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取代中国成最大贸易顺差国 需调整外贸结构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之前很长一段时间,中国每年都会出现大量的贸易顺差,而且顺差规模常年保持全球第一。这种顺差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中国制造的强大优势。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就是IMF的最新报告,德国已取代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顺差国家。根据德国媒体的统计,去年,德国贸易顺差达到了2600亿美元,而中国的贸易顺差是1950亿美元。

 

德国贸易顺差超过中国,背后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直观的原因是,2006年以来,人民币升值幅度已经超过30%,而且IMF认为人民币汇率仍然被低估。

 

但是,德国的天量贸易顺差,却遭到了不少批评。有观点就认为,德国出现巨额贸易顺差,是因为德国的贸易扩张牺牲了其他国家的利益。而美国去年年底发布的半年度汇率报告也把批评的矛头指向了德国。

 

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一个国家的贸易顺差固然值得骄傲,但从全球角度来讲,最重要的是各国之间贸易均衡,共同发展。德国目前出现的情况以及受到的批评,从一个侧面给我们今后的外贸发展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和教训。长远来看,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引擎之一,中国的外贸策略应该侧重于培养长期稳固的友好贸易伙伴,顺差固然值得自豪,但贸易发展还是应该顺应全球发展趋势,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经贸强国,带领全世界开拓经济复苏和发展的新道路,这才是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应尽的职责。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学家徐洪才对此做独家解读。

 

经济之声:有数据显示,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中国的贸易顺差已经20多次达到世界第一的水平。这种经常性的大规模贸易顺差显示出中国经济的强劲实力,但也带来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IMF的最新数据显示,德国的贸易顺差在去年超过中国成为全球第一,而从经济总量和出口总量来讲,中国显然比德国有优势。为什么德国会在现在超过中国,成为全球贸易顺差最大的国家?

 

徐洪才:中国的贸易竞争力主要还是在低端产品。在货物贸易方面,我们的顺差比较大,但我们在服务贸易方面的逆差比较大,在这中间要抵消一部分。最近几年,一方面人民币的汇率累计升值比较多,另一方面,我们的出口贸易企业的成本上升得比较快,因此,我们经常项目失衡的情况有所改善。

 

总体来看,最近几年我们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例大概在2.0%左右,那按照国际上的标准,3%以内算是健康的标准。而美国的情况是逆差,大体上是保持在4600亿美元左右,相对于它的GDP来说,相对于它的经济规模来说,也就是3%左右,基本上也是在国际标准线上下徘徊。但德国的情况比较严重,德国大体上是在7.3%左右,也就是说去年它的经常项目的顺差占GDP比例达到7.3%,今年的情况微微有点上升。这种情况显然违背了国际上大家公认的标准,美国对它提出质疑,我觉得还是有几分道理的。

 

经济之声:对于德国来讲,贸易顺差去年达到2600亿美元,这对德国经济的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但是大规模的贸易顺差却遭到多方的批评,美国甚至批评德国的贸易顺差见威胁欧洲甚至是全球的经济稳定。德国出现大规模贸易顺差对于欧洲经济的利弊各有哪些?全球贸易格局是否会因此出现明显变化?

 

徐洪才:对于德国的贸易顺差应该从两方面看。一方面对于欧洲来说,这不见得是坏事,因为德国是欧盟经济的龙头,是核心,它的顺差大,它的国力强大,经济竞争力比较强的话,它可以更多的在这个欧盟地区中尽更多财政上的义务和责任,这对于欧洲地区的经济发展,摆脱债务危机阴影有积极意义。

 

另一方面,欧洲内部的经济不平衡,所以德国这种大量的出口必然挤压、挤占一些其他国家的利益、就业等。特别是德国在制造业方面的竞争力对美国形成了直接威胁,所以我觉得美国“醉翁之意不在酒”,它主要还是因为德国强大的出口优势、技术竞争优势挤占了美国的份额,直接和美国形成了竞争。

 

相比之下,从德国跟中国以及美国和中国的国际分工来看,相对来说我们是垂直分工,也就是说我们在低端,在加工贸易、货物贸易方面有一些成本优势,但在高端方面我们没法进行比对,而德国和美国是直接竞争关系。

 

经济之声:回过头来看,德国出现巨额贸易顺差,遭到多方批评,这种情况其实对于中国来说提供了一些经验和教训。您觉得,在处理贸易平衡问题方面,我们从中能够得到哪些启示?

 

徐洪才:我们下一步要把贸易的平衡、对外的平衡、国际收支的平衡作为一项基本的政策目标,这里头要分析我们的结构,我们经常项目里头的货物贸易是大量顺差的,但属于产业分工比较低端的位置,因此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还要提高技术的含量,转型升级,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另一方面,我们服务贸易这一块有大量的逆差,主要是在运输和旅游这两大块形成了逆差,因此我们还要进一步对外开放,通过开放来提升我们服务业的竞争力。

 

服务贸易的逆差对于我们货物贸易的顺差有一定抵消作用,但总体上看,我们应该注重这种平衡关系,特别是我们现在在资本和金融项目这一块有所好转,因为现在中国“走出去”的企业越来越多,这有利于进一步平衡。同时,我们要扩大进口,扩大对外投资,减少出口,促进进一步的平衡,这对我们国内内需的提振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经济之声:从长期来看,中国经贸持续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国际环境,所以,外贸的平衡是更加重要的层面,从我们的角度出发,如何保持外贸的平衡,推动国际贸易的均衡发展?

 

徐洪才:中国是一个大国,但目前还不是一个经济强国,所以我们一方面要练好内功,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要弥补一些短板,进一步开放,向国际游戏规则靠拢。另一方面,也要尽国际责任,要和主要的国际贸易伙伴处理好关系。同时要构建一个良好、公平、有序的国际贸易投资新秩序,我们在这方面应该有所贡献。

 

中国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过去几年我们的发展势头非常好,属于一个区间平衡的态势,但我们面临很多结构性问题,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