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Observe

“我对在大陆发展更有信心了”

我从台北到大陆已经十几年了。我求过学、访过百余座城市,最终定居在沈阳。因为工作的原因,现在的我奔波在厦门与沈阳两地,一直在为心中的梦想努力着,奋斗着。

 

“我对在大陆发展更有信心了”

 

2016年,我到吉林师范大学做讲座(作者供图)

 

1998年,我来到北京,终于看到了曾经是那么遥远的天安门和长城;见识到了平生的第一次漫天飘雪;更真切地感受到了北国的风光。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在即,我再次来到北京,见到了心心念念的鸟巢、水立方,感受到了北京十年的发展变化。2012年,那是我人生重要的转折点。就在那一年,正在台湾读研的我,成为台湾院校与吉林大学之间的交换生,到吉林大学学习,为期半年。那一次,我开始了长居大陆的生活。2014年,我被北京清华大学录取,攻读博士学位。学习之余,我到许多城市旅游、参加两岸交流活动,对大陆、对北京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回想在大陆学习生活工作的十年,回想我去过的上百个城市,真是感慨万千。无论是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大城市,还是位于中朝边界线鸭绿江江畔的小县城,从城市到乡村,那么多地方都留下了我的足迹,也让我见证了大陆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看到了人民过上幸福快乐生活的真实场景,真真切切感受到两岸同胞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我的所见所闻都坚定了我留在大陆的决心,也让我确信我的人生轨迹就应该在祖国大陆,我对大陆的发展和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更有信心了。

 

十年了,感谢大陆给了我发展的广阔空间,让我见证了我们中国人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过程。特别是进入新时代这十年来,大陆在社会、经济、民生、科技、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我身边的很多大陆同胞工作起来都有一股“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精神。他们拼命努力、积极向上,与国家一起共同向前。这些令我非常感动。

 

“我对在大陆发展更有信心了”

 

2016年,我在北京参加个人美术展(作者供图)

 

作为在大陆生活的台胞,我见证大陆各个领域快速进步、人民的日子越来越好的同时,更有感于大陆政府对台胞的照顾,可以说是无微不至。从中央到省、市、区,各级相关机构都在不断完善对台胞台企的关爱措施,惠台政策也接连出台,涉台机构更是有求必应,实施了许多非常暖心的举措。我可以真心实意地对岛内的朋友们说,全世界最照顾台湾同胞的就是祖国大陆!在大陆,“两岸一家亲”不只是一句口号说说而已,而是把台湾同胞真正当作一家人。

 

在北京清华大学读博士的时候,我与两岸好友共同开设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叫“两岸青年”。在这个公号里,我们为两岸青年提供各种实用信息,包括求学、就业创业、日常生活、婚恋家庭等,还介绍大陆出台的惠台政策、两岸最新的交流活动等等。这么多年了,我们从当初的线上信息分享已经发展到目前的组织线下交流活动,帮助了上百位台湾青年到大陆发展。我希望透过“两岸青年”,能为更多的台湾青年打开一扇了解大陆的窗口;也希望透过举办这样的活动,增进两岸同胞彼此间的了解和情谊。

 

“我对在大陆发展更有信心了”

参加第十三届海峡论坛(作者供图)

 

我是幸运的台胞,因为我选择了在大陆发展。当然,我也深感肩负的责任重大。在两岸融合发展的大潮中,我将持续深耕大陆,尽自己的力量为祖国最终实现完全统一贡献力量。回首十年过去了。展望新的一个十年,我仍将不懈努力,与祖国大陆共同奋进。(作者:罗鼎钧)

无论在哪里,我们都是一家人——一位台湾青年教师的新疆行笔记

2022-11-03

无论在哪里,我们都是一家人——一位台湾青年教师的新疆行笔记

 

新疆草原(供图:台青教师张玉明)

 

一直向往新疆那片广袤无涯的草原,一直从课本的描述中想象“逐水草而居”的风情。于是当温州台青创客坊的朋友分享台青新疆参访行的资讯时,我第一时间和活动主办方表达想参与的意愿,并且很幸运地能够在今年7月参访成行,同一群年轻的台青小伙伴们共同领略祖国大美新疆的风土民情。

 

新疆伊犁被称为塞外江南,这里水草丰美,街道杂糅维吾尔族、俄罗斯族等多民族的文化特色,值得一观。下了飞机后,专车驶入富含“伊犁蓝”的巷弄之间,实在是美到令人窒息。换乘六人一部的马车后,在哒哒作响的马蹄声中,伊犁蓝等丰富的色彩,撞入心田。第一次来到新疆伊犁,我最爱的是这里满目的澄净天蓝色,还有民居中那缤纷得宛如童话般的多彩世界。

 

回到广西多日,我脑海中还经常会浮现参访伊犁老城喀赞其时,漂亮又热情的导览小姐姐为我们解说锡伯族喜利妈妈的挂饰与习俗、81岁的老爷爷顶着花篮跳踢踏舞、维吾尔族大姐用奥斯曼草汁液为我们手绘眉毛的场景。住宿在听岚山庄时,从艳阳高照到暴雨连绵造就一段新奇而深刻的经历,雨后彩虹的点缀更带来意外惊喜。云雾缭绕的山岚氤氲之美,令人流连忘返。

 

在新疆,我们领略了热情的待友之道——主人们在布置缤纷华丽的毡房里用各色水果、干货、新疆奶茶、手抓羊、马奶酒迎接我们参访团一行。在这里,大家开怀纵饮,体验两岸同胞的水乳交融。这一幕让我想起在台湾读大学本科时,每年寒暑假都会到南投县仁爱乡发祥村与力行村为当地的少数民族上课。我们同少数民族合唱起阿美人的《丰年祭》、泰雅人的《泰雅慕情》,大家一边喝着甜甜的小米酒,一边一起手拉手跳舞。当年的一幕在伊犁宛如重现——在台湾,我们和泰雅同胞们彼此欢聚交流;在新疆,我们和哈萨克族、锡伯族、维吾尔族等朋友们一起融洽相处。这样的体验,更让我深刻地感受到,无论在哪里,我们彼此是共融同属的一家人。

 

此次新疆行我们还见到名闻遐迩的乌孙古道,这里至今仍有商旅行走往来,仿佛电影里的场景在眼前铺展。同团解说、镇长夏依扎提是一个特别好的故事讲述者。一路上,他一边诉说着绝美天堂湖的故事,一边拾取地上的垃圾。这一幕让我感受到,天地间的大美,当是因每一个尽忠职守者的爱惜而成。

 

新疆参访旅程中最美的一段,当属最后两天的穿越独库公路。在穿越行程中,我们特别前去参访了乔尔玛烈士纪念馆,听老兵陈俊贵讲述守护一百六十八名烈士之墓的故事。现场我看到很多家长带着小孩含泪听故事,还有孩子认真地听完讲述后和老兵爷爷热情合影,这是多么动人的生命与道德教育课呀!“路是躺下的碑,碑是竖起的路”。一路上,团友们在赞叹独库公路鬼斧神工的大美之时,也感受到比大自然更美的,是众志成城的坚毅力量,是为了一颗馒头感恩至今的良善之心。在天山上,一束束献给烈士的花朵中绽放着的,是无与伦比的爱与人性之美!

 

无论在哪里,我们都是一家人——一位台湾青年教师的新疆行笔记

 

乔尔玛革命烈士陵园(供图:台青教师张玉明)

 

大美伊犁,大美新疆。此次新疆参访行,也让我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固然惊心动魄,但最令人魂牵梦萦的,是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记得我们在天山脚下,偶遇哈萨克族一家人,我们彼此都不懂对方的语言,但我们用人与人最直接、最有效的沟通交流方式——微笑和肢体动作身势语,一样传递了彼此的友善。他们给我拍照,还送了我一片西瓜;那晚在特克斯毡房外的篝火晚宴上,我们还一起合唱《高山青》,一起手拉着手跳舞,一起喝着醇烈的马奶酒。在八卦城听易经讲解时,当我看到马英九和连战敬赠的贺辞就放在长廊显眼处,更让我深感两岸共同宣扬中华传统文化、共享文化财富的重要价值。

 

走进新疆,让我更了解了这里的风土民情,对祖国广袤的草原与天地、流传在那里的动人音乐和生命故事,更加热爱。(作者:广西师范大学台湾省籍教师张玉明)

展开全文

台湾青年参观“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感受大陆变化 见证两岸一家

2022-10-31

神舟十二号返回舱、由302张照片组成的“笑脸墙”、“两岸一家亲”彩绘,29日,37位在大陆生活的台湾青年来到正在北京举行的“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透过实物模型、音视频画面及照片图片,感受大陆在中共十八大以来十年间各领域取得的非凡成就。

 

感受大陆变化

 

步入中央综合展区,“长江—1000发动机”模型、神舟十二号返回舱等展现大陆科技成果的展品备受欢迎,青年朋友们也在此拍照打卡。

 

参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单元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法学专业博士生、台湾青年林宇阳颇有感触。

 

在大陆深耕碳中和行业多年,林宇阳认为,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大陆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了贡献,展现了担当;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效果和效率,也令他感到不可思议,“无论是陕西秦岭的生态保护和修复,云南洱海的保护治理,还是北京空气质量的改善,大陆生态环保的成绩有目共睹”。

 

“以前从北京去河北崇礼滑雪,坐大巴至少要三个小时,偶遇暴雪还会封路;2019年京张高铁开通运营后,只要47分钟。”在地方展区看到京张高铁、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相关展陈,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台湾教师陈文成说。

 

走进湖南展厅,祖籍湖南耒阳的台湾青年罗至善在“精准扶贫”地标石前拍照留念,感受大陆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方面取得的成就。去年回耒阳老家,姑姑告诉他近年的变化,“农村的路修得很好,生活水平也大幅改善”。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台湾学生沈宏叡对展区中由302张照片组成的“笑脸墙”印象深刻。今年暑假他曾到四川凉山州昭觉县三河村考察调研。这座大凉山深处的山村,从前交通不便、水电稀缺,如今村民住在政府帮扶修建的新房里,水电暖气、家具淋浴设施一应俱全。

 

沈宏叡说,“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帮扶,为当地民众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

 

见证两岸一家

 

来到“坚持‘一国两制’ 推进祖国统一”单元,这里陈列的“两岸一家亲”彩绘、“两岸棒球一家亲”纪念球棒、《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台湾居民居住证等展品,讲述新时代两岸融合发展新故事。

 

展厅里侧,一张照片记录了台湾青年志愿者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提供服务的场景。照片中,青年们对着镜头比“赞”,洋溢着青春色彩。看到照片,志愿者服务队发起人陈文成说“很激动,但更多是感动”。

 

北京冬奥期间,10位来自台北、高雄、彰化等地的台湾青年,组成了台青冬奥城市志愿者服务队,在北京发起一系列传递两岸元素的特色活动,吸引市民参与打卡、助力冬奥。冬奥落幕已有一段时间,陈文成说,他将在生活中延续志愿服务精神和冬奥精神,也让更多台湾青年看到大陆的变化。

 

台湾居民居住证样证出现在展览中,台湾青年黄柏翔将小小卡片视作融合发展的见证,“展现了大陆对台胞生活便利程度的重视,尽可能提供保障”。自2018年申领以来,黄柏翔通过居住证绑定了公司社保、领取企业年金,在交通出行等方面也和大陆同胞享受同样服务。

 

展厅中,一面色彩明丽的彩绘墙吸引台湾青年朋友驻足欣赏、拍照留念。此幅彩绘,左上方书写着“厦门用早点,金门吃午餐。共饮一江水,两岸一家亲”,也呈现两地未来通电、通桥的美好愿景。

 

画面中,厦金风景名胜遥相呼应。彩绘开设留言区,今年10月刚来到中国人民大学的台湾交换生周雨洁写道,“北京我来啦”。作者 朱贺

展开全文

昆山两岸青年创业园为台湾青年“孵化梦想”

2022-11-04

新华社南京11月2日电(记者刘巍巍)回忆起自己的创业经历,昆山广联发通信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蔡汉信感触颇多。创业历经波折,直到团队搬入昆山两岸青年创业园后,在相关部门和青创园的帮助下,企业才打开新天地。蔡汉信个人也获得“在昆台湾青年创业先锋”称号。

 

在昆山约10万名台商台胞中,青年约占40%。一批批台湾青年追随父辈脚步来到昆山,施展才华、激荡智慧、拥抱梦想,成为助力昆山创新创业的重要力量。

 

青创园于2015年7月启动运营,地处阳澄湖两岸科创中心,总面积达25000平方米。青创园探索“公办民营”模式,由昆山市政府主导、昆山市台办推动成立,委托上海复客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创办、建设和运营管理。

 

考虑到创业青年思维活跃、学习意愿强,青创园与20多所大学成立“两岸高校联盟”,推出“昆山两岸青年双创产业论坛”品牌活动。此外,青创园组建10个专业团队,为青年创业企业提供工商注册、政策申报、人力资源、法律财务等服务,并配套推出1000万元种子基金直投服务,精心浇灌每一颗“创业种子”。

 

华灿(苏州)设计有限公司创始团队是两岸新锐设计竞赛·华灿奖的主要承办方,2022年9月被引进到青创园,致力为青年设计师提供项目落户、品牌孵化、成果转化等服务。华灿(苏州)设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祝银丰说:“我们将立足多年办赛和为近千家台湾青年创业企业服务的经验,助力丰富和完善园区服务业态,为入驻企业提供更好的在孵体验。”

 

目前,青创园累计引进创业项目近300个,其中台湾项目占比70%;引进博士和硕士人才42名,其中各级“双创人才”和“创业天使”16人;培育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22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新三板上市企业1家。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