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土”藏了什么秘密?
编辑: 王瑞颖 | 时间: 2022-02-14 10:49:25 | 来源: 新华社 |
“元宵”是农历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在古人遥望月宫千年之后,中国的嫦娥五号将月壤样品带回地球,揭示出更多月球的奥秘。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专家整理出一份月亮“土”味百科,让您一边吃汤圆,一边增长月亮“土”知识。
月球“土”特产为什么珍贵?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主管王科超说,月壤是月球表面的岩石,它们携带了大量有关月球形成演化的重要信息。经过23天的探月之旅,嫦娥五号从此前人类探测器从未踏足过的新区域——月球风暴洋北部吕姆克山脉带回1731克月壤样品。全新的样品对研究月球表面的风化作用、火山作用和地质背景、演化等提供了新鲜的一手资料,这能够大大加深人类对月球起源和演化方面的认识。
月球“土”发生过什么故事?王科超介绍,1969年到1972年,美国成功实施了多次载人登月任务,共带回约382千克珍贵的月壤和月岩样品。美国曾赠送给中国1克月壤样品,中国科学家用其中的0.5克进行研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回忆,用这0.5克样品,中国研究小组共发表了14篇论文。以黄豆大小的一点月壤为起点,中国开启了向太阳系星辰大海的挺进。如今,我们从全新的区域取回月壤,供中国乃至世界的科学家研究,这是中国航天史的一个里程碑,也是人类探索和认识月球的重要一步。
利用此次嫦娥五号取回的月壤,中国科学家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科学家为玄武岩样品“测龄”,将月球地质寿命前推了8至9亿年;科学家估算出样品月幔源区的水含量仅为1至5微克/克,表明月幔非常之“干”。嫦娥五号采集的月壤样品还大大刷新了人类此前对月球火山活动的认知:着陆区可能存在多期火山活动,我们也许需要一个全新的理论框架来解释月球保持地质“长寿”的秘密。
“科学家关于月壤的研究还在不断深入。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于月球的认知早已不限于神话和传说,但神秘的月壤仍然包含着众多未解之谜,等待着人类继续探索。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来自月球的‘土’特产一定能帮助人类发现更多关于宇宙的奥秘。”王科超说。(记者王珏玢)
相关新闻
- 2022-01-04科学抗疫争朝夕 九天揽月不是梦——2022年世界科技形势展望
- 2021-08-09月球可能从来没有过强磁场
- 2021-08-05初心印记|“1731”克月壤的特殊意义
新闻推荐
- 《追光》,用一段历史谱写两岸同胞共御外侮的恢宏画卷2025-10-21
- 香港故事丨三代传承,绣出步履生花2025-10-21
- 学者:联大第2758号决议无懈可击,所谓“台湾地位未定论”站不住脚2025-10-21
- 赖清德民调崩盘 支持率仅剩三成2025-10-21
- 南水北调 利国利民——“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看河南”两岸媒体联合采访团走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2025-10-21
-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电贺郑丽文当选中国国民党主席 郑丽文复电习近平表示感谢2025-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