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文娱在两岸风光不再,港媒说这个“锅”民进党得背!
导语:近期,台湾元素不断在大陆网络掀起“现象级”热潮。从刘畊宏直播间爆火,到周杰伦演唱会重映,观看量破亿,到王心凌男孩儿集体跟跳《爱你》。风光无限的台湾文娱,如今在大陆只剩下了曾经的青春记忆?有香港媒体解读,台湾娱乐产业风光不再,与台当局大搞“去中国化”脱不开干系。
大陆流行“回忆杀”,"台湾一角"风景正好?
追着台湾健身达人刘畊宏,狂踢毽子操的“刘畊宏女孩”爆火之后,台湾艺人王心凌参加大陆综艺节目《乘风破浪》后,大批“王心凌男孩”也自发涌现。沉寂许久的台湾娱乐市场,绝对没有想不到,刘畊宏和王心凌会在大陆实现“王者归来”。“刘畊宏女孩”和“王心凌男孩”各占半边天,成了大陆各类社交媒体上津津乐道的一道风景。
风光无限的台湾文娱,如今在大陆只剩下了曾经的青春记忆?
紧随其后的是,68岁的“音乐教父”罗大佑,也通过微信直播“宠粉”。当晚罗大佑在蛙叫声声的草地上,连续弹奏《滚滚红尘》、《野百合也有春天》等耳熟能详的歌曲。这场以“童年”为主题的网上演唱会,累计观看人数超过4000万。
其实,除刘畊宏、王心凌两位台湾艺人在大陆“意外”翻红、掀起现象级热潮外,包括张韶涵、杨丞琳、伊能静、千百惠等等一众台湾艺人,近年来在大陆不同场合也纷纷翻红。从邓丽君、费翔、马景涛、陈德容,到任贤齐、苏有朋、彭于晏等台湾艺人,从《梅花三弄》到《甜蜜蜜》,从《康熙来了》到《流星花园》……这是因为早年流行文化基本都自港台地区单向输入大陆,台湾的影视剧、综艺节目和艺人,是大陆几代人的集体记忆。
两岸文化同源,本应该最容易“同频”共振
为什么曾经一度引领华人娱乐风潮的台湾,越来越偏离文化中心?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台湾艺人,宁肯离开台湾到大陆发展?据香港《大公报》报道,这是因为随着大陆政治、经济、文化实力逐渐与台湾拉开差距,大陆娱乐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资本争相涌入,选择登陆发展成了台湾艺人最好的出路。
陈建宁表示,两岸文化相通,容易产生共鸣。图片来源于香港大公报
飞儿乐团(F.I.R)团长陈建宁表示,台湾艺人在大陆长红或是翻红,反映两岸文化相通,容易产生共鸣,“我们从小学习的诗词、历史,我们从小接受的文化浸润,两岸是一样的。这些年,国风在大陆形成潮流,台湾也一样。周杰伦和方文山合作的歌曲,包括我们乐团2008年的单曲《月牙湾》,其实就是把中华文化用流行方式表达。”在陈建宁看来,台湾艺人在大陆频频翻红,固然是因为大陆市场大、资金充足,但两岸文化相通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两岸丰富的文化和历史,还有巨大的挖掘潜力。”
台湾阿美族歌手杨品骅表示,两岸娱乐圈一直都有合作,也互相学习,不管是“刘畊宏女孩”还是“王心凌男孩”,都为两岸文化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在福建省泉州市华侨大学读书的台生陈柏源表示,“两岸文化共通,大陆的市场庞大,台湾艺人在大陆爆红是正常的。拉近两岸的距离,共同文化的浸润,非常重要。”
民进党大搞“去中国化”,扼杀了谁的饭碗?
但是“回忆杀”救不了日益没落的台湾文化市场,两岸文娱现状对比让人唏嘘。据香港大公报道报道,大陆的电视剧、电影、综艺节目早已开始“触及”岛内年轻人。大陆的历史剧、清宫剧,如《甄嬛传》等,受到台湾观众追捧;大陆的抖音神曲,岛内年轻人也会唱;亦有台媒报道,大陆游戏占台湾市场七成……大陆流行文化对台湾的“反输出”越来越明显。
图为台湾民间团体抗议中小学教科书“去中国化”。资料图片来源于网络
两岸娱乐文化和市场这种“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现象,也引起了反思。台湾少数民族歌手杨品骅说“为什么台湾现在的娱乐产业只剩下‘回忆’,而缺少新的有张力的内容?”有评论认为,台湾娱乐产业辉煌不再、只剩“回忆”,反映了台湾娱乐圈无奈的现状:大家仍在吃老本。
一些岛内人士表示,台湾娱乐产业走下坡路的原因,是台湾近些年经济不景气,资金投入缺乏,人才外流,导致台湾娱乐产业后劲不足,新晋产品、年轻艺人影响力有限。“早年娱乐圈的渠道主要是电台、电视台等,而现在是全方位的媒体包装。”而当前大陆娱乐公司对行业和造星的脉动把握非常精准,在资源、渠道、资金、创意等方面,已全方位超过台湾。
但也有岛内人士指出,台湾娱乐产业没落,更重要的原因是,台当局一再大搞“去中国化”,断绝了台湾文化之根,扼杀了文化界的创作灵感。拿着纳税钱的民进党不愁吃穿,然而不负责任地“去中国化”,却断送了多少台湾人的饭碗?【华夏经纬网综合报道,资料参考香港大公报】
港媒盘点大陆市场吸引台湾艺人的便利措施
大陆市场对台湾艺人的吸引力与日俱增。图片来源于香港大公报
•台湾人士参与大陆广播电视节目和电影、电视剧制作可不受数量限制。
•大陆电影发行机构、广播电视台、视听网站和有线电视网引进台湾生产的电影、电视剧不做数量限制。
•放宽两岸合拍电影、电视剧在主创人员比例、大陆元素、投资比例等方面的限制;取消收取两岸电影合拍立项申报费用;缩短两岸电视剧合拍立项阶段故事梗概的审批时限。
•鼓励台湾同胞参与中华经典诵读工程、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支持台湾文化艺术界团体和人士参与大陆在海外举办的感知中国、中国文化年(节)、欢乐春节等品牌活动,参加“中华文化走出去”计划。符合条件的两岸文化项目可纳入海外中国文化中心项目资源库。
•支持中华慈善奖、梅花奖、金鹰奖等经济科技文化社会领域各类评奖专案提名涵盖台湾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