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青观两会: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对促进两岸关系意义重大

编辑:何婧|2024-03-12 22:29:12|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海峡飞虹专稿

“两岸同胞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同为炎黄子孙,唯有透过各领域的不断交流,促进文化、精神层面的全面融合,方能在今后的两岸关系发展中继往开来,彰显华夏底色。”在广州读完硕士、目前在福建平潭工作的台湾青年谢建鋐对记者说。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同心共创民族复兴伟业。”许多台湾青年对此深有感触。

 

台青观两会: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对促进两岸关系意义重大

 

谢建鋐游览广州莲花山,感受岭南丹霞地貌的神奇(供图:谢建鋐)

 

谢建鋐认为,政府工作报告的表述是中央对台工作延续性的表现,也为去年出台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装载上一部助推器。谢建鋐说:“以我自己为例,目前在福建就业,以日常的科研工作开展来说,我享有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有申请省级课题立项的资格,能争取到科研经费,开展自己的研究计划。”

 

出生于台南市的魏晖倪是一名音乐唱作人、青年演员。2016年,她来到大陆。演戏、绘画、主持、拍VLOG……在祖国大陆的广阔舞台上,魏晖倪发展得越来越好。2023年,她创作并演唱歌曲《我在富春山居图里等你》《给你再见我一次的机会》《逆风飞翔2023》。在甲辰龙年到来之际,魏晖倪与大陆歌手李婷婷携手推出新曲《不散》,用普通话和闽南话深情演绎两岸同胞骨肉深情,播出后在两岸引起了不小的共鸣与反响。魏晖倪说:“2023年对我而言是里程碑式的一年。我在诸多文化艺术作品中,见证了两岸青年携手并进的美好。”

 

台青观两会: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对促进两岸关系意义重大

 

台湾青年歌手魏晖倪在内蒙古自治区的草原上身着蒙古族服饰敬献哈达(供图:魏晖倪)

 

这些年,魏晖倪深度探访了大陆许多地方,在海南文昌看“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在内蒙古大草原骑着摩托车赶马群,在福建湄洲岛放天灯过中秋,在浙江龙泉看青瓷冰裂纹……她将这些美好的体验通过自媒体的方式在两岸传播。魏晖倪说:“期盼看见两岸同胞彼此走近、相爱相亲”。

 

2019年到上海复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台湾青年蔡孟轩告诉记者,在上海学习与生活的过程中,他亲身感受到大陆的飞速发展,这里绝不是有些台湾媒体与网络上所说的充斥着负面、刻板印象。自己在两岸迈向融合发展的进程中,从观光客、陌生人的角色,逐步转变为融入者和讲述者,继而成为两岸民间融合发展的实践者。蔡孟轩说:“两岸之间唯有真诚交流与沟通,才能更为深刻地认识彼此。”

 

台青观两会: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对促进两岸关系意义重大

 

蔡孟轩在上海展览中心(中苏友好大厦旧址)前留影(供图:蔡孟轩)

 

蔡孟轩认为,当前更应加强两岸民间各个维度的融合发展。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打开视野方有思考。当台湾民众特别是年轻一代具有“两岸观”的人越来越多,两岸融合发展的路就能走得更远、更深、更广。这对于当前的两岸关系来说是一件好事。期许能有更多具有“两岸观”的台湾青年实践者来到大陆,了解大陆。

 

去年的中秋节,在台湾屏东长大的影视人邱庆龄到广东蕉岭寻祖。“这里的乡音让我觉得很亲切。我把台湾和蕉岭的族谱一核对,才知道自己是丘逢甲的后代,祖上是丘氏第十六世代去了台湾。这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根脉相连的亲情。” 邱庆龄于2011年“登陆”湖南卫视,从事综艺节目制作工作。在福建打拼时,他遇到了现在的妻子,成为了一名福州女婿。多年来,邱庆龄涉足综艺、影视、自媒体、网络直播等赛道,通过多个新媒体平台分享自己在大陆生活、工作的点滴。他还帮助很多台湾学生到大陆求学,受到很多台湾年轻人的欢迎。

 

台青观两会: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对促进两岸关系意义重大

 

邱庆龄在大陆参访互联网公司(供图:邱庆龄)

 

邱庆龄对记者说:“我来大陆就业创业,也成家立业。我想通过努力,把自己变为一扇可视化的、生动立体的‘窗’,让更多台湾青年通过这扇‘窗’看到真实的大陆,寻找到自己在大陆发展的平台。两岸本就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我觉得唯有融合,大家才能共赢。我希望两岸民众能团圆围坐,把握发展的机遇。”(作者:常滨)

从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看对台工作重点

2024-03-07
展开全文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和外来干涉,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同心共创民族复兴伟业。这部分虽然只有短短两句话,与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涉台内容相比,既有相同,也有不同。在变与不变之间,可以看到中央对台工作的原则性和灵活性,更能看到中央根据当前国际形势、两岸关系、岛内政局变化做出的有针对性的调整。

 

从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看对台工作重点

 

一是大陆对台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非常清晰。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这句话连续几年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明大陆对台政策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方略一经确立就在落实,并且持续不断地推进执行。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这是长期以来对台工作不变的目标。

 

二是明确提出对台工作的底线、原则和两岸共同政治基础。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涉台内容依然明确提出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分裂。”这一连续多年的表述,显示对台工作的基本原则立场仍在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报告提出要“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其前提就是两岸都认同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共同政治基础。

 

从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看对台工作重点

 

三是要求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同心共创民族复兴伟业。2023年9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简称《意见》)发布,对于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意见》是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重大举措,有利于帮助台胞台企获得更多发展机遇、更广发展空间,更好参与大陆高质量发展、融入新发展格局。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增进两岸同胞福祉,这充分说明融合发展是双向的,是互惠互利的,对实现两岸同胞共同发展、促进心灵契合都有好处。“深化”二字指明了2024年两岸融合发展工作的重点,将向全面建成融合发展示范区、推动两岸融合发展走深走实而努力。

 

四是加入“坚决反对外来干涉”。这说明“台独”势力和外来干涉势力兴风作浪、挑弄是非甚至碰触底线的可能性还会继续增加。然而,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不可逾越的红线和底线。“台独”势力和外来干涉势力不要指望中国会因外部施压而在维护自身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上有任何退让。如果心存侥幸,进行挑衅,大陆必将采取强硬措施。

 

2023年和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涉台部分保持了一定的战略连续性,也体现出策略的适时调整。这些变化既是对国内外形势变化的积极响应,也是为了更好地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这一系列政策调整和战略布局,展现了大陆在处理台湾问题上的智慧、决心与远见,必将推进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总体方略的全面落实,最终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作者:朱松岭,系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

收起全文

全文来了!福建发布省委省政府重要实施意见

2023-12-28
展开全文

中共福建省委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的实施意

 

(2023年12月24日中国共产党福建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台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加快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明确总体要求,充分认识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重大意义

 

(一)重大意义。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赋予福建重大政治责任、重大历史使命和重大发展机遇。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有利于发挥福建独特优势,服务对台工作全局;有利于回应台胞诉求,增进台胞福祉;有利于鼓励更多台胞来闽发展,融入新发展格局。各级各部门要提高站位、主动作为,推动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向更广领域、更高程度、更深层次迈进。

 

(二)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聚焦融合发展所需、台胞台企所盼,坚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持续推进、久久为功,为台胞办好事、谋实惠、增福祉,为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提供示范。

 

(三)工作目标。闽台各领域融合发展进程加速推进,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的效应充分显现;融合发展政策制度体系更加完善,示范样板功能更加凸显;全域融合发展格局扎实推进,与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协同增效作用更加突出。到2025年,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形成一批阶段性标志性成果;在未来更长一段时期内,福建全域基本建成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在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二、共建共享第一家园,打造两岸社会融合示范样板

 

(四)健全台胞社会参与体系。在台胞聚集社区开展闽台共建共治共享试点,推出更多便于台胞参与的社会融合项目、基层治理岗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拓宽台胞参评各级荣誉和奖项范围,激励表彰一批参与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社会公益、司法服务等事业发展的优秀台胞典型。台胞可加入相关行业性、学术性、专业性社会团体,担任台资企业协会等非宗教社会组织负责人、法定代表人。扩大省社科基金台胞专项扶持项目规模,建立健全闽台学术交流合作机制。扩大台胞担任仲裁员、调解员、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检察联络员及司法辅助人员等的规模,拓展台胞参与福建法治建设领域。

 

(五)完善台胞在闽求学研习制度安排。优化在闽台胞子女申请就读中小学和公立幼儿园流程,落实“欢迎就读、一视同仁、就近入学”政策。符合条件的省内高校通过直接采认台湾“统测”、“分科测验”成绩等多种形式招收台湾学生,提升高校台生的奖学金覆盖面、入学助学金额度,扩大对台招生规模。推动优势特色台企与闽台高校深度合作,组建海峡两岸职业技能教育联盟,合作兴办职业学校。设立一批两岸青少年研学基地。

 

(六)建设台胞宜居宜业首选地。落实取消台胞在闽暂住登记,调整相应行政事项,制定台胞定居落户工作规范,实现“愿落尽落”。为首次来大陆的台湾同胞提供更多便利化服务措施。优化台胞出入境证件办理服务,拓展台湾居民居住证在全省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和互联网领域应用场景。推出更加便利台胞使用移动支付的举措。全省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要为就业创业台青提供过渡期免费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建立全省台胞医保健保线上服务平台。落实台胞在闽购房、普惠养老、临时遇困救助、参保“五险一金”等享受当地居民待遇。建设全省直接采认台湾地区职业资格证书统一平台,颁发采信证书全省通用。扩大台湾地区职业技能资格直接采认范围。大力推进学校、医院、科研机构聘用台胞工作。在闽台湾教师可参与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推动扩大符合条件的台湾居民在闽从事律师职业的执业范围。

 

(七)提供更有温度更高效率的涉台司法服务。提升海丝中央法务区、海峡两岸仲裁中心等的涉台服务功能。设立涉台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涉台法律研究咨询、台湾地区法律查明中心和共享平台,制定台湾民商事仲裁机构在厦门设立业务机构登记管理规定。实施“一室多员”涉台检察工作机制,提供精细化涉台诉讼服务,优化涉台执法信息公开平台,推进提升台胞权益保障法官工作室、检察联络室、台胞台商服务中心(专窗)等运行质效,打造大陆涉台司法服务优选地。

 

三、深化闽台经贸合作,打造两岸经济融合示范样板

 

(八)推动闽台基础设施应通尽通。构建陆海空立体式综合性对台通道枢纽。完善海运通道,推动加密“小三通”航线,推动福建沿海对台客货运枢纽设施提级扩能,推进两岸客货运输便利化。拓展对台空中通道,以福厦枢纽机场为节点,推动加密闽台空中直航连接。推动畅通闽台与大陆其他地区连接通道,加快推进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中西部运输通道建设。加强物流枢纽等重大物流基础设施布局建设,强化“丝路海运”、“福建中欧班列”服务闽台物流运输能力,做强做优海运快件、冷链物流等对台特色业务,构建国际贸易物流新通道。

 

(九)实施优化涉台营商环境行动。打造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依法依规放宽台资台企市场准入限制。扩大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对台先行先试,推动实施对台小额贸易备案管理等创新发展措施。制定《福建省促进两岸行业标准共通条例》,建设两岸标准共通服务平台。加强金融对台服务,创新两岸社会资本合作方式,设立运作闽台产业融合基金等,支持海峡股权交易中心深化“台资板”建设。完善台胞台企权益保障协调联动机制,建立健全政企沟通渠道,各级党政领导要常态化听取台胞台商意见建议。

 

(十)打造闽台产业合作升级版。建立闽台融合发展重大项目清单,实行审批、要素、资金优先保障。深化闽台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石油化工等优势产业合作。高质量建设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试验区、生技和医疗健康产业合作区等涉台产业园区。加强要素保障,加快布局建设古雷石化基地重大石化项目、宁德锂电新能源产业链项目,拓展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加快闽台科技合作基地建设,实施关键共性技术联合攻关项目。推动中国东南(福建)科学城建设。构建闽台人才聚集平台,推动海峡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

 

(十一)拓宽台湾农渔业和中小企业在闽发展路径。加快建设两岸农渔业交流合作平台,提档升级台湾农民创业园、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深入推进闽台乡建乡创合作项目,创建一批合作样板县(镇、村),吸引更多台胞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贸易合作社。创建海峡两岸中小企业合作区。依托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平台拓展台湾康养、文化创意等业者来闽发展空间。支持符合条件的在闽台企和金门、马祖企业参评“福建老字号”、“中华老字号”。

 

四、密切闽台人文交流,打造两岸同胞情感融合示范样板

 

(十二)推进闽台民间基层交流。办好海峡论坛等两岸重大交流活动。发挥民间信仰精神纽带作用,培优做强对台交流基地,打造祖地文化品牌体系。加强闽台法学法律界交流交往。支持开展闽台佛教界联合传戒和福建道教对台科仪培训,省内宗教院校团体可招收台湾学生和会员。制定台湾民间组织在闽设立办事机构实施细则。实施闽台历史展示溯源工程,开展“迁台记忆”档案文献征集、保护、开发利用和数字化工作,巩固拓展闽台同名同宗村交流,推动闽台共修共建同名同宗村村志、馆、网,完善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等涉台场馆设施,深化寻根谒祖和宗亲乡亲姻亲交流。

 

(十三)加深闽台青少年交流交往。办好海峡青年节、海峡青年论坛、海峡青年社团圆桌会等品牌活动,促进闽台青年社团结对交流。开展闽台中小学校校际结对交流。设立闽台棒垒球区域发展中心,推动闽台青少年以“闽台联合组队”等方式参加大陆棒垒球比赛。建好用活台湾青年创业就业基地、体验式交流中心,让更多台湾青年来闽追梦、筑梦、圆梦。

 

(十四)共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发挥闽南文化、妈祖文化、客家文化、朱子文化等特色文化优势,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深入实施涉台文物保护工程,开展涉台文物和文化遗产司法保护行动,让更多符合条件的台胞参与涉台文物保护及考古项目。实施“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研究”项目,扩大南岛语族文化起源地影响。试点允许台湾业者在闽投资设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公司,制定促进两岸优秀网络文化融合发展若干措施,推进两岸影视文化创作基地建设。支持闽台妈祖宫庙联合开展非遗项目“妈祖信俗”保护行动,推进两岸闽南红砖建筑、妈祖文化史迹、关圣文化史迹、开漳圣王信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五、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构建福建全域融合发展新格局

 

(十五)持续提升厦门与金门融合质效。在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对外开放、公共服务、城市治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纵深推进综合改革试点。制定金门居民享受厦门同城待遇的政策举措,打造厦金“同城生活圈”。加快推进与金门通电、通气、通桥大陆侧项目建设。做好厦金通桥、海运互联、共用机场相关规划衔接,适时推动厦门与金门共建共享基础设施。推进厦门大学深化与金门大学校际交流合作。

 

(十六)推进福州与马祖创新融合。制定马祖居民享受福州同城待遇的政策举措,打造福马“同城生活圈”,便利更多马祖居民到福州发展。推动共建两岸物流集散中心,建设福州马祖产业合作园区,促进文化旅游、海洋渔业等领域创新融合,吸引台胞台企参与福州数字经济发展。加快推进福马通水、通电、通气、通桥等工程大陆侧项目,做大做强福州到马祖的客货运航线。建立福州新区与平潭综合实验区对台融合协同机制,实现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十七)加快平潭综合实验区开放发展。打造两岸共同市场先行区域,优化海关监管模式,推动两岸贸易结算便利化,进一步扩大对台小额贸易,打造两岸农渔产品贸易重要通道和中药材交易平台,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推出简化台商台企在平潭综合实验区投资审批程序的相关措施,推动放开台湾信息服务行业准入,扩大对台教育合作。构建更加便捷的两岸往来通道,培育对台直航通道,推动优化平潭综合实验区至台湾本岛客货运航线,适时开通平潭综合实验区至台湾邮轮航线,推进游艇旅游合作,扎实推进一批对台基础设施联通项目建设。

 

(十八)拓展其他地区对台融合实践。泉州、漳州加快建设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办好世界闽南文化节,开展与澎湖融合发展实践。推进三明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发展龙岩、三明客家文化对台交流项目,成立闽台客家文化研究与交流联盟。办好莆田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建设妈祖文化中心。打造南平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对台合作品牌,加强两岸碳计量技术交流。拓展延伸宁德电动汽车和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打造闽台新能源汽车智造基地。

 

六、强化组织领导,落实保障措施

 

(十九)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中央对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各方面全过程。

 

(二十)建立和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建立健全部省联动、通报督导、新闻发布等机制,加强沟通协调,全链条全方位推动工作落实。各地各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配强专门工作力量,抓好落地执行。财政部门要统筹落实好各项经费保障。

 

(二十一)构建考核评估体系。加强跟踪分析、评估督导、考核管理,将工作落实情况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作为党政机关绩效考评参考依据,纳入巡视巡察监督范围,提升工作质效。

 

(二十二)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加强政策宣传解读,畅通台胞意见反馈渠道,凝聚各方共识。充分发挥人大、政协、民主党派、工商联和人民团体、海外侨团、涉台研究智库的积极作用,营造全社会共同推进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的良好氛围。

收起全文

期待两岸文化交流龙行龘龘、前程朤朤、跨越山海、繁花似锦

2024-02-06
展开全文

近期,大陆一系列文化产品在台湾受到热捧,“科目三”舞蹈短视频在青年群体中爆红,台北宁夏夜市举办“科目三”舞蹈竞赛;电视剧《繁花》以其独树一帜的叙事审美风格在岛内好评如潮,很多岛内网友直言“想去黄河路打卡”;另一款深受大陆民众喜爱的美食“一元一串的钵钵鸡”也引发了台湾的美食狂潮,甚至有台湾网友把相关短视频的魔性音响当作自己的闹铃声。

 

期待两岸文化交流龙行龘龘、前程朤朤、跨越山海、繁花似锦

 

社交平台截图

 

事实上,近些年来大陆优秀文化作品在岛内颇受欢迎,《甄嬛传》《琅琊榜》《狂飙》等优秀影视剧多次在岛内掀起追剧热潮,现在台湾KTV点播排行榜上,前10名有一半是大陆歌曲,“让子弹飞一会”等网络流行语也逐步渗入台湾民众日常生活,甚至成为两岸民众网上互动确认彼此身份的“暗号”……大陆文化影响力在台湾迅速扩大,关键就在于这些文化符号在岛内容易产生共鸣共情。正如国台办发言人所言,两岸中国人有着共同的文化根脉、共同的情感共鸣,哪怕人为阻隔,也难以减少,从未改变。

 

期待两岸文化交流龙行龘龘、前程朤朤、跨越山海、繁花似锦

 

参加全国台联台胞青年冬令营的台青们尽情体验冰雪乐趣(图片来源:中国台湾网)

 

但客观而言,当前两岸文化交流面临的形势并不乐观。民进党当局执政以来全力推动“文化台独”,其毒害非常大,台湾民众尤其是青年群体对中华文化认同也呈现下滑态势。马英九执政期间,强调中华文化的主体性,力推两岸文化交流,台湾民众对中华文化认同度较高。自蔡英文当局上台以来,从课纲、语言、历史、宗教信仰等方面不断“去中国化”,“文化台独”愈演愈烈,不仅撕裂台湾社会,还制造了两岸对立。另外,民进党当局一方面强调所谓“构建文化传播体系,让台湾文化走向世界”,企图通过文化传播达到让“台独”分裂分子获得国际社会对台湾地位的认同;另一方面则全力钳制两岸交流,频繁动用行政司法等手段打压参与者,制造“寒蝉效应”,甚至强制切断两岸文化交流渠道,如禁止爱奇艺等大陆影音平台在台湾落地,千方百计降低大陆文化对台影响力。

 

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尘埃落定,赖清德当选,可预见未来两岸文化交流恐将面临更多关山险阻。有舆论指出赖清德恐以更大力道推动“文化台独”政策,利用所掌握的行政、司法权以及掌控的绿色媒体,全方位钳制两岸文化交流合作。但脱离中华文化是行不通的,台湾与大陆同祖同宗,中华文化在岛内根基深固,两岸文化交流内生驱动力强劲,台湾各阶层群体对于全面推动两岸文化交流意愿越来越强烈。事实上,从岛内民众对“科目三”“舞统”台湾的戏谑态度,就可看出其对民进党当局“反中”反到反智的讥讽与不屑。

 

期待两岸文化交流龙行龘龘、前程朤朤、跨越山海、繁花似锦

 

1月28日,参观者观看首届两岸艺术家春联展。(新华社记者 陈键兴 摄)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多项两岸文化交流活动在两岸各地火热展开。如,首届两岸艺术家春联展日前在台北“江山如此多娇”艺术馆开幕,2024台北灯节将照往例继续邀请上海代表团参加,以“同台共舞一家亲·同气连枝闽台情”为主题的闽台青少年交流联谊活动正在福州举办……在甲辰龙年来临之际,我们有理由期待,2024年两岸文化交流可以龙行龘龘、前程朤朤,跨越山海、克难前行,在未来的日子里繁花似锦。(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副研究员谢楠)

收起全文

岛内年节的华夏味道

2024-02-21
展开全文

我的家乡在台南,但因工作原因,我长居福建。今年过年,我从福州长乐机场直飞台湾高雄,驱车返回台南,回家奔赴一场酝酿了一年之久的家族团聚。除夕当晚,一道道丰盛的年夜菜,终于落成一顿中国人特有的团圆饭,一家十几口和乐融融相聚于饭桌前,在外游子与家中长辈倾诉着彼此的相思情。

 

有句闽南语俗谚道“年年春,年年富,给你哈田又哈厝”,是台湾岛内年夜饭的最佳写照。“春”字的闽南语发音同“剩”字,强调年夜饭必须丰盛且有庆余,代表着来年田间大丰收和生活良好足有余粮。因为历史原因,台湾有来自大陆各省的民众,在年节美食交融上遂呈现出多样化,谱出一桌的盛宴珍馐。

 

岛内年节的华夏味道

售卖烤鸭的店铺

 

以我家中为例。每年除夕的年夜饭,桌子中间必须有一口火锅,周围搭配上鸡鸭鱼肉等丰富的菜品。火锅从“无汤不成宴”演变而来,锅口呈圆型,表示和乐团圆,鸡鱼则有大“鸡”大利、年年有“鱼”等寓意。鸡鸭两道菜因处理繁琐,我母亲一般直接购买现成的。鸡是传自老广味道的羊城油鸡,以油卤做法放凉出菜,品味鸡的原汁鲜味。鸭则是直接采买鲁菜之光——北平烤鸭。面饼卷着大葱、甜面酱,一口入嘴回味鸭油充盈舌尖的滋味。唯有鱼我家会自己料理,煮的是广西口味——葱油鱼。我去年赴广西旅游才发现,桂台两地烹鱼方法如此相似。先是将鱼炸得金黄酥脆,熬制一锅甜口勾芡葱油,淋在鱼肉上,入口既有葱香,又感酸甜,令人舍不得放下筷子。据家中长辈回忆,这是奶奶孩提时向邻居广西籍贯的眷村阿姨学习而来。一顿团圆饭汇聚了中国大陆各地的饮食精髓,传递到年夜相聚的碗筷之间,用年夜饭的色香味抚平着游子一年的辛劳,也用其乐融融化解了家中长辈的思念之情,同时还提醒着我们不能忘却华夏根脉,千年传承下来的文明在觥筹交错间继往开来。

 

岛内年节的华夏味道

老广味道油鸡

 

用过除夕年夜饭后,一家人齐聚在客厅,观赏电视台的除夕特别节目,品尝瓜子、牛肉干、鱿鱼丝、海苔卷等年货小点,三三两两相互聊天,恨不得如倒豆子般将自己一年来的故事与家人分享,直到深夜。台湾的节庆习俗源自闽南一带,在岛内本地化与乡土化的流变之中,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除夕夜间11点开始,全家会出动赴庙宇参与新春团拜。一众人在宫庙主委和志愿者的带领下,持香祝愿新的一年诸事顺遂。庙宇方也会准备橘子和台南特有的府城椪饼,予以信众分食,寓意来年大吉大利、拥抱平安。现场还会有“发财金”抽取活动,被抽中者意味着向庙宇外借发财钱母,许一个来年财源滚滚来的吉兆和祥瑞。团拜结束后,庙宇方备有烟花爆竹,在噼里啪啦的震天巨响里,轰轰烈烈地迎接新年到来。这部团拜大合唱,响彻城乡每条街道,绵延不绝整个年夜。那是岛内信众的美好祈愿,也是炎黄子孙源远流长、绵延不绝的传统和声。

 

岛内年节的华夏味道

除夕夜在庙宇里参加新春团拜的信众

 

在台湾年节习俗中,“初二回娘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出嫁的女儿会在这天返回“后頭厝”(娘家的闽南语,意为女方的背后靠山)探望父母,答谢父母养育之恩。初二这一天,各村庙宇门口还会举办宴请女婿答谢宴,主打一个全村同乐。我的外婆家是在云林西螺的乡下,庙宇还会在这一天搭建草台戏班,邀请歌舞团体演出。除了现代歌舞演出之外,戏台上还会有传统布袋戏、歌仔戏等演出。我拉着外婆上台合唱了一首当年红遍大江南北的《爱拼才会赢》。外婆作为大家长的幸福感,在此刻从笑到合不拢的口中缓缓唱出,唱成一曲团圆的和声,慰藉着长辈们每一个等待晚辈回家的不眠之夜。

 

千年华夏传统绵延至台湾,许多都没有变,同时也衍生出许多在地化的特色习俗,呈现着中国人对于传承的重视。每一位炎黄子孙血液中的基因,在岛内每一地、每一处年节的习俗与活动间,展现得淋漓尽致。我相信,刻画在我们炎黄子孙骨子里的血缘认同,会在每一个喜庆年节,演绎着中国人对先祖、对传统文化的崇敬和热爱,以华夏信念铸成的画笔,化作一幅瑰丽斑斓的中国式画卷,持续描绘到千秋万世。(作者:谢建鋐  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本人提供)

收起全文

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径,推动两岸融合发展进入新阶段

2023-09-28
展开全文

9月12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支持福建持续发挥在对台工作中的独特与先试先行作用,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径,推动两岸融合发展进入新阶段,助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此次发布的《意见》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的重要举措。《意见》涵盖全面,内容丰富,包括总体要求、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促进闽台经贸深度融合、促进福建全域融合发展、深化闽台社会人文交流和强化组织保障等6方面内容的21条具体举措,彰显“两岸一家亲”理念,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

 

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径,推动两岸融合发展进入新阶段

 

中共中央台办、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48个部委和福建省9月27日在福州召开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专题会议。(中国台湾网 尹赛楠 摄)

 

促融需要“通”“惠”“情”。“通”,拓宽通路,持续“建路”和“开路”。《意见》强调“构建立体式综合性对台通道枢纽”,“完善区域物流集散体系畅通”,“营造更宽松政策环境”,“建设多层次两岸金融市场”,畅通“人流”“物流”“金流”通道。“惠”,强化政策保障,助力台胞台企来闽发展。《意见》一方面从求学研习、就业、社会参与及生活等各个面向提出政策支持,强调制度完善,支持扩大招生规模、两岸高校合作、台企参与办学、建立研学基地等促进台生来闽;支持扩大招聘规模,职业资格认证,发展服务机构等鼓励台胞来闽;支持台胞深入参与当地实践活动与法治建设等,并为其提供生活便利与法律服务。另一方面,通过优化涉台营商环境、深化产业合作、促进台湾农渔业和中小企业在闽发展、加强科技创新合作全面加强闽台经贸的深度融合。“情”,加速情感交融,促进生活、文化融入。打造厦金“同城生活圈”、福马“同城生活圈”,扩大社会人文交流合作及文化领域融合发展,拉近闽台民众的心理距离。

 

《意见》的出台体现了中央对台政策的连贯性与稳定性。在新的历史方位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两岸关系发展的时代特点提出了新的理念。《意见》就是在推进两岸融合发展政策指引下,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贯彻“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两岸经济同属中华民族经济”的要求,积极开展全域性、多轮次、多层面、渐进性的政策部署与落实工作,牢牢把握两岸关系的主动权与主导权,以两岸同胞的共同福祉为要,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本,展现了极强的政策定力。《意见》的出台基于两岸长期交流发展的历史经验总结而来,是两岸融合发展政策的又一次升级。

 

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径,推动两岸融合发展进入新阶段

 

为推动两岸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这些年来,大陆陆续推出《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31 条措施”)、《关于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26 条措施”)、《关于应对疫情统筹做好支持台资企业发展和推进台资项目有关工作的通知》(助力台企“11 条”)、《关于支持台湾同胞台资企业在大陆农业林业领域发展的若干措施》(“农林 22 条措施”)以及涉台的地方性法律法规,逐渐走入两岸融合的深水层。《意见》是推动政策落实的又一重大举措,深度结合了地域特色,抓住福建在两岸融合发展中的独特地位及发展优势,提出“福建全域融合发展”方案,率先深化闽台两地的共通性、连结性及密切度,达到带动与辐射整个大陆的效应。

 

《意见》的出台有助于促融政策走深走实走细。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是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总体方略的重要内容与内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完善增进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此次《意见》提出了很多创新做法,比如开展台胞担任在闽非宗教社会组织负责人、法定代表人的试点;推动在闽的台企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探索两岸服务贸易合作发展新业态;支持金门共用厦门新机场,等等,这些都将为两岸融合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推动两岸融合发展进入新阶段。(作者:杨晶华)

收起全文

从两岸“三通”走向“新四通”, 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正当其时

2023-12-18
展开全文

今年是两岸双向“三通”全面启动15周年。15年以来,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极大促进了两岸人流、物流、资金流互动融通:两岸人员往来极大便利化,高峰时期两岸周航线超过600班次、年往来人次超过千万;两岸贸易规模持续增长,2022年两岸贸易额突破3000亿美元,大陆成为台湾地区最大出口市场和最大进口来源地;大陆成为台商投资兴业的热土,2012年至2022年,台商投资大陆项目增至12.97万个,实际使用台资720亿美元,先后有60家台资企业在大陆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大陆长期是台商投资的最大目的地。

 

 

2008年,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转折,两岸两会(即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为“海基会”、“海协会”)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恢复协商谈判,两岸通过签署相关协议正式实施空运直航、海运直航、直接通邮,大陆企业得以赴台投资,两岸同胞期盼了30多年的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得以实现。

 

2000年以后,台商台企尤其是台湾的电子信息产业掀起西进大陆发展热潮,显示两岸“三通”扮演了促进两岸经贸与人员往来蓬勃发展的“助推器”角色。2016年民进党当局上台执政以来由于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遭到破坏,民进党当局对两岸关系发展的干扰钳制力道不断增强,强力限缩甚至压制两岸经济合作与人员往来,不仅对台湾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赴大陆发展设置众多障碍,近期更直接以负面清单等措施直接限制岛内相关技术人员赴大陆发展,但两岸关系能融尽融、大陆持续推进应通尽通的趋势和步伐未曾停止。

 

两岸由“通邮通航通商”加速迈向“经贸合作畅通、 基础设施联通、能源资源互通、行业标准共通”的“新四通”正当其时。 作为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福建在两岸融合发展方面先行先试,探索出了一些新方法、新路径。

 

从两岸“三通”走向“新四通”, 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正当其时

 

一方面,“新四通”符合台湾地区民众迫切需要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需求,尤其对于金门、马祖这些临近福建沿海地区的民众而言,尽早实现通水、通电、通气和通桥,就可以更好地分享福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红利;另一方面,“新四通”可为两岸多样态融合发展提供支撑保障。加速推动两岸经贸合作畅通,推进两岸共同市场建设,积极落实台企在大陆发展“同等待遇”,如福建地区在权益保护、商事登记、行业准入各方面全面落实同等待遇,并对闽台融合发展重大项目采取清单制管理,给予审批优先、要素优先和资金优先保障等措施,将极大强化大陆对台商台企吸引力,促成台商台企深耕大陆发展。推进两岸行业标准共通则有助于激活台胞台青主体动能,如福建地区扩大直接采认台湾地区职业技能资格范围,为台胞台青来大陆就业创业,提供更大空间和更多机会,“聚沙成塔”,带动两岸更绵密互动,进而形成更紧密的“命运共同体”。

 

站在2023年岁末展望2024年,两岸关系仍将面临诸多风险与波折,两岸融合发展也将面临更多险阻、更多挑战。但两岸经济同属中华民族经济,两岸同胞是命运共同体,只要我们致力于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两岸关系必将克难前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副研究员 谢楠)

收起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