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郊秋收见闻:绿色生态屏障建设推动小站稻丰产增收
| 编辑: 王瑞颖 | 时间: 2022-10-25 16:36:43 | 来源: 新华社 |

天津市津南区双桥河镇小营盘村近日喜迎丰收。(受访者供图)
天津市津南区双桥河镇小营盘村今年种植的1000余亩小站稻近日迎来丰收,收割机在稻浪中穿梭,新收的稻谷堆放在地上,阳光下满眼是璀璨的金黄。
村民苏女士早已搬离村庄,这两天特意回到村子,一次买了10盒新稻米。“走多远都惦记着这里的米香,除了自家吃,还准备送些给亲戚朋友。”她说。
正值秋收时节,不少人循着稻香来到这个小村庄。最近,联民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连敏干脆搭上小棚子,守在稻田旁,当起了小营盘村水稻的“代言人”。
“合作社今年种植了1000余亩水稻,亩产量在1200斤左右。”王连敏说,“今年年景好,收成也不错。”
小营盘村是全镇小站稻主要种植区之一,近年来,这里的水稻亩产量不断提升。
“水稻需要精心呵护,一靠好稻种,二靠好水养。”王连敏坐在新收的稻谷旁说,田地里正在收获的是以金稻919、津原U99等为主的优质小站稻。

天津市津南区双桥河镇小营盘村种植的水稻近日迎来丰收。新华社记者 刘惟真 摄
走在田间,阵阵稻香让人心旷神怡。“从前排水河里淤泥堆积、黑臭不堪,路过时总得捂着鼻子。”小营盘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金利说,2018年,天津划定了736平方公里绿色生态屏障区,持续整治取缔“散乱污”企业,深化黑臭水体治理。
如今,在小营盘村的田地里,消失多年的河蚌、白条鱼、小虾等重新出现在水渠中、河流里,养虾养蟹的村民也越来越多,充满野趣的生态画卷近在眼前。
夕阳渐沉、秋收仍酣,收割机的声音还在鸣响,一批新碾的稻米刚刚送进合作社。
“从前靠人力,每人每天只能收割一两亩地的水稻,常常累得直不起腰来。如今靠机器,每天能收割水稻50亩以上,赶在熟得正好的时候收完,保证稻米的口感。”王金利说,随着小站稻产量、质量实现“双提升”,全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比5年前有了很大提高。
“入春回暖后,我计划在更大范围内推广‘稻蟹混养’,相信明年的收成一定会更好。”王连敏说。
新华社天津10月23日电(记者刘惟真)
相关新闻
- 2022-10-19长江畔秋收见闻:稻田里藏了多少“黑科技”
- 2022-10-11盐碱地上的丰收密码
- 2022-10-11我们的田野——最美秋色是丰收
- 2022-09-26天空视角瞰“丰景”
新闻推荐
- 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强调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2025-11-09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届运动会开幕式9日晚在广东广州举行 习近平将出席开幕式并宣布运动会开幕2025-11-09
-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 李书磊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2025-11-09
- 国台办:统一是历史大势是正道 “台独”是历史逆流是绝路2025-11-09
- 探寻神秘巴文化:台湾自媒体人走进达州罗家坝遗址博物馆2025-11-09
- 宝岛重光——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系列报道2025-1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