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破冰之旅领头人”范光陵:努力为统一事业奋斗
他家世显耀,父亲是孙中山的特助,母亲是李鸿章的孙女;他是世界电脑先驱之一,被誉为“中国电脑之父”;他所学横跨文法理工,师从徐悲鸿、张大千,诗书画三绝;他突破两岸40年禁区,勇敢踏出历史性步伐,成为率团实现“破冰之旅”第一人……他,就是范光陵博士。
近日,范光陵博士到福建宁德参加建造孝经碑101字文化交流活动,然后转道厦门飞抵台北。因缘际会,导报记者与范光陵博士相识于一场餐叙,随后在台北吉林路一家咖啡厅对他进行了专访。
他说,接下来他所要做的重要工作,是向全世界大力推介“四书五经”所蕴藏的中华文化伟大思想,进一步促进两岸和平发展与统一。
关于家世父亲是孙中山特助 母亲是李鸿章孙女辈
现今90岁高龄的范光陵博士,身体非常健朗,思维清晰,耳聪目明,行走如风。“我到这年纪没有任何病痛,唱歌可以连续两晚唱到天亮都没问题,感谢老天爷恩赐,更要报答上天及国家、社会及恩人!”
这次专访,是在台北市吉林路一家名士聚集的咖啡屋进行的,话题从范光陵的家世开始。
“我的家世经过政府认证,在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在‘先忧后乐’之范仲淹公陵园,树了一座我写的祭祖诗碑,上面认证我是范仲淹公的28世孙。政府又在大堂中树立唐太宗书法匾,与我的书法匾并立。”他手机里存着立碑的照片。
范光陵谦虚地表示,自认不够资格享受这份荣誉,但政府认为范仲淹公是了不起的爱国人士,他的后裔值得重视。“这样的荣誉也鞭策我要尽最大努力为伟大祖国做贡献,厉行天下为公的博爱精神,宏扬伟大祖先范仲淹公先忧后乐的精神,为世界和平做贡献。”最近他还到福建宁德参加建造孝经碑101字文化交流活动,然后转道厦门飞抵台北,打算住一段时间再去大陆促进两岸和平发展。
他说:“我的父亲范苑声公,当年在日本留学时当学生会会长,追随孙中山先生并担任他的特助,回国后从国民党中央党部农民科长做起。”范光陵说,父亲与国民党和共产党高级领导关系都不错。
他的母亲李国彝女士是清末洋务派代表人物李鸿章的孙女辈,曾追随宋庆龄女士从事爱国工作。
“从小受到父母影响,我从小就爱国。在美国留学期间,我号召创办《留学生》杂志,目的就是支持中国、宣传中国。”
关于与“两蒋”的渊源,范光陵回忆,他在台大读书时考取了英语编译官,官派受训后即调到蒋介石先生处工作,成为蒋介石的英文翻译。“1960年代我在美国读书的成就,包括在国际上走红,跟当过蒋介石先生翻译有一定关系。”
他从美国学成返台,蒋介石派儿子蒋经国先生到机场接机,后安排到台湾大学等教书,被蒋介石延揽至台湾“文化总会”担任“国际文化委员会委员兼副主任委员”。而“文化总会”会长就是蒋介石。
“我跟蒋经国先生关系密切,曾经每两个星期在经国先生家餐叙一次,与其夫人蒋方良女士三人同桌吃饭。”范光陵说,在台大教书时,马英九先生刚好进入法律系读书,与马英九也有很好的私谊。
关于求学横跨文法与理工 师从徐悲鸿张大千
范光陵博学多才,被誉为“三冠才子”,即桂冠诗人、中国电脑之父、企管大师。他所学横跨文法与理工,且诗书画三绝。“我在台大开始是读中文系,后来转读法律系;去美国留学后,在纽约大学读国际关系和电机工程,在哥伦比亚大学搞系统工程;后又专攻电脑及管理系统。”范光陵强调,在美国留学时除了专业主课外,在各学校无一例外全部选修美术,因为从小对画画就有极大兴趣。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父亲带着全家辗转到重庆,范光陵就读于重庆南温泉小学一年级。小学旁边就是一所大学,徐悲鸿教授当时在那教书。“有一天爸爸带我去见徐伯伯,见面后徐伯伯说我资质很好,建议跟他学画画,所以我第一笔画是跟徐伯伯学的。第二年,张大千从巴西回来,我爸爸带我去见他,第一眼他就很喜欢我,也让我跟他学画画,所以我第二笔画是向张伯伯学的。”
谈起师从两位国画大师的经历,范光陵表示,他自认学得并不好,但毕竟是名师之后,以后在画画方面胆量大得不得了。他发觉中外美术各有优点,中国画的优点是诗画合一,非常写意与自然,这是西方所没有的。因此,他把“诗画合一”思想与西洋油画相结合,开创了自己的新画法。
范光陵把诗书画方面的成就,归因于从小受到家教的熏陶。事实上,父亲范苑声教授就是安徽名校野寨中学与南岳书院的创始人。“儿童最天真,心中一片纯;慎而教之早,一生都是春。”“学识最重要,品格不可抛,少小勤上进,老大不须劳。”母亲李国彝在文学方面也很有成就,在范光陵很小的时候就鼓励支持他学习国学,为范光陵日后的诗书画造诣打下良好的文化基础。
“我的母亲是非常了不起的人,家教非常严格,要求不能讲假话,做事一定要诚心诚意帮助别人,宁可牺牲自己,不可牺牲别人,这养成了我一辈子的习惯。”范光陵动情地说,他非常感激母亲。
关于“破冰之旅”突破两岸40年禁区勇敢踏出历史性步伐
“生为中华人,死为中华灵。”身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在各种荣誉光环面前,范光陵最为自豪的还是34年前率团实现的两岸首次破冰之旅。无论对他个人还是对两岸关系来说,这次破冰之旅都是一段有着重要意义的历史性事件。
当年因为受到蒋经国先生的赏识,范光陵一度有机会在官场上“更上一层楼”。“有一天,经国先生叫我接任‘经济部部长’,我婉拒了,因为已经接任一所大学的学院院长,做人要有诚信。六个月之后,经国先生再让我接任‘教育部长’,我又婉拒并报告说,刚担任加州大学商学院长兼国际主席。”
回忆这段往事,范光陵告诉记者,其实他当时婉拒的理由是另有考虑。“我要的是两岸破冰之旅,要的是促进中华民族的团结,中国不能分裂,两岸一家亲,我忠孝爱国,要为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而奋斗。”他解释说,如果在台湾接任“经济部长”或“教育部长”,那想要去进行破冰之旅,大陆可能会质疑我是“敌贼”,台湾方面也会骂我“投降”。
范光陵表示,1988年1月蒋经国去世,李登辉接任。为了破冰之旅获得更多支持,他去找世界著名华人华侨领袖陈香梅女士,还与她一起召开记者会宣布破冰之旅的消息。破冰之旅访问团,100多人争相加入,最后只挑选了十几个人。“我们先飞到香港,分头到广西漓江,装作去旅游,我们出发前都订了上海和平饭店、北京饭店。”范光陵回忆,从漓江飞到上海,一下飞机就受到热烈欢迎,6月25日抵达北京。
第二天,《人民日报》在头版刊登《四十年来第一次到大陆观光 台湾经济文化探访团抵京》,轰动全球,舆论评价为“突破两岸40年禁区的惊天壮举,推动祖国和平统一的历史之旅”。
2018年,为纪念破冰之旅30周年,范光陵在上海黄浦江以十个“秋”字写了首“十秋诗”:“秋月秋山秋江水,秋风秋雨秋满楼。忠孝爱国千秋传,秋去秋来忘忧愁。”
他说:“大陆与台湾同根同源血浓于水,为了五千年中华民族,为了台湾人民的平安幸福,中国应该和平统一。中国人与中国人要满怀亲情拥抱在一起,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关于“电脑之父”首创中文“电脑”译名
1960年代,身在美国的范光陵首创将英文的“Electronic Com-puter”译为中文的“电脑”,并完成了中国人写的第一本电脑书《电脑和你》,因而被誉为“中国电脑之父”。
“电脑技术比我好的人很多,大家把‘中国电脑之父’的荣誉给我,不仅是因为我首创‘电脑’这个中文词语,更重要的是我宣传了电脑理念。”范光陵对电脑的苦学精通,与一段“情人的眼泪”故事有关。
他在纽约大学读书时,勤工俭学在餐饮店当洗碗工。当时台湾一位校花到美国留学,轰动纽约华人界,还举行了欢迎晚会。“我洗碗结束后也赶过去,一身臭汗,没人理我。我上台唱了一首歌《蓝梅山》,没想到这位校花很喜欢,事后就主动找我。我就跟她讲我的人生抱负,她很感动,就这样成了我这个洗碗工的女朋友。”可是她的伯父是台湾的高官,家人希望她找个金龟婿,怎么嫁给一个洗碗工呢?于是,他俩最后在纽约百老汇附近的夜雨中分手。
“这次分手对我刺激很大,我发誓一定要学世界上最新的科技,当时的最新科技就是计算机。”范光陵说,他几经波折努力争取,最后被世界上最大计算机公司IBM录取。“我是世界上第一个以文法出身进入IBM的中国人。”他对计算机知识如饥似渴,当很多同班同学溜出课堂去吃宵夜时,他却认真听课做作业,专业知识一直稳定提升,很快被麻省理工相中。
“那个时候,很多人认为计算机只是速度很快的计算器,或者说是计算速度很快的大算盘,但我就认为它是新的智慧与脑力。”但当范光陵在拉斯维拉斯一场计算机大会首次提出计算机就是电脑,却遭遇一片骂声,回到台湾也遭到反对。直到1988年带团到大陆实现破冰之旅,“电脑”这个词和相关观念才得到迅速改观。他获邀到北京大学做计算机相关知识的演讲,他同样提出“电脑”的概念。(海峡导报驻台记者 吴生林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