月上旬,随省政府迁至桂林,宛如仙境的山水激起他创作的热情和灵感,每天勤于绘画,并着手筹办美术学院,甚至萌生长居桂林的想法。或许是远离社会纷扰,此时作品多呈现出一种宁静面貌,富有清新的水墨韵味。
《竹石雄鸡》绘于初到桂林后的重阳节,画上一只雄鸡立于石上,石后数茎修竹。雄鸡一足屈曲,一足直立,尾羽高翘,正回首凝视,眼眸炯炯。画家以灵活多变的笔法和墨色表现器宇轩昂的雄鸡,头冠与双足笔法精细严谨,颈和背则通过寥寥数笔表现蓬松的羽毛,腹部用浓淡不一的水墨晕染,尾巴则以浓墨大笔扫出,冠红如火,尾黑似漆,在线与面、精与粗、红与黑的对比中,栩栩如生的雄鸡形象跃然纸面。它脚下的岩石,则仅靠湿墨勾勒及赭石晕染,辅以些微绿色表示苔藓,饶具生意。
石后的三竿修竹,斜伸向左上方,最前边的浓墨细竹倾势较显,与其后两枝交叉相倚,打破后者的平行关系,下方一丛竹叶横逸,弱化了竹竿的细秀和单调,亦令构图稳固活泼。通常来讲,徐悲鸿用笔并不追求书法意味,而是致力于物象的造型,他画竹往往用大笔刷出竹竿,以形成阴面深黑、光面留白的效果,从而表现立体感。此作中的竹子却并未采用惯常的画法,而是以传统的写意法为之,毛笔侧锋扫出的竹竿,没有过多明暗对比,仅在竹节处以浓墨勾点,浓淡墨相掺写成的竹叶,在画面上形成一种均衡的节奏感,营造出竹影婆娑的文人画意境。徐悲鸿推崇宋画,尤其是北宋花鸟,他主张用写生改造传统水墨,将西画的艺术语言与传统融为一体,正是对宋人花鸟自然主义精神的继承,此作可为一证。
徐悲鸿画动物每每托物言志,对于竹鸡,他曾在《新民晚报》发表文章称,“竹”用以象征正直;“鸡”能报晓,所谓“雄鸡一声天下白”;合起来在中国老套说法称作“竹报平安”。但深究徐悲鸿这段时间的私人生活,此作绘竹鸡,应更有深意。
1936年春天,因蒋碧薇的干涉,孙多慈致函徐悲鸿称,暑假后她将要出去自己奋斗,字里行间颇有从此诀别的意味。徐悲鸿随即绘一幅《竹石图》,题“一卷石,数竿竹。无他求,志已足。”言语凄然,远赴广西也与之相关。同年9月19日(阴历八月初四),得孙多慈寄红豆一枚,而未着一字,甚感伤心。因此,在这一时期画雄鸡的作品中,徐悲鸿常题“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句,典出《诗经·郑风·风雨》,意为怀念远人。而写其回首状,则是为“侧身长顾求其群”。
重阳,自古就是登高怀远的节日,雄鸡长顾,风竹摇曳,寄意何在,自然无须多言。在徐悲鸿多程式化且深具战斗意义的雄鸡中,偶有抒怀写意之作,且气息自然生动,实属难得,不失为他此类题材的代表作。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 春节临近年味浓 各地装扮一新等你来2025-01-16
- 外交部:美方应停止在台湾问题上干涉中国内政2025-01-16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几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2025-01-16
- 总台春晚宣传片亮相中国驻里约总领馆新春招待会2025-01-16
- 新开发银行在华发行熊猫债规模突破600亿元人民币2025-01-16
- 中国将4家美国实体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202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