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招收台生就读陆大学之政策成效及影响
最近福建省内985、211名校公布,皆招收台生近百人,足见大陆对台政策非常重视对台青年工作,也印证福建省在对台工作中政策及资源优势。无论是厦门大学、福州大学其师资优秀、设备新颖及国际排名、学生学习主动性,皆受到台生家长之青睐。2022年大陆本科专业对台招生,特别是福建省八所高校对台单招以及暨南大学、华侨大学“两校联招”时间由学校自定,显见福建在对台招收本科专业生政策有其弹性及因地制宜。
2023年大陆大学对台招生发榜,列于211福建省福州大学破天荒录取239名台生,985厦门大学录取94名、福建医科大学录取15名,该校大学在福建省是仅次于厦门大学的名校,在省内招收前5%学生,此次却仅要求台生“学测语数英任1科均标”的低门槛,等于向台湾7成以上的学生招手。
2019年福建发布《关于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的实施意见》计42条措施,内容不仅包含高校扩大对台招生,也鼓励引入台高等教育教师等,2019年秋季开始对福建高校新招收的台生发放5千元(约2.2万元新台币)的入学助学金,对引入的台湾高教教师发放每年10至12万元(约45至54万元新台币)的补助。而在校非延长学制的其他台湾学生按相同标准补发一次性助学金。同时,在现行高校录取台生政策的基础上,福建试行更灵活的录取方式,支持闽台高校、职业院校开展“2+2”和“1+2”“2+1”等合作模式,实行双录取双授学位。
大陆对台招收大学本科专业生的政策历经变化,呈现落实“一代一线”中关注“青年世代”的特色。自2010年开放123所大学,试办免试招收台湾学生,学测成绩需达最顶尖的“顶标”始能申请就读,并经其大学面试合格即可入学,共有83人被37所大学录取。2011年放宽门槛,从“顶标”扩及为“前标”,扩大招收台生的大学增加到至205所。
为吸引台高中生申请至陆大学就读意愿,逐年调降门槛,2019年降至学测语、英、数单科达均标即可提出申请,对台招生高校扩增至336所。2023年开放在线申请的学校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等26个省市的400余所高校。这显示是扩大招生范围从985到211,扩及大陆各省,尤其福建具有先试先行的政策优势。
近年来大概每年2~3000名台生赴陆就学,尽管受到台湾少子化影响,台生并无降低赴陆就读大学动机及意愿。尤其是自2019年启大陆对台招生大降标,放宽到“语英数任1科均标”即可,近20所陆校招台生超过30人,特别是湖南师范大学更录取95人。即使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台湾学生报考大陆高校的热情不减,截至2021年统计在大陆高校就读的台生已达1.2万人。
值得关注是,2020年4月9日大陆宣布暂停陆生赴台就读政策,此引发陆生赴台就读是否全面中断疑虑,教育部港澳台办负责人表示,综合考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及两岸关系形势后,决定暂停2020年大陆各地各学历层级毕业生赴台升读工作;对已在台湾高校(大学)就读并愿继续在台升读的陆生,可依自愿原则在台湾继续升读,但这并非代表大陆对台政策不再倡议两岸社会文化融合。
大陆宣布暂停2020年各地各学历毕业生赴台升学就读,据估算2019年度研修生16696人、学位生新生2259人,若研修生加上学位生(含旧生)总计25049人,陆生已成为台湾大专校院境外生的主要来源,约有24%。若大陆暂停学籍生(学位生)来台就学,其冲击力度较小;但若连同交换生(研修生)皆无法来台就学,则对台湾高校冲击力度大。
台湾私校则期待大陆研修生赴台,但受限于两岸政治对立及台湾“反中”及对陆生不友善政治氛围,致许多陆生赴台就学阻却不前。又因许多陆校不在台湾教育机构承认的范围里,即使台生到这类陆校修学分并无法取得认可,降低台湾青年交换学习交流意愿及动机。
尽管目前两岸青年学生难以参与相互交换研修,及陆生就读台湾的大学有所困难,然大陆持续增加提供台生升学管道诱因,加强对台生招生力度,此体现对台政策重视“青年世代”重要性。显然,大陆对台招收大学本科生有其两岸融合之目标。无庸置疑是,台湾社会在民进党主政下,采取一系列“去中国化”措施,造成台湾人认同、台湾认同及“台独”支持度皆创“历史新高”,尤其是年轻世代的中华国族观特别薄弱。
台湾青年受到“去中国化”措施及“文化台独”、“教育台独”、“柔性台独”及“渐进式台独”政治社会化影响,从其所历经政治及教育社会化过程检视,一旦年轻学生世代的中华国族认同被改变,恐将加速激进“台独”路线采取政治躁进主义行为,致两岸敌意升高陷入恶性循环中。当台湾年轻世代拥有双重身份认同,认同“两岸一家亲”及“两岸命运共同体意识”,较为有利于两岸和平稳定关系架构建立及政治统合目标达成。(作者 柳金财 佛光大学公共事务学系副教授)
华夏经纬网专稿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