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功甫帖》或引发文博系统信任危机
编辑: 陈豪 | 时间: 2014-01-14 10:48:06 | 来源: 北京晨报 |
关注事件:刘益谦从海外竞得苏轼《功甫帖》
核心观点:文博专家们如果频频在市场中栽跟头,不仅仅是丢了自己的面子,而且还会连带损害了博物馆的形象和品牌,进一步损害了公众对整个文博系统的信任。
2013年末,一幅只有9个字的字帖引发一场争议。这场争议从去年吵到了今年,继而被定性为民间收藏对抗官方鉴定,又顺道从专业小众话题晋级为公共领域的争论焦点。
事件的起因源于藏家刘益谦以5000多万元从海外竞得苏轼《功甫帖》,后上海博物馆3位研究员发声,质疑这件书帖为伪作。后来,刘益谦发布一份被誉为“高级黑”的发布声明“三谢上博”,之后上博专家发表学术报告进行详解。至今,该事件仍在持续发酵中。
博物馆一直以来都以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人类文化遗产、为公众提供教育服务为目的,但是国内的很多博物馆和美术馆都变成了大型的“展览馆”,缺乏对藏品的管理和研究。而随着那些一言九鼎的老专家们的先后离世,博物馆和美术馆都出现了较大的人才缺口,刚刚毕业的人才还都处在纸上谈兵的阶段,缺少能“拍板”的中坚力量。而近几年出现的“汉代玉凳”、“金缕玉衣”等事件中,都有被利欲熏心的博物馆专家的影子。目前,《功甫帖》事件还未有结论,追责自然为时尚早,但是文博专家们如果频频在市场中栽跟头,不仅仅是丢了自己的面子,而且还会连带损害了博物馆的形象和品牌,进一步损害了公众对整个文博系统的信任。张硕正如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研究员季涛所说,“关于苏东坡这幅书法作品的真伪,也许只有占中国人口万分之零点零几的人有发言权,其他人都是看热闹。”的确,对于普通人而言,想要真正看懂上博三位研究员长达1万多字的研究报告,并非易事,但刘益谦的三次声明没人看不懂。在《我的困扰与求救》的声明中,刘益谦更是爆料,有“知情人士”称此帖早年曾出现在上博,后又由上博流出。刘益谦还作出大胆猜测,“这一复杂的来由,与上博官方的这次匆匆表态有无关联?”这样的猜测随即引发了连锁效应,《功甫帖》到底来自国内何处?是否在上博停留过,如果曾在上博出现,又是如何离开的?《功甫帖》的真伪暂且放在一边,博物馆对于文物收藏、保管甚至流失的问题又被推到了风口浪尖。随之而来的,很可能是公众对文博系统的信任危机。
新闻推荐
- 两岸产业交流对接系列活动在江苏举办2024-11-22
- 事关中国和东盟 这个论坛首次“亮相”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2024-11-22
- 中国同巴西、南非、非盟共同发起开放科学国际合作倡议2024-11-22
- 【图解】从多个“首次”看中国经济企稳回升2024-11-21
-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在苏州举办台商座谈会2024-11-21
- 台北多辆公交车登出大幅广告 要求废除2019版课纲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