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闸蟹”名之由来
| 编辑: 陈豪 | 时间: 2014-10-09 15:52:17 | 来源: 羊城晚报 |

秋风渐起,黄花满地桂花香,正是食蟹好时节。“阳澄湖清水大蟹”,民间通常称之曰“大闸蟹”。
关于此称呼之由来,苏州文人包天笑在《大闸蟹史考》中说:“‘大闸蟹’三字来源于苏州卖蟹人之口……人家吃蟹总喜欢在吃晚饭之前,或者是临时发起的。所以,这些卖蟹人,总是在下午挑了担子,沿街喊道:‘闸蟹大闸蟹。’这个‘闸’字音同‘SA’(在当地方言中如是),蟹以水蒸煮而食,谓‘SA’蟹。”
又,包天笑有一次在其好友吴讷士家中做客,宴中有大闸蟹,包天笑便向在座人士解释大闸蟹的来历。席中有吴家常客张惟一,乃昆山人士也,居阳澄湖畔,悉其原委,又补充道:“‘闸’字不错。凡捕蟹者,他们在港湾间,必设一闸,以竹编成,夜来隔闸,置一灯火,蟹见火光,即爬上竹闸,即在闸上一一捕之,甚为便捷,之是闸蟹之名所由来了。”
这一说法究竟对不对呢?我觉得有必要纠正一下,免得再以讹传讹。
其实,包天笑的说法倒是贴近、合理,只不过他弄错了“闸”字的正确写法。此“闸”当为“煠”,音同。古人有云“菜入汤曰煠”,所谓“煠”,即以热水(即古语的汤)蒸煮食物。此法亦为吴地美食烹饪的一种地区特色。且中华美食基本上都是以烹饪手法来命名的,而非如张惟一所说的以捕蟹之法来命名的。
汉字文化博大精深,世俗多误解误写,以至于约定成俗,也是在情理当中。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得以严谨之态度,弄清事实之原委,方可对得住中华文明之辉煌。
另,“阳澄”乃“阳城”也。《姑苏志》云:“昆山诸水皆自阳城入。”此又一例,特注。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 受权发布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2025-10-24
- “找回真正的历史”,岛内呼吁堂堂正正纪念光复80周年2025-10-24
- 两岸出版界携手合作,共促文化交流与民族复兴2025-10-24
- 港珠澳大桥开通7周年 客流量超9300万人次2025-10-23
- 韧性、活力、信心——海外人士解读中国经济“三季报”2025-10-23
- 共同铭记历史 共襄民族复兴——写在台湾光复80周年之际2025-1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