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清德还在做“脱钩断链”迷梦?台湾经济发展离不开大陆
民进党当局上台后妄图搞两岸经贸“脱钩断链”。(图片来源:台湾“中时新闻网”)
民进党当局上台后为推行所谓“抗中保台”路线,处心积虑地搞两岸经贸“脱钩断链”。事实证明,台湾经济发展离不开大陆,此举伤害的是广大台湾企业和民众的切身利益。
21日,在岛内举行的一场活动上,赖清德一边抹黑攻击大陆的经贸政策,一边骄傲地宣称,台湾对大陆投资占比、出口占比均降至新低。他还进一步吹嘘,台湾对所谓“新南向地区”的出口创下历年同期新高。赖清德此言无非是想强调,台湾经济对大陆的依赖正在减少。然而,这看似颇有说服力的语言,不过是其选择性公布的事实表象。
来看一组最新的数据: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今年1月至7月,大陆与台湾进出口贸易额同比增长9%。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两岸贸易额为1588.32亿美元。其中,大陆从台湾进口1159.17亿美元,同比增长7.4%;大陆向台湾出口429.15亿美元,同比增长13.3%。这些体现两岸经济紧密联系的数据,正是民进党当局不敢拿到台面上细说的。
大陆一直是台湾最大出口方向和贸易顺差来源地。2023年台湾贸易顺差805.56亿美元,其中对大陆顺差高达805.5亿美元,可见台湾经济对于大陆的依赖之深。而这一数据在2022年更为夸张,当年台湾贸易顺差514.1亿美元,其中对大陆顺差高达1565亿美元。也就是说,若非来自大陆的顺差,台湾对外贸易将出现巨额贸易逆差。这还是在民进党当局多年来大力推行两岸经贸“脱钩”下的表现,足以看出大陆市场对于台湾经济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一数据也说明,民进党当局阻挠限制两岸正常的经贸往来和经济合作,搞所谓“脱钩断链”,伤害的最终是台湾的经济。数据显示,2021年台湾经济增长率曾达6.53%,以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最高,出口增长率达29.3%,其中对大陆出口占总出口的42.3%;2022年,对大陆出口衰退1.6%,受此影响,台湾出口增长率掉到7.4%,冲击经济增长骤降至2.35%。这足以说明两岸经贸衰退对台湾经济的伤害。台统计部门8月公布的最新经济预测显示,受出口放缓影响,下修台湾地区2024年经济增长率至3.9%。当前,岛内还面临着贫富差距加大、物价上涨等突出问题,岛内民众利益受损。
再来看看民进党当局鼓吹的“新南向”“政绩”。为降低与大陆的经贸联系,蔡英文当局2016年上台后砸重金推行所谓“新南向”政策,试图引导台商台企向南发展。台媒报道显示,蔡当局上台8年合计编列506.9亿元新台币推动该政策。台审计部门此前的统计却指出,台湾地区对“新南向”出现贸易出超缩减情况,且逐年降低,2022年仅有134亿余美元,被批根本是“失败的政策”。连民进党当局高官都不得不承认,大陆市场无法被取代。此外,该政策还衍生出黑工、染黄等争议。中国国民党民代赖士葆近日就指出,“新南向”沦为境外女大学生入台从事色情行业的管道,痛批“情何以堪”。
岛内不断有声音认为,比起“新南向”,大陆才是台湾不可或缺的重要市场。富士康就是一个例子。鸿海日前发布公告指出,富士康将在河南郑州投资10亿元,建设新事业总部大楼、招聘人力并扩大供应链,主要原因是转移到印度及越南的生产线,受限于当地劳工素质低落与基础建设不足,合格率迟迟无法拉升,另一方面也为发展新能源汽车事业布局。大陆与“新南向”市场对台企的吸引力孰强孰弱,不言自明。
岛内企业界也普遍认为,两岸经贸关系紧密,应积极交流与沟通。他们不断呼吁民进党当局与大陆各地建立多层次的产业交流合作形态,联手发掘大陆内需及外销全球的庞大商机。一项调查显示,67.9%的受访台商表示,未来3到5年对大陆的投资规模维持不变,仍看好大陆市场的发展潜力。
今年以来,两岸经贸领域交流活动持续热络。两岸首届企业ESG合作交流活动、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浙江·台湾合作周、云台会等在大陆各地接连上演;正在山西举办的“台商台青走晋来”活动聚焦“深化晋台交流合作,促进两岸融合发展”,吸引台商台青、台湾媒体记者等400余人参会;接下来,赣台会、鲁台会等聚焦两岸经济交流的活动也将火热登场。这充分体现了两岸经贸交流的强劲势头,两岸同胞对于深化两岸经济交流合作的热切期盼。
当前,大陆经济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的增长态势,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将为台胞台企扎根大陆发展创造更好条件、开辟更广空间,也将为两岸交流合作提供新机遇,注入新动能。
两岸经济同属中华民族经济,两岸同胞是命运共同体。民进党当局搞两岸经贸“脱钩断链”是自断财路,只会伤害台湾企业的发展前景和台湾民众的切身利益,损人不利己,也行不通。希望广大台湾同胞认清民进党当局真面目,积极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机遇,致力推动两岸交流合作,携手壮大中华民族经济,共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荣光。(文/望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