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春晚审查曾发火:别否定我艺术家的判断

冯小刚(资料图)

 

从1月14日采访开始,到19日采访结束,《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万佳欢每天中午前赶到北京城西的央视大楼,在1号演播厅看节目、在春晚主创常待的梅地亚采访,或者到西四环边的影视之家。夜里才回家,然后整理材料到凌晨三四点,完全是春晚团队的作息时间。

 

16日,春晚第一次内部联排时,有某网站的记者混进1号演播厅,被发现,部分节目也随之提前曝光。央视的人说:“每年有记者混进来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没像今年那么早。”

 

也是在这一天,本刊另一名记者吴子茹也进驻春晚现场,和万佳欢一起行动。她们都是“有证的”。央视春晚的宣传总监带着她俩挨个向春晚主创介绍,约定采访时间。

 

早在一个多月前,《中国新闻周刊》就开始和春晚方面联系,希望在春节前完成所有采访并刊发。每年节前的央视春晚都会被媒体炒得火热,不管你爱看不爱看,它总是在那。央视也对春晚筹备严格把控,主创人员在晚会播出前都封口。尤其今年冯小刚执导,所有关注和保密工作都升级了。

 

经过一个月不懈的协调,央视答应了。本刊副总编辑和文化编辑去央视签了保密协议。你懂的。他们回来后不断对参与的记者唠叨说,采访完不许八卦。

 

在这几天时间里,万佳欢和吴子茹每天都分别采访多位春晚主创,常常是和某位大咖在屋里正聊着,另一位大咖已经被央视方面协调到屋外候场等待了。采访最集中的3天,她俩重点采访的相关主创就达20多位,万吴两位老师回忆说,内心简直抓狂。万佳欢强调:“我们比冯小刚更想结束这一切。”

她俩看了几乎所有节目,被毙的,和留下来的,星星君向她俩打听八卦,她俩说:“额……”星星君说:“保密协议又不是你俩签的。”她俩又:“也对啊,但是……额……”

 

今天,刊登春晚整组揭秘报道的总第646期《中国新闻周刊》已在全国各地陆续上摊,并发往分散在全球的中国所有驻外使领馆和重要侨团。

 

百万庄的小星星本次推送的是总第646期《中国新闻周刊》封面报道的其中一篇:《“小伙伴”眼中的冯小刚》,作者是本刊记者万佳欢、吴子茹,实习生周赫。

 

冯小刚接下了春晚,然后陷入了春晚。他历经过犹豫、坚定和踌躇满志,当他一个一个把所有节目磨合完毕,最终才明白“众口难调”背后的复杂含义

 

“小伙伴”眼中的冯小刚

 

“我是业余玩一票。我可以说这辈子绝不可能干第二次。绝对不可能。”

 

1月19日下午,冯小刚来到梅地亚中心三楼接受央视采访。他一上来就先声明:“我是一个外行。”

 

大半年来,从拍电影到导春晚,年过五十的冯小刚一直处于舆论的中心。在很多人看来,他接下央视春晚总导演的任务是个令人费解的决定。如今春晚影响力式微,其特殊的语言风格恰恰与冯小刚格格不入。冯小刚本人甚至还针对春晚发过两条揶揄式的微博。

 

大半年下来,2014年春晚即将跟观众见面,冯小刚也渐渐发现,春晚不是“私人订制”,甚至也不是“大众订制”,它是一个“国家订制”。他强调,这不是自己的本职工作,而是自己“干了个积德的事,打了个义工。”

 

“领导要感谢我”

 

7月12日的新闻发布会之前,冯小刚把自己写的发言稿递给北京人艺院长张和平看。他一上来就说:“领导我就不感谢了,领导要感谢我,我是聋子不怕雷……”

 

张和平心里“咯噔”了一下。“他虽然是对着稿子念的,但大家都知道,话还是冯小刚的话。”虽然觉得冯小刚写得太尖锐了,但张和平转念一想,这话是从冯小刚口里说出来,“他这么说是会被理解的,也是允许的。同样的话换在另外人身上,换在我身上是不行的。这样的话除冯小刚谁敢说?”

 

张和平认为,找冯小刚做春晚总导演,看重的是他从胡同里走出来,“了解普通人的想法,接地气。”

 

冯小刚担任春晚总导演的事情其实从6月初就露出了端倪。6月8日,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到央视调研,召集往年创作春晚的团队开会,聊如何创新春晚、办一台大家都喜欢的晚会,更第一次把春晚提高到“国家项目”的高度。

 

春晚执行总导演吕逸涛敏锐地意识到,今年的春晚“会有大变化”。“以往的春晚都说是‘台长工程’,‘国家项目’应该是奥运会开幕式,”吕逸涛说。

 

很快,吕逸涛就接到了冯小刚被认命马年春晚总导演的消息。

 

张和平也是最早知道这一消息的人之一。冯小刚接到邀请后就给他打电话,很犹豫自己到底“干还是不干,接还是不接。”

 

“这不是个一般的活,”张和平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这个事难度很大,是件众口难调的事情,甚至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张和平认为冯小刚当时“可能做足了思想准备”。1月19日,冯小刚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说,“我自己的团队统统认为我有病。”

 

但在更高的层面看来,冯小刚是一个非常适合当总导演的人。他有名气,比较接地气,有观众口碑。更重要的是,成功执导过带有官方背景影片《唐山大地震》的冯小刚善于把握妥协与坚持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得到观众和官方的双重信任。

 

对春晚的邀请,冯小刚拒绝过一次,但央视方面派出了文艺中心主任张晓海充当“说客”。冯小刚感慨他们派对了人,在他看来,张晓海是“铁哥们儿,认识小20年了”。张晓海告诉他,“上面领导点了你”。

 

“我一想,包括我的这点名气,都是观众喜欢我的电影而来的。我就做一个回馈这个社会的事吧,当一慈善的事。”

 

就这样,在央视春晚往“国家项目”层面上走的当口,冯小刚成为了被选中的导演。

 

“要是原来,能想出八句不重样”

 

1月17日,春晚剧组道具设计郭建平抱着一堆设计图纸,来到梅地亚中心找冯小刚。

 

在头一天的第一次内部联排里,冯小刚不停在观众席、监视器和导播间之间穿梭。看到每一个问题,他都会同一旁的导演于蕾、沈晨交头接耳,并吩咐于蕾做记录。这些问题“全是细节,特别琐碎”。

 

蔡明表演的小品上场时,在场的央视工作人员和舞蹈演员都哈哈大笑,冯小刚却皱了皱眉头。

 

“背景板的喷绘不好,”他对于蕾说。晚上,于蕾找到郭建平,让他重新改一稿设计。“他是做美工出身,觉得道具还有可以设计的空间,”于蕾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没想到郭建平的第二稿设计冯小刚还是不满意。最后,他决定用舞台上的LED升降台来代替背板。春晚牵一发而动全身,小品演员们也得根据背景墙的改动准备相应改变方案。

 

在春晚忙活了半年,工作人员对冯小刚的评价不仅是“注意细节”,就是“特别执着于细节”。无论是多务虚的会议,他总是从细节聊起。

 

“他从来没有说过春晚的主题是什么,他就觉得是一个联欢会,”春晚视觉导演顾志刚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其实每年的主题,观众也不会看出来,大家还是想看好节目。”

 

就在前几天,冯小刚还亲自写了一首歌词。一天凌晨三点,导演组的张妙、赵麟、于蕾等几人还在会议室聊天,先去睡觉的冯小刚却突然回来,抓过一张纸,“我想了几句话想写下来,”他说。写了20分钟,大家才知道这是“中国梦”版块里面合唱的歌词。

 

写完后他问赵麟,“你现在这儿有琴吗,咱俩去哼哼,把这歌写了。”两人写到第二天早上六点,这首合唱曲目的大体完成。

 

赵麟跟冯小刚合作过《一声叹息》,冯跟他的父亲赵季平以前关系就很好。两人认识已有很多年,“冯小刚非常认真。我们一直是晚上不睡觉,天天坐这儿聊,休息也就很短的时间,”赵麟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冯小刚对《春晚是什么》的先导片十分上心,即便他评价这个片子“就是个采访式的,跟电影差得远了”。片中明星的出场顺序、结构调好了才放手让人去拍,有几个名人他还亲自去了拍摄现场。

 

明星的台词也都是他亲自撰写或者参与构思的。一次给姚晨想词没想出合适的,他自己站起来在原地转圈。晚上,他跟导演组的于蕾闲聊天,“真是老了,不行了,不能再干了。要是原来,能想出八句不重样。”

 

张和平记得,他当时在创作会上对冯小刚拍先导片十分肯定,因为“这是他的强项”,“其他导演不可能把短片拍得那么有质感。”

 

“他是很有变化”

 

春晚舞美总监陈岩第一次见到冯小刚是刚刚接到央视春晚剧组任命时。舞美的工作跟总导演息息相关,而且工作开展必须先于节目,沟通不顺,会走弯路。他之前曾在不同场合见过冯小刚,但从来没有过多沟通。他有些担心,便给张国立打了个电话。

 

“应该先见个面,这是对工作负责任。”张国立对他说。还没等他联系对方,他竟然先接到了冯小刚拨来的电话。冯说自己刚下飞机,约他晚上来自己家见面。

 

陈岩前往冯家,没有寒暄和客套话,直接抛出自己对春晚的感受和经验。两人从夜里11点一直聊到凌晨1点,一直在做工作方面的沟通。“他精力旺盛,并且很直接,”陈岩说。

 

这次见面后,陈岩确定了自己做春晚舞美设计的念头,“难得碰到宏观看事情的导演,这次能做得不一样”。让他印象最深的是,冯小刚是“从艺术家的角度看春晚”,“谈话中非常有情感。他想让节目落地,让观众很开心,有情感投入过这个节。”

 

“冯导是性情中人,”于蕾说。一次她给领导看一个片子,新版还没生成,只好给领导放了旧版本。冯小刚一看就急了:“这点事你办不好。我们改了这么长时间给领导看一个旧的,这叫什么事?”等于蕾解释清楚,冯小刚道了歉,一起吃饭的时候喝了点酒,把团队人员挨个夸了一遍。

 

“他有能力赢得别人的尊重,”于蕾说。春晚是一件耗人的事,春晚执行团队中很多人都是因为冯小刚要来,想跟他学点东西,才留下来再干一年。

 

陈岩偶尔会把他的看法发短信告诉给冯小刚,比如对某个环节的见解。“他是我很尊重的大导演,他不是保守者。”

 

后来,看到节目单的时候,陈岩倒吸了一口气。在他的印象里,春晚的一些老节目、老演员是很难动的,这意味着冯小刚要顶住很大的压力。

 

拍电影时,一切都是冯小刚自己说了算,直到完成一个东西才会拿给别人审。而春晚情况不同。领导不时会来提提意见。“冯导没有经历过这些,”于蕾说“在创作过程中就会被说这不行,这需要一个强大的神经,要知道自己要什么。”

 

张和平也认为,在春晚的创作过程是冯小刚逐渐对春晚了解的过程。“一开始觉得不错的东西,后来觉得不适合,他也有一个过程,春晚到底是什么,这个他不是一上来就非常的明确,”张和平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他了解到这里边它所要表达的理念,在这么个巨大的平台所释放出的一点一滴,都可能变得很大。不是你原来想象的那样一个文学艺术创作。”

 

于蕾回忆,在一次领导审查时,冯小刚当着所有人的面发了一次火。“领导的意见我肯定听、肯定执行,但是你们要非要我说你们说得对,这个不行,你们不能否定我一个艺术家的基本判断。”

 

张和平参与过奥运会开幕式、建国60周年等大型“国家项目”。“我们当时有很形象的比喻,就是戴着镣铐跳舞,这是很形象的,不是你要做什么,而是这件事情规定你应该做什么,”他说,“长期自我表达惯了的人,他总想自我表达。这是很对的,他是很有变化。”

 

在接受央视的采访时,冯小刚引用了一句《沙家浜》里的话:“这个队伍是你当家,可是皇军要当你的家。”

 

为春晚忙活了大半年,冯小刚也许才明白“众口难调”四个字背后真正的意味。他依然感慨“众口难调”,但指的也许不仅仅是坐在电视机前的普通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