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剑:来自美国的结构性挑战与命运与共的海峡两岸
编辑: 王瑞颖 | 时间: 2023-08-22 10:55:59 | 来源: 华夏经纬网 |
郑剑(资料图)
作者 郑剑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讲座教授、全国台湾研究会理事
2023年7月3日,中共中央外办王毅主任在青岛会见出席2023年中日韩国际合作论坛主要嘉宾时指出,中日韩的朋友们,我们到美国去,他们分不清中日韩。我们可能到欧洲去也一样。不管你把头发染得再黄,鼻子修得再尖,也变不成欧美人,变不成西方人。要知道自己在根在什么地方。
海峡两岸同文同种、同属一国,永远是中国人。这一点,美国是清楚的。非但如此,“两岸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这一点,美国实际上也是相信的。不然的话,就不会有“毁台论”这样的思维。这些认知,也是美国所谓对华战略竞争时代思考处理台湾问题的基本准则。如果说当前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战略筹划与实施与以往有什么显著区别的话,最根本的一条就是,美国是从对华战略竞争、竞赢(outcompete)中国大陆、中国统一不可避免等,这些主观愿望及客观认知出发的。在这些愿望和认知面前,台湾这枚“棋子”担负着阶段性迟滞、消耗中国大陆的作用,甚至比之乌克兰对俄罗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一次性消费品”作用。诸如台积电这样的精华,不是拿到美国,就是毁于岛上,不能留给统一后的中国。所以,海峡两岸从来都是命运共同体。两岸的命运与共关系,即便台湾方面也早有论述,甚至曾一度见诸于上世纪90年代高层的某些论述之中。而命运与共的关系,归根结底是民族大义和共同利益决定的。
一、中美战略博弈条件下海峡两岸在涉美问题上的共同利益
2017年底至2018年初,以《国家安全战略》《国防战略》《核态势评估》等三个国家安全战略文件出台为标志,美国正式发起对华战略竞争。中国大陆坚决反对国际冷战回潮,反对美式霸权、欺诈、无底线战略竞争,以“战略博弈”相应对,希望中美“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推动中美关系“软平衡”。这就是“中美战略博弈”概念的来历。而从台湾方面来看,在中(陆)美战略博弈结构下如何定位和处理自身需求与战略,即,是把美国对华新挑战当机遇,不惜损害中华民族整体利益谋求分裂拒统之利?还是把美国对华战略新挑战当契机,重建、增进两岸互信,以太平洋大两岸的调和者、与大陆默契的战略合作方的角色自处?这是个大是大非、民族大义的问题,也是得失权衡、利益攸关的问题。这其中,如何在中(陆)美博弈框架下认知两岸的共同利益、权衡各种利益得失,是核心问题之一。
目前看来,民进党为首的“台独”分裂势力把美对华战略竞争看成了“战略机遇期”,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前的时间窗口看成“最后机会之窗”,联美谋“独”,挑衅逼迫、进逼红线,在“台独”分裂道路上能走多远就走多远。更有甚者,民进党为了2024年继续执政,乐于台海局势高危状态运行,而非持续降温并着陆。在民进党和“台独”分裂势力的视角里,台湾地区的历史超越整个中国的历史,一党一己之私超越全体台湾同胞之利,四百年地区文化超越五千年中华文明,遑论中华国家观、利益观、政治观。
但是,目光短浅、视角狭隘、急功近利、一厢情愿,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必受其害。民进党和“台独”分裂势力的偏执狭隘,其终极结果将如何,势必是“灰犀牛事件”,清初郑经统治集团殷鉴不远。海峡两岸之间固然有其分歧,包括两岸关系定位、政治制度认同、军事安全顾虑、涉外空间维系、民众认知差异等等。但是,站在世界历史、中国历史、全球大势、中国大势特别是民族大义的高度望远来看,这些问题都是枝节的、阶段性的、可变可塑、可以调和的,绝非非此即彼、零和博弈、你死我活的。任何时期、任何情况下,两岸共同利益都远大于分歧,越是在外部挑战的情况下,越是在民族复兴的关键时刻,这个特点越是凸显,其中认识的高度和思维的深度是关键。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台湾方面的眼光有多高、多远,两岸关系就有多安、多稳,台湾同胞的福祉就会多厚、多博。1949年两岸分离以来,历经一次次曲折艰险、惊涛骇浪以及峰回路转、春暖花开的两岸关系,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登高望远,不图一时之利;行稳致远,不逞一时之快,是两岸关系的“成功密码”。充分认知两岸共同利益,携手维护共同利益,以各自方式在促进共同利益、实现民族复兴的进程中增进情感、重建互信,融合认知、共谋福祉,是统一前过渡时期两岸关系的人间正道。
1、美国战略竞争下的两岸共同利益。美国战略竞争的目标是竞赢(outcompete)中国大陆,在经济实力、科技实力、金融势力、军事实力、文化实力、国际影响力及意识形态等方面,保持其世界领先地位。其基本手段有三:一是价值观联盟,划分国际阵营,孤立中国大陆。为此,美国要求台湾“选边站队”。但是,台湾“选边站队”必然得不偿失。中国大陆从容以对,维护人类命运共同体利益,两岸更是命运与共关系,需要共同维护。如果台湾方面不维护,大陆方面只能单方面维护。二是经济科技“脱钩断链”,现不得已改为“去风险化、多元化”,迟滞中国大陆经济升级转型。美国逼迫台湾放弃大陆发展红利,进入最发达的美西方主导和控制的国际经济体系,攫取台湾高额利润,让台湾的银行成为美国华尔街的附庸,让台湾的工程师为美国的利润服务,让台湾不再新生优势产业、企业,现有存量也要掏空、控制、吸纳、消解,包括压台积电搬到美国。大陆方面坚持全球化主张,维护跨意识形态世界经济合作体系,对冲美国倒行逆施。大陆经济体是台湾经济体最可靠的腹地和依托,如果台湾经济脱离大陆势必式微。因为大陆方面可以从台湾的利益出发让利优惠,但待在西方资本垄断的经济阵营里就没有这得“尊贵”地位和条件了。三是炒作涉华热点问题,攻击、丑化、牵制、消耗中国大陆。美国纵容支持民进党蔡英文当局兴风作浪,把和平发展的台湾海峡变成惊涛骇浪、最危险的战争危机爆点,台湾民众和平安定的生活一步步得而复失。大陆方面真心维护世界和平,和平解决争端,追求和平统一。和平发展是海峡两岸共同的利益,最大的公约数,而美国的对华战略竞争与两岸的和平发展是一对结构性矛盾。认识不到这一点并正确应对,台海将永无宁日,台湾将永无宁日。
美国一方面打压大陆,另一方面操弄台湾,掏空台湾可能“资敌”的各方面实力和潜力,留给统一后中国一个民族“毒瘤”而非进一步发展的优质资产。从台湾的安全与发展、同胞的利益与福祉看,跟着美国走必然失大于得、短多长空。海峡两岸在美国对华战略竞争下共同的利益,就是避免美国从霸权主义、一己之私出发的图谋得逞。两岸要从更长远、更全局、更民族的高度出发,携手度过美国的战略竞争期。维护两岸和平发展的共同利益,降低美国战略冲动的持续性危害,力避外部操纵下的零和博弈。如果说美国战略竞争下两岸共同利益何在的话,这就是最本质的存在。
2、美国“以台制华”下的两岸共同利益。这一观点看似矛盾,实质一点也不矛盾,还是个站立点和眼界的高深度问题,不仅是看问题的角度的问题。一是美国“以台制华”,必拿台湾当“棋子”、“炮灰”、“消耗品”。台湾民众当然不愿意,大陆方面当然支持台湾民众和政治代表拒当这种角色。这是两岸共同利益。连蔡英文都婉转表达过此类观点,即愿当“棋子”但也想当调动美国的“棋手”。二是美国“以台制华”,必把台湾问题炒起来。把台湾海峡的热度烧起来,把台海战争的危机激起来,以此调动与国,推动遏华“价值观联盟”。尽管民进党和“台独”分裂势力乐观其成,但台湾民众普遍希望台海和平安宁,台湾的发展也需要和平安宁环境,台积电更愿留在岛内。这是两岸共同利益。三是美国“以台制华”,必将两岸矛盾撩拨起来。让两岸中国人势同水火,同源一脉的历史、文化、地缘、血缘关系恶变成百年仇敌、千年宿敌,两岸关系恶变成俄乌关系,相濡以沫恶变成分外眼红。这样的前景海峡两岸都反对。这是两岸共同利益。四是美国以台制华,必改台湾问题“现状”。即由中国内部的统一问题,变成国际社会的安全问题。如此以来,台湾海峡势必巴尔干化。而当3.6万平方公里的“美丽岛”变成火药桶、萨拉热窝、中国肌体上的毒瘤时,将悔之晚矣。避免这些年来中东、北非、阿富汗、塔利班、伊斯兰国(ISIS)的悲剧在台湾重演,是两岸共同的愿望。这是两岸共同利益。五是美国“以台制华”,必然把台湾当局的涉外空间进一步掌握在手。美国便宜收放,调控对华关系;台湾当局俯首帖耳,或如民进党这样甘做走卒,或如其他政党那样不能不做走卒。国际空间本应两岸共有、共享,彼此零和博弈必然被外部势力见缝插针、肆意利用,不仅美西方,包括台湾仅剩的13“邦交国”亦如此。所以,两岸要避免民进党执政导致的这种态势持续。这是两岸共同利益。
如果仅站在台湾单方面的角度,不顾两岸共同利益和民族大义,就认为美国“以台制华”必然倾向台湾、支持台湾、保护台湾、壮大台湾的话,那也是目光短浅、上当受骗了。这些“角度论”者们应当深思和质疑:美国的战略利益是什么?是竞赢中国大陆。什么情况下才能竞赢中国大陆?当然包括两岸分离或“台湾独立”。但“‘台独’意味战争,分裂没有和平”。在美国“以台制华”卵翼下“永远拒统”也不可行!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台湾如果一意孤行走拒统路线,必然采取与大陆相逆而行的政策,台湾执政势力又如何保证大陆方面始终隐忍不发、不断然出手?等到两岸角力到台湾的综合实力下降到大陆一个二线、三年城市的水平、中国大陆与美国的实力地位达到新的平衡直至反转的时候,台湾如何“维持现状”?再退一万步讲,如果哪一天台湾果真以某种形式“独立”了,那么这个“独立”的台湾能存活几天?难道美军第七舰队要巡航台海一百年?一支第七舰队就够了吗?因为届时大陆方面势必无时无刻不谋求再统一,源源不断投入雄厚的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社会资源,“举国体制”、总体作战,“台独”如何永续?美国如何“永保”?会不惜血本持续加码挹注更大资源挺台吗?美国会保证不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弃台”吗?美国会保证永远不抛弃一度追随其后的台湾政治势力吗?民进党蔡英文当局急功近利,一党一己之私凌驾台湾全局和长远利益之上,必然导致中美战略博弈加剧或缓和之日,台湾生变之时。
3、美国对华备战下的两岸共同利益。美国对华备战,似乎意味着投入更大军事和战略资源支持台湾。但是,美国的投入越多越快,说明台海形势越危险,大陆越有力量。一旦台海战争打起来,台湾的毁灭也就越快、越彻底。美国策动塑造台海战争风险包藏祸心,绝大多数台湾民众、台军官兵从历史经验、现实感受中,认识越来越清晰。把美国对华备战看成机遇而非风险,是民进党和“台独”分裂势力的想法,不是蓝营、中间势力主流以及台军官兵的认知。
紧跟美国对华备战的步伐,就是让台湾地区的民众为美国利益而投身战火,为美国利益而消耗元气,为美国利益而放弃和平;就是让台湾军队按照美国的全球霸权和战略谋划调整建设、部署和运用,听从美国政客和军队的指挥,登上建国以来只有16年没有发动战争的美国的战车流血,台湾的主导权尽失;就是要消耗台湾的资源,逼台湾民众掏更多的血汗钱买质次价高的美国武器,打美国利益代理人战争,坠入台湾海峡版俄乌冲突……这其中没有一条真正符合台湾的利益,没有一条不是冲着中华民族整体利益而来,没有一条即便在台湾单方面的角度来看不是被利用。美国在台湾设置的“区域应变弹药库”既可能在台海战争中使用,也可能被迫在印太其他区域战火中使用,台湾引火烧身。在美国对华备战条件下,海峡两岸应该远离“拱火促战”的美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和平解决两岸问题。这才是两岸共同利益所在。
4、美国“战略护栏”下的两岸共同利益。从拜登当年写推荐语的格雷厄姆▪艾利森的《注定一战: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吗》,到美国对华战略竞争以来的保持接触、防止冲突以及尚有某些进退意识的实际作为来看,美国的“战略护栏”政策还有一定的可信度。特别是“不冲突”是中美官方共识,这一点明确见之于双方高层会晤表态中。台湾民众也普遍求和平,台湾年轻人对民进党越来越多的厌恶也缘于民进党一系列“以战牟利”操作。和平永远是海峡两岸的共同利益,大陆方面和平统一政策就是从循着这个共同利益而来的。而只要美国的“战略护栏”政策不变,其支持台湾当局就会有尺度,玩弄台湾当局就有必然性,“台独”分裂势力就不要自作多情,以为美国会为了台湾利益再次冒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之险是天真的,宣传美国不容质疑别有用心;也不要搞愚民政策,压制台湾民众和精英人士对美国对台政策及前景的怀疑、质疑甚至恐惧;更不要自欺欺人,蒙蔽台湾民众美国会为两岸对立赴汤蹈火,甘愿冒着比之1962古巴导弹危机更严重的核战争风险为台湾而战。美国在朝鲜战争中做不到,在越南战争中做不到,在俄乌冲突中做不到,今后在涉华问题上也做不到。
台湾民众应该质问美国:美国对台政策是终极目标是什么?是台湾“独立”还是永不统一?美国相信美国能做得到吗?美国对华战略竞争下台湾的战略定位是什么?美国鼓动两岸之间打仗的意图是什么?美国会亲自下场流血吗?美国是如何定位台湾经济体的、会为保护台湾的经济科技优势而放弃自己的超越政策吗?美国是不是在准备统一后的台湾处理问题?当中国大陆的GDP超越美国的时候,美国的对台政策会变化吗?美中(陆)关系会达成新的再平衡吗?届时美国会如何处置台湾问题?等等,等等。刨根问底,美国将张口结舌,台湾将更加清醒。而在这方面,两岸的确应该加强交流了解,认清利益所在,尝试战略协调,推演终局进程。只有最清醒的头脑,才最有清醒的未来。这是海峡两岸特别是台湾方面必须深思的问题。
5、美国对华合作下的两岸共同利益。美国对华政策采取的是三分法,竞争、对抗、合作三分领域。在其开出的合作清单中,包括宏观经济稳定、全球粮食安全、应对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禁毒等5大领域。这五大合作领域,中国大陆基本是赞同的,不赞同的是美国的三分法、合作领域的狭隘性、破坏合作的疯狂面。而对海峡两岸而言,美国对华合作下的共同利益应该包含三个方面。一个是美国开出的合作清单。跨太平洋大两岸可合作,跨海峡小两岸当然也是共同利益。这是两岸共同利益。第二个是目前没有在美国的清单之内,或者美国清单表述不完整、细致但大陆方面希望中美合作的领域,包括不冲突、不对抗、和平共处,这是中美最基本的共同利益;中美两国经济深度融合,面临新的发展任务,需要从对方发展中获益,这是中美共同利益;全球经济疫后复苏、应对气候变化、解决地区热点问题离不开中美协调合作,这是中美共同利益;其他还包括能源、执法、网络安全、教育、科技、人员往来等等,中美都要合作,这是中美共同利益。上述清单中,台湾绝大多数都有利益,中(陆)美对抗台湾必受其害。台湾方面在这些领域越实事求是,两岸的共同利益就越多。第三是应对美国三分法的态度和政策。台湾是严丝合缝地跟着美国走,还是照顾自身和两岸利益特别是共同利益与美国进行周旋,做中美合作的促进者、调解人,不做中美合作的破坏者、应声虫。这既是战略问题,也是利益问题。两岸的共同利益应该是不仅限于维护两岸的共同利益,而且也应当体现在促进和拓展跨太平洋大两岸的共同利益。大两岸稳,小两岸才稳,台湾才“安了”。
需要指出的是,在对华可以合作的领域中,美国不会顾及台湾方面意见,但大陆会把台湾民众的利益和干涉考虑在内。人民至上、同胞至上是唯一原则,大陆方面不会干亲者痛仇者快之事,也不必利用这些问题挑拨美台关系,那是小儿科。
二、美国对华战略竞争条件下如何维护和促进海峡两岸共同利益
新形势下,在外部势力的挑战面前,两岸应该联合起来,保护自身优势,发展新的强势,互助对方利益,形成两岸一体合作、软硬实力融合、一致应对外部的强大力量,“举国体制”加“两岸一体”是持久的双赢之道,也是两岸共同利益所在。台湾方面应该跳脱“棋子论”,与大陆方面建立“战略论”,哪怕是“战略默契论”,共同操弄、调动美国人而不是被美国人所利用、玩弄和操纵。台湾方面也只有摆脱“棋子论”才能走出被动、增强主动,既避免成为美国的“弃子”,也不成为中华民族的“弃子”。
1、建立互信,夯实共同美好愿景。关键是在敌我友关系及未来前途的认知上形成共识和共卫。在结束百年屈辱,迎接民族复兴的历史时刻,只要海峡两岸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站在一起,就有互信,其他分歧都好办。中国历史有足够的等待空间,容得下两岸不同认识的交流融合过程;中国民族有足够的心胸空间,容得下两岸不同认知的求同存异尺度。另一方面,中国的历史评判也足够严厉,容不下任何奸佞外道。应对美国对华战略竞争事关中华民族整体利益,也关乎全人类的前途命运。建立互信、并敌一向,才是最佳选择。
2、交流合作,巩固和平发展基础。美国在海峡两岸之间见缝插针,制造隔阂、疑虑和仇恨。海峡两岸要反其道而行之,突破障碍、保持交流、发展交往、增进合作,以维系认同。要巩固“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坚持反对干涉,坚定捍卫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和平是目前两岸最大公约数,交流是维系和平基本条件,新形势下维系和平必须对美国保持高度警觉,拉开应有战略距离。被美国牵着鼻子走、拿着诱饵引,一厢情愿搞战略投机,最终只能适得其。
3、融合发展,建构稳定制度机制。排除美国和其他国际负面因素影响,坚定走融合发展道路,巩固和平发展基石。其中一项重要基础工程,就是相关制度机制建设。两岸都是法治社会,有效的、有尊严的制度机制可以抵御“台独”分裂势力和国际干涉势力的干扰破坏,保证融合发展的基本面。这些年来,两岸两会协议的遭遇、“太阳花学运”的逆流、民进党蔡英文当局自相矛盾的政策路线,等等,一系列事实证明,建构有尊严的制度机制至关重要,保持两岸交流合作制度机制在台湾地区的稳定的重要性不亚于两岸协议本身。未来如果有机会推进新一轮两岸制度机制建设,包括解决台湾同胞关心的RCEP等问题,应当充分考虑“有尊严”的问题。换言之,保证制度机制有尊严,应当是制度机制的组成部分。否则,协议便成了可以“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海峡两岸之间是不是可以考虑签署两岸协议再保证协议?台湾当局是不是可以考虑废除或修改“两岸协议监督条例”,进而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证自己的信誉?
4、分进合击,勠力民族伟大复兴。未来需要努力,也需要畅想,今天的奇思妙想或许会成为明天的现实。海峡两岸各有其内外环境,各有其特点长短,一方面要在民族复兴和国家统一的大目标上秉持民族大义,顺应历史潮流,永走人间正道。另一方面,在方式方法上可以从自身实际出发,最大限度运用自身有利条件,推进两岸从战略怀疑到战略默契,进而到战略合作、战略统一进步升级,向民族复兴和祖国统一输入自身最大的正能量,实现最大的两岸双赢。历史有沧桑,亦有亘古绵延的真理。台湾与西方世界联系紧密,拥有大陆一些不具备或者不够强的特殊有利条件,如何把这些有利条件用于促进正义的事业,而非“台独”分裂邪路上,是考验,也是机遇。是不是可以考虑:调动意识形态特点,做沟通中国大陆与西方世界的桥梁,不做“打手”;发挥经济科技联系广泛优势,协助大陆抵御“脱钩断链”冲击,不做“走卒”;发挥地缘战略优势,让台湾成为美西方围堵中国大陆链条最靠不住的一环,不做“前哨”;发挥人文社会交流优势,讲好中华文化、两岸故事、复兴道理以及中国人的和平本性,不做“喷子”。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台湾不是唯有拥抱西方世界、拒统分立谋“独”一条路可走,也并非只有被动被安排、被蒙上战车、被逼归统一这一种命运。越早越积极越主动融入整个中国对美博弈、民族复兴、国家统一进程,就越能为台湾谋求更有利的地位、民众更大的福祉、更可持续的前景。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这个道理,是浅显和明了的。民进党和“台独”分裂势力固执地走下去,其前景可测,终极结果是定数。
相关新闻
- 2023-08-15包含MQ-9A!台媒披露美对台军援清单
- 2023-08-10“台美贸易倡议”被批“一场骗局”
- 2023-08-10郁慕明:挣脱美国霸权箝制 台湾才有出路
- 2023-08-09日月谭天 | 热衷台海兵推,美台葫芦里卖的是引战害台的迷魂药
新闻推荐
- 两岸产业交流对接系列活动在江苏举办2024-11-22
- 事关中国和东盟 这个论坛首次“亮相”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2024-11-22
- 中国同巴西、南非、非盟共同发起开放科学国际合作倡议2024-11-22
- 【图解】从多个“首次”看中国经济企稳回升2024-11-21
-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在苏州举办台商座谈会2024-11-21
- 台北多辆公交车登出大幅广告 要求废除2019版课纲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