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152公里的长江岸线藏着怎样的生态密码?
编辑: 王瑞颖 | 时间: 2022-01-24 11:01:20 | 来源: 新华社 |
有着“千河归鄱湖、鄱湖入长江”之称的江西,拥有长江岸线152公里,是长江中下游生态屏障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围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发展思路,当地把岸线开发与生态保护结合起来,着力打造长江“最美岸线”。“最美岸线”美在哪儿,“共抓大保护”如何抓,江西境内152公里的长江岸线,藏着怎样的生态密码?今年的“新春走基层”,记者沿着岸线来巡江。
靠水吃水,沿江地带曾是当地居民营生的重要场所,航运、采砂、捕捞,无序开发使得这里一度杂乱不堪。而如今,这些都不见了踪影。
作为“黄金水道”,长江沿线拥有非常优质的水运资源,拆乱拆违,既是保护岸线资源的需要,也为后期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好的基础。
得益于便利的水运优势,沿江地带也布局了不少工业园区,这些园区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是环境治理的重点。面对越来越严格的环保要求,企业如何应对,园区怎样转型?
这里是方大九钢近年来兴建的深度水处理站,污水经过数道工序的处理后,不仅可以养鱼,甚至达到了饮用的标准。
加大投入,强化监管,园区在服务企业发展的同时,也在转变发展思路、寻求转型。比如关停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小散乱企业,腾笼换鸟,引进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专精特新”企业等等,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在长江沿岸,一些居民世代捕鱼为生。长江和鄱阳湖禁捕以来,江西出台相关政策,帮扶5万多渔民转产就业,有的渔民变身巡护员。
禁渔禁的不是生计。江西瑞昌江段是长江流域四大家鱼的最大鱼苗场,当地上岸渔民成立渔业公司,开展人工养殖,不仅让自己富起来,还带动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当地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求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
记者:刘彬、郭杰文
编辑:田甜
新华社江西分社星火工作室出品
相关新闻
- 2021-09-01给“水中大熊猫”让路,这座桥多花了1亿元
- 2021-04-21长江经济带: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
- 2022-01-06国家林草局:2021年44处国家湿地公园通过验收
- 2022-01-06杭州西湖区“小鲸灵”为垃圾治理“减负” 掀起污染废弃塑料回收“大变革”
新闻推荐
- 黄陂台胞32年跨海接力助学,资助300余万元惠及2600名家乡学子2025-10-17
- 2025海峡两岸社团交流节在京启动2025-10-17
- 连续15年全球第一!大国制造凸显硬核实力2025-10-17
- “仁风景从——故宫博物院藏捐献文物展”开展2025-10-17
- 米兰冬奥会公布开幕式主题2025-10-17
- 歌曲《没出息》在两岸爆红 ,国台办表示:乐见这样自然、有趣、快乐的两岸民间互动交流2025-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