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点燃“金融+科技+产业”新引擎
当一个人驾驶着新能源汽车一路飞驰时,或许难以想象,汽车里的小小芯片之前已经在长三角的三省一市完成了一圈旅程。这背后是近年来长三角协同优势产业基金一期带来的效应。如今,三省一市再聚力,更大规模的长三角协同优势产业基金二期来了。
回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四年多来,金融等各方力量不断守正创新,以资本链促进创新链,以创新链提振产业链,探索助力长三角优势产业集群构建,推动区域先导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及影响力不断提升。
整合各方资源
推动产业集群实现倍增效应
在浙江杭州的创业大厦里,杰华特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工程师们对芯片电路和版图进行设计验证;之后,这份流片数据被送往位于上海市的华虹科技园内,在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进行晶圆制造;一大片硅片经过蚀刻等多个复杂的工序,形成一个个面积极小却包含着极其复杂电路的芯片;芯片离开上海后,又来到江苏南通,由通富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封装测试;封测完成后,芯片再被送往安徽省的汽车零部件生产线上,安装在汽车电子模组里,最终集成在蔚来、奇瑞等新能源汽车上。
“通过运用投资、合作等手段,汽车电子芯片产业链上的这些企业,都得到了长三角产业基金不同程度的支持。一颗小小的芯片在长三角地区内流转,支撑着产业链的协同发展。长三角三省一市在产业中也由此实现了优势互补、协调联动、错位发展。”上海国际集团副总裁周磊表示。
产业链的源动力来自创新链的不断进步,长三角产业基金始终将对前沿技术的培育摆在重要位置。
在创新型医疗器械企业上海汇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成长过程中,长三角产业基金发挥了重要作用。早在2019年,该基金就通过行业研究,发掘了刚刚交割完天使轮融资的汇禾医疗。当时心脏三尖瓣修复技术还未受到市场的普遍关注,基金已看到企业的创新能力,坚定参与对汇禾医疗的投资。
短短几年,汇禾医疗已成长为国内心脏三尖瓣修复领域技术领先企业,同时也是国内少数能进行心脏二尖瓣联合修复、二三尖瓣联合修复的企业之一,并着手拓展国际市场。
汇禾医疗创始人林林说:“长三角产业基金陪伴我们一路成长,除了资金,还提供了战略规划、人才招募、监管机构对接等服务。”
长三角产业基金还通过与产业链“链长”企业的深度链接,向上下游拓展覆盖丰富的优质项目,从而瞄准国际先进科创能力和产业体系,提高长三角地区配置全球资源能力和辐射带动全国发展能力。
比如,从北京引入安徽肥东的安徽欧凯纳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出了测序试剂原料和亚磷酸酰胺,其测序试剂原料和荧光染料解决了分子诊断行业测序试剂的国产替代问题。
从IBM身份安全事业部整建制落户上海张江创业的上海派拉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打造了完整的一体化信任安全产品,被工信部评定为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在周磊看来,长三角产业基金通过整合各方资源,让前沿技术在长三角区域的沃土中落地生根并茁壮成长,这不是简单的资金规模放大,而是推动产业集群实现倍增效应。
长三角产业基金
总认缴规模超140亿
长三角产业基金成立于2018年,是全国首只聚焦长三角国家战略的产业基金,也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唯一一家审核命名的长三角股权投资基金。
长三角产业基金一期规模72亿元,直接投资于长三角地区底层项目超200亿元,撬动10倍以上、超800亿元社会资本,培育出12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先导产业,覆盖第三代半导体、基因测序、创新医药、信息安全可信等十多个前沿领域。
2022年,在顺利完成长三角产业基金一期全部投资之际,由上海国际集团牵头,会同国泰君安、太保集团、机场集团等上海国资单位,提出了长三角产业基金二期的发起倡议。
2023年2月,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布局的长三角产业基金二期正式揭牌成立,首次封闭规模71亿元,基金目标规模100亿元,得到了南京扬子国投、合肥长鑫存储、杭州恒生电子、湖州产业投资等苏浙皖机构的积极参与,充分体现长三角区域协同的资源优势。
湖州市产业投资发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金宁表示:“长三角产业基金二期是三省一市共同聚力的成果,也是长三角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载体。当前,湖州正大力发展半导体及光电、新能源汽车等八大新兴产业链,我们希望通过这次与长三角基金的合作,以专业化的投资和服务深度融入长三角区域产业生态,全面带动产业链价值提升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扬子国投相关负责人说:“扬子国投代表江苏省参与长三角产业基金二期,是在一期实现优势产业协同的基础上,再次通过资本引领推动长三角科技产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看好长三角产业基金作为服务国家战略的高能级平台,希望通过基金继续为长三角战略新兴产业新动能贡献‘江北力量’,将南京江北新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共谱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篇章。”
至此,长三角产业基金一期、二期总认缴规模超过140亿元,成为市场上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股权投资产业基金中发起最早、能级最高、规模最大的标杆级项目。
多家银行积极参与
除了长三角产业基金,各家银行也积极参与,通过科技赋能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点燃新引擎。
去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上海市、南京市、杭州市、合肥市、嘉兴市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进一步推进长三角“金融+科技+产业”融合,以创新驱动区域协同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1月末,长三角地区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58.81万亿元,同比增长13.7%;人民币贷款余额57.67万亿元,同比增长14.4%;1月份,长三角地区人民币贷款增加1.93万亿元,同比多增4774亿元。
“上海银行作为发源上海、深耕长三角的城商行,一直以融入区域发展为重点,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海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朱健介绍,银行已打造科创金融、绿色金融、供应链金融、普惠金融、民生金融等特色服务,先后推出长三角“线上快贷”“科创专新贷”等创新产品,近三年在长三角地区累计投融资超6000亿元。
同时,在已建立科创金融创新实验室和科技专营支行基础上,上海银行还探索设立总分行科创金融工作专班,提升专业服务能力,研究推出个性化科创金融产品,更精准地服务长三角地区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
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为探索科技金融发展新模式,成立科技金融业务专班。在此基础上深化融合前台营销、行业研究、中台审批、股权营销于一体的新型展业模式,在进博会期间推出交行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体系,并将服务上海科技金融的经验模式向长三角区域分行复制推广。
而围绕上海创新“核爆点”,交行上海市分行加大对上海“3+6”产业、四大新赛道和五大未来产业的科创企业融资支持力度,探索在区域内成立12家科技特色支行,搭建区域内金融科创“朋友圈”,深度融入上海科技产业从“0到10”的全过程孵化链条,支持长三角的科技创新策源功能。
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则在服务便民方面发力。该行与长三角各地政务服务、数据资源部门携手,成功在银行智能终端上投产运行长三角区域“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实现了从“省(市)内通办”到“长三角区域”异地办理,再到“长三角区域”通办服务场景的创新突破,为长三角41城超2.3亿常住人口真正实现了家门口式的政务服务便利。
(姚玉洁 桑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