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江学院师生深入福州县(市)区探寻“台胞寻根工程”之道

闽江学院师生深入福州县(市)区探寻“台胞寻根工程”之道

 

“榕台同心”暑期社会实践队探访国家级福清台湾农民创业园。(中国台湾网发)

 

中国台湾网7月23日讯 近日,由闽江学院乡村振兴研习社等组建的“榕台同心”暑期社会实践队(简称“实践队”)深入福州市连江、闽侯、长乐、永泰和福清等县(市)区,开展了一场以“福州推进台胞寻根工程实施的制约因素与实现路径探索”为题的实践活动。此次活动由闽江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邓启明、地理与海洋学院副教授陈嘉及经济与管理学院辅导员赖成涛等指导。

 

随着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的日益密切,“台胞寻根工程”成为促进两岸文化认同、加深同胞情感联系的重要途径之一。福州市作为对台交流的前沿阵地,近年来积极推动“台胞寻根工程”的实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然而,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仍面临资源整合、政策配套、台胞联络机制等多方面的制约因素。为此,“榕台同心”暑期社会实践队希望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深入感受和探究榕城“台胞寻根工程”的实施现状与潜在问题,力求提出切实可行的实现路径与政策需求,更好助力两岸乡村融合发展与示范区建设,为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提供宝贵的福州实践范本与青年智慧。

 

闽江学院师生深入福州县(市)区探寻“台胞寻根工程”之道

 

“榕台同心”暑期社会实践队在闽侯县泽江张氏宗祠查阅张氏族谱。(中国台湾网发)

 

在连江县,实践队实地走访了黄岐镇古石村闽台乡建乡创合作项目和安凯乡奇达村、马鼻镇村前村等代表性乡村。在闽侯县,实践队师生重点走访了泽江张氏祠堂、林森故居及昙石山博物馆。在长乐区,实践队深入岭南陈氏宗祠、横岭村谢氏宗祠等地,进一步挖掘了两岸同根同源的大量实证。在永泰县的实地调研中,实践队则探访了方壶岩张圣君母殿及嵩口古镇。在福清市,实践队先后到访宗鹤拳发祥地镜洋镇西边村、国家级福清台湾农民创业园三华园区和石竹山等地。

 

据介绍,通过此次实地调研与座谈研讨,实践队不仅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还深入分析和把握了“台胞寻根工程”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制约因素,如资源整合不足、政策配套不完善、台胞联络机制不健全等。同时,实践队也初步总结、提出了多项实现路径建议,包括加强数字技术赋能、开发文创产品活化传统遗产、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及跨县协作机制建设等。

 

此次调研交流,为福州推进“台胞寻根工程”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初步学术支持,更展现了两岸青年学子对传统文化传承与民族认同的深刻思考与积极行动。实践队成员纷纷表示,将把此次调研的成果转化为后续服务及跟踪研究等实际行动,为推动两岸融合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中国台湾网、闽江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联合报道) 

标签:两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