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每年演出百场左右芭蕾舞 80%都是《天鹅湖》

“天鹅们来了吗?”聊起岁末年初的演出市场,沪上文化圈这样戏谑。

 

每年冬季,总有一批“天鹅”从四面八方飞来“过冬”。今年也不例外。据不完全统计,从圣诞到元旦不足两周时间里,上海足有4个不同舞台上演芭蕾舞剧《天鹅湖》。这并不是上海一座城市的现象。北京也曾有一个晚上5家剧院同时演出《天鹅湖》的纪录。

 

长期以来,世界各地一拨拨芭蕾团体带着《天鹅湖》奔赴中国各大剧院,前赴后继、票房长红,以至于大家疑惑,是不是只有在中国,《天鹅湖》才如此吃香?

——编者

 

北京上海等地每年演出百场左右的芭蕾舞,80%都是《天鹅湖》

 

“看芭蕾不就是看《天鹅湖》吗?”一位观众反问。的确,《天鹅湖》是古典芭蕾舞剧经典中的经典,甚至成为一代人心目中西方芭蕾的代名词。

 

“很多人最早看到芭蕾舞,是通过电影《列宁在1918》里‘四小天鹅’的桥段。当年人们接受资讯不发达,电影中这么美的舞蹈,让人印象深刻。很多观众说到芭蕾舞,就知道《天鹅湖》。”一位业内人士这样分析。

 

“《天鹅湖》体现俄罗斯芭蕾舞学派艺术上的特点,音乐无可挑剔,故事通俗易懂,舞蹈场面有经典的单人舞、双人舞,也有壮观的群舞,非常耐看。”文艺评论家毛时安这样形容,“《天鹅湖》这样吃香并非偶然,它是人们进入古典芭蕾舞的启蒙教材。”从没有芭蕾舞看,到看《天鹅湖》,的确是一个审美的进步。

 

正是由于《天鹅湖》在华积攒了这么多年的人气,“强大的群众基础,让演出商对这个市场颇为看好。”有业内人士表示,过年档上演《天鹅湖》,几乎成了约定俗成的惯例。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末,上海上演了13场《天鹅湖》。2013年,上海元旦档4场《天鹅湖》几乎同时上演。

 

“从1995年至今,北京上海等地每年演出百场左右的芭蕾舞,80%都是《天鹅湖》。”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所长欧建平介绍,“《天鹅湖》在中国家喻户晓,没有一部卖得过它。”

 

“满天的天鹅竟然没把人给绕晕。”这虽然是戏言,但的确就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演出质量良莠不齐,不少二、三流甚至不入流的舞团冒牌充数

 

但这种天鹅满天飞的“繁荣”景象,究竟价值几何?

 

“全世界的芭蕾舞团没有不跳《天鹅湖》的。”欧建平介绍,中国巨大的演出市场,吸引了大大小小的舞团纷纷来华。有芭蕾舞团连续15年来中国,每次演出3个月。甚至还有芭蕾舞团去县城演出。客观来看,“近20年来,《天鹅湖》对芭蕾普及起到了重要作用。”欧建平说。

 

“在演出市场,古典芭蕾、经典交响乐等演出,其实都需要政府补贴或企业赞助才能做平成本。《天鹅湖》的市场回报比较好,所以会吸引来很多团。”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但前提是“不能太贵。”这位负责人说,“如果是英国皇家芭蕾舞团这样的名团,成本太高,就不能赚钱。”

 

这就造成每年来中国演出《天鹅湖》的芭蕾舞团,“基本没有特别牛的,不少二、三流的团甚至是不入流的团来冒牌充数。”一名业内人士这样介绍。

 

于是,演出质量良莠不齐,捞金行为层出不穷。业界还流传不少怪事:有来华演出的芭蕾舞团,演职人员到齐了,却没带演出服,只能找当地舞团借;有一场演出需要24只“鹅”,结果只来了16只……一些舞团简化舞美和道具,一些舞团在演出时明显能看出演员体力不支。

 

“好不好卖不是评价一个演出项目的唯一标准。现在,很多演出商就是冲着赚钱来的,什么能盈利就推什么,少了对艺术品质的追求。”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常务理事胡敬云曾公开表示。

 

在毛时安看来,“如果没有完善的芭蕾舞演出赞助机制,仅从市场角度来看,肯定投入越低越好。低水平演出看久了,会降低市场品位和观众的兴趣。”

 

“《天鹅湖》群众基础比较广,音乐熟悉,故事易懂。因此,这些年来总会有一些观众被名头噱头吸引。”这位艺术节负责人认为,“大家愿意进剧场,还是可喜的事情,但如果长期不加以引导,而是默许不入流舞团大肆捞金,很多观众看《天鹅湖》可能就只是一次性消费。”

 

“这种现象,恐怕不能视为一种文化繁荣,而是一种文化惰性。”这位负责人强调。

 

主动买票看舞蹈的观众还很少,文化品位的提升不会一蹴而就

 

《天鹅湖》的热闹,并不能代表舞蹈演出市场的繁荣。“舞蹈相对音乐会和话剧而言,目前还没有形成稳定的消费群体,主动买票来看舞蹈的观众很少。”上海歌舞团团长陈飞华直言不讳。

 

“我们的芭蕾舞欣赏和世界芭蕾舞的发展之间有很长的时间差,甚至可以说是严重脱节。”毛时安认为,“世界芭蕾舞潮流已经进入了以现代芭蕾舞为主的阶段,但我们的趣味还停留在古典芭蕾舞阶段,观众需要慢慢弥补这段时间差。”

 

“文化品位的提升不会一蹴而就,需要一代人甚至是数代人的努力。”上海国际艺术节这位负责人说。

 

其实,在古典芭蕾普及程度较高的英美,《天鹅湖》同样吃香过很长一段时间。上世纪90年代,每年纽约新排练的古典芭蕾演出不到20场,但莫斯科大剧院的《天鹅湖》每年保持40场演出,6年之间有过3个不同的版本到纽约和波士顿来。一位美国剧评家曾在2008年出书形容过美国的《天鹅湖》热潮。

 

“市场摆在那里,除了《天鹅湖》,其它的芭蕾舞剧卖不出去,演出公司不能做赔钱的买卖。只能说,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有总比没有好。”欧建平说。

 

业界也在进行着新的尝试。在2013年11月开幕的第十五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担纲开幕演出的便是由蒙特卡罗芭蕾舞团表演的当代版芭蕾舞剧《天鹅湖》。没有以往熟悉的华丽宫廷场面,而是一群衣着鲜艳的年轻人,跳着奔放热烈、自由大胆的现代舞。

 

“艺术节从来没有在开幕式上做过现代芭蕾,来的又是名团,成本也比较高。说实话,演出压力是比较大的,怕票房不好。”艺术节主办方坦言。但该场演出最后票房、口碑俱佳。“尽管捏了把汗,我们还是在艺术节15岁生日的时候,实现了这次创新探索。”记者 曹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