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台湾姑娘的浪漫约定
陈亚妏(左)与吴芳容正在交谈。本报记者 聂冬晗 摄
8月17日,在2022年两岸关系研讨会上再度相遇,两个台湾姑娘有说不完的话。去会场的路上、会中休息间隙、用餐的时候,她俩滔滔不绝地交流着“幼教经”。
两人相差两岁,都从事学前教育行业。去年,两人在一次两岸青年教师交流活动中初识。
1990年出生的陈亚妏来自台湾桃园,曾在台湾花莲一幼儿园任教5年,2017年被引进到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当幼儿园老师,现在已是平潭第二实验幼儿园副园长。2019年,她获得了“福建青年五四奖章”。
比陈亚妏大两岁的吴芳容家乡在台湾彰化,4岁时随父母来到郑州定居。2017年,她在郑州创办了儿童美术教育机构“贝儿玛利利”。
“我的培训机构在创办之初就经历了‘水土不服’。我想引入台湾学前教育一些好的理念和方式,但可能它需要一个接轨的过程。最困难的3年,我们只招收到30名学生。”吴芳容说。
陈亚妏说,自己初到大陆时,也经历过两岸教育理念的碰撞。在学前教育阶段,台湾老师非常主张孩子自己照顾好自己。而大陆很多家长习惯一手操办,影响孩子自理能力的提升。起初,她的教育方式引起了家长的质疑,“老师是不是太严厉了?”“是不是老师自己没有孩子,所以不理解父母照顾孩子的心情?”但是慢慢地,家长们看到孩子身上的可喜变化,都很感动。“作为幼师,我们不是教练的角色,而是陪伴和欣赏孩子的角色。”陈亚妏说。
吴芳容也有同感。“家长们越来越注重素质教育,通过我们的努力,家长们看到孩子性格的变化、综合素质的提升,不再计较某一项技能的提高,更加相信孩子能做的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多。”如今,她的教育机构招生人数倍增,更收获了一批“铁粉”家长。
两岸教育理念虽有差异,但两个台湾姑娘都觉得,可以各取所长,因材施教,在交流磨合中找到最佳的教育方式。
在她们看来,学前教育是一份浪漫而充满意义的事业。“以后可得随时交流呀!”两个“孩子王”约定,在学前教育这条路上一起努力,让孩子们更好地认识世界。本报记者 沈剑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