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两代诗歌及古典文献力证钓鱼岛是中国领土
编辑: 关春英 | 时间: 2014-01-09 19:57:23 | 来源: 中国台湾网 |
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明清历史文献中有诸多证据,而在明清别集和其它相关文献中,也保存了不少以钓鱼岛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其中有不少直接记录、描写钓鱼岛的诗歌。这些诗歌,皆以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为重要的观察地标和自觉的写作对象,既有对钓鱼台、黄尾屿、赤尾屿等岛屿风光的描绘,又有对沿途奇特海景的展现,不仅开拓了传统诗歌的表现范围,还以文学审美的方式表现出钓鱼岛作为中国固有领土的心理文化认同。
1月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学遗产》编辑部举行“《明清钓鱼岛诗歌及其相关文献考述》座谈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日本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和北京大学、苏州大学的十余位专家,对苏州大学教授罗时进发表于《文学遗产》2014年第1期的这篇长达2万字的《明清钓鱼岛诗歌及其相关文献考述》一文进行了深入研讨,高度肯定这篇论文的学术价值。
罗时进的这篇论文,对明清钓鱼岛诗歌及其相关文献做了系统梳理。明清两代文人对这些岛屿的不断发现、记录、描绘、注解,进一步证明了:“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的事实。这篇文章还说明:古代文学研究应当、也完全可以用严谨的学术方式,表达对社会现实和重要国家历史问题的关切。
新闻推荐
- 竞争力领跑全球 中国生物制造产业总规模近万亿元2025-09-26
- 4.8亿元补贴来了!全国国庆文化和旅游消费月启动2025-09-26
- 香港再次获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2025-09-26
- “精彩青岛我来了”两岸媒体青岛行 从服装智造到高铁装备 见证大陆硬核实力2025-09-26
- 跆拳为媒牵两岸 文脉共情聚同心——2025年海峡两岸青少年跆拳道公开赛侧记2025-09-26
- 四十载艺术积累 非遗传承人杨惠姗琉璃马新作在沪全球首发2025-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