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专家:两会强信心,未来看中国
2024年3月11日下午,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通过此次两会,海外专家热议中国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新机遇,中国经济的“新”动力,中国社会蓬勃向上的新力量,加深了对政府客观务实的施政理念的理解,对中国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国际关系分析专家基思•贝内特(Keith Bennett)表示:“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得到了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支持,西方国家需要更好理解三大倡议 ...... 这三大项倡议概述了中国的经验和智慧,可用于解决当前的世界性问题,比如推动发展中国家的增长,以及如何解决中东冲突。”
贝内特说:“很多西方人说中国是难以捉摸的。但实际上,中国非常清楚地提出了自己的政策、理念和建议,人们应该首先了解中国的真实情况。”
两会为世界了解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和平发展的理念以及国内国际各项政策提供了重要窗口。
巴基斯坦智库亚洲生态文明研究与发展研究所首席执行官沙基尔•艾哈迈德•拉迈(Shakeel Ahmad Ramay)表示,两会所体现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是强调人民福祉和科学决策的包容性协商民主。这种深度协商机制为和平共处、自由繁荣的社会铺平了道路。
拉迈表示,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几个不同于西方模式的鲜明特点。首先,中国的民主模式以人民为中心,具有高度包容性。中国消除绝对贫困的决心及其在这方面的成功就是最好的例证。
两会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发展的“新”动力。
“中国已成为一个极具创新精神的国家,部分技术已超越许多西方国家”,全球科技领导小组创始人拉斯•肖(Russ Shaw)说。他表示,中国目前强调“新质生产力”,着眼于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诸如人口老龄化等复杂问题。
中国在电动汽车等高新技术领域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技术领域的开放合作可进一步提高中国的生产力,并有助于解决我们共同面临的问题,”他说。
中美关系观察家顾屏山(George Koo)指出,“中国目前通过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竞争力。面对美国政府的压力和限制,中国仍然致力于推进国内创新能力建设,实现自主发展。”
两会展现了中国为世界繁荣带来的“新”贡献。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埃里克•索尔海姆(Erik Solheim)表示中国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为其他国家经济发展和绿色低碳转型作出了良好示范。
索尔海姆说,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投资了9000亿美元,这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援引相关数据表示,去年中国的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占全球新增装机容量的60%,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占全球新增装机容量的60%。
“如果没有中国,世界将难以实现绿色转型,”索尔海姆说。
中非联合研究中心主任罗伯特•吉图鲁(Robert Gituru)强调中国在脱贫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中国已成功地养活了 14 亿人口并使数亿人摆脱了贫困,通过加强农业技术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双边合作,中国可以在帮助非洲解决粮食问题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他说。
吉图鲁表示,中国短期内实现脱贫目标的经验可以惠及非洲大陆的所有国家,他看好中非在相关领域合作的前景。
中国日报电 记者:刘建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