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开进莫斯科”注解中俄合作逻辑
编辑: 陈豪 | 时间: 2014-10-15 10:33:21 | 来源: 新京报 |
中俄签署的一系列大单,高铁项目上开展全面合作,不仅是为中国高铁项目出口寻找市场,也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一步。
结束德国之行后,李克强总理10月12日至14日对俄罗斯进行正式访问,并在莫斯科举行了中俄总理第十九次定期会晤。两国总理签署联合公报,并共同见证了包括构建北京至莫斯科的欧亚高速运输走廊在内的经贸、投资、能源、金融等领域近40项重要文件的签署。
今年中俄总理定期会晤,适逢俄罗斯遭受欧美经济制裁之时,国际原油价格的下跌又削弱了俄罗斯能源换取外汇的能力。地缘政治形势和经济环境的变化,为此次中俄总理会晤镶嵌了特殊的背景。中俄合作是否会受到影响,中俄将如何对“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给出注解,格外引人关注。
李克强总理对俄罗斯的访问,特别是促成“高铁开进莫斯科”的共识,强化了当下中俄合作的特征,也拓展了未来的发展空间。
首先,中俄合作具有不随国际形势变化和外部因素影响的稳定节奏。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本身,以及此前签署的《中俄投资合作规划纲要》、《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等,共同构筑了中俄合作的基石,也为此次中俄一系列合作大单的签署创造了基本氛围。
其次,拓展中俄合作利于形成双赢模式。中国已经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俄罗斯是这一战略构想的主要站点之一,对中国与欧洲大陆起着重要连接作用。此次双方商定继续研究构建“中国(北京)—俄罗斯(莫斯科)”欧亚高速运输走廊,确保在优先实施“莫斯科—喀山”高铁项目上开展全面合作,不仅是为中国高铁项目出口寻找市场,也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一步。
“高铁开进莫斯科”,大大拓展了中国高科技产品的出口市场,并优化了中俄贸易结构。俄罗斯幅员辽阔,有长期持续的铁路建设需求。成为中国高铁产品的出口市场,其市场撬动效应和示范都十分显著。中俄贸易的高端领域,也由俄罗斯为卖方中国为买方,向更平衡的结构改善。
第三,此次李克强总理访俄,进一步明确了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政治层面合作的内涵。李克强总理到访俄罗斯的首站,是俄罗斯反法西斯无名烈士墓,双方在联合公报中也明确提出“不干涉别国内政,不赞成进行单边制裁”,在记者会上两国总理宣布明年共同举办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这些行动表明“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概念在政治层面趋于清晰。
在“高铁开进莫斯科”的背后,注解着中俄合作的逻辑:合作,不是因时因事的选择,更是两国的地理位置、国家体量,以及对国际事务的参与责任所共同决定的。李克强访俄,进一步拓展了双方合作的空间。(徐立凡)
新闻推荐
- 埃及中国问题专家:春节是连接中外文化的桥梁2025-01-20
- 亚冬会火种采集“以冰燃火”难点是啥、怎样实现的?2025-01-20
- 台湾各界:期盼已久,热烈欢迎2025-01-20
- 厦金“小三通”航线每日往返班次增加至24个班次2025-01-20
- 世界各地蛇年生肖邮票“上新” 你最pick哪一款?2025-01-20
- 春节临近年味浓 各地装扮一新等你来202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