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红色基因 建设“一国两制”博物馆
蕴含了数代中国共产党人智慧的“一国两制”概念由邓小平鲜明提出,“一国两制”旨在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台湾问题和香港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这一创造性理论开创了国家治理制度的先河,其核心就是把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合二为一、有效整合,将两种制度最精彩、最核心、最优越的部分展示出来,把社会矛盾最小化、治理效益最大化,这种制度设计是人类政治文明史无前例的智慧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贡献,是辩证唯物主义核心理论对立统一的思想结晶,从法学、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个领域,发展并完善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原理,为世界和平发展共同进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被成功运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一国两制”以“求大同、存大异”的制度包容,实现了“一国”之下“两制”相融相生,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丰富和发展,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实践证明,“一国两制”不仅是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澳门问题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
知其所来,方能识其所在、明其将往。建设“一国两制”博物馆,就是要建设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举的殿堂,记录“一国两制”的过去和现在,用香港、澳门和内地生动的历史资源,书写“一国两制”初心教材。“一国两制”博物馆以“一国两制”为主题,通过全面系统地介绍香港、澳门的回归,展示“一国两制”在港澳的成功实践,使“一国两制”得到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更多的人知道、了解、认同、接受,传承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红色基因,见证历史、以史鉴今、启迪后人。
“一国两制”的构想在过往的人类政治实践中还从未有过,是中国共产党为国际社会解决类似问题提供的新思路和新方案。中央政府采取特殊的方式对享有高度自治权的特别行政区实行管理,改变了历史上但凡收复失地都要大动干戈的所谓定势。建设“一国两制”博物馆,不仅可以收藏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为国际社会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对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起到积极影响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一国两制”博物馆应当是一所大学校。它不仅是中国近代和现代史的保存者和记录者,也是全体中国人民为实现祖国统一进程的见证者和参与者,记录着中华民族刻骨铭心的经历,深蕴爱国主义的力量。香港回归前,港英政府向民众灌输殖民宗主国的意识形态,强调英国制度与文化的优越性,淡化香港公民的国家民族意识以及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一些民众国家意识淡薄、国民身份认同模糊。“一国两制”博物馆能通过还原香港和澳门波澜壮阔的回归过程,增强民众的民族自尊和自信,成为对港澳台同胞和内地民众进行港澳基本法和“一国两制”教育及爱国教育的重要基地。
港澳在“一国两制”的实践中,留存有大量历史文物,但随着时间的流逝,面临被损坏和消失的风险。一些文物的保护没有得到重视,文物拓展利用不够,文物保护管理的能力建设有待加强。“一国两制”实践中产生的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面对文物保护的紧迫问题,中央政府和特区政府都应有紧迫感和使命感,加强对建设“一国两制”博物馆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保护好港澳的文化遗产,包括文物古迹、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工业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港澳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民居及地方特色的民俗。若此,则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当前,在“一国两制”实践新的历史节点上,保护好“一国两制”实践中的文物,是对历史的传承和对未来的责任。我们将不辱使命,守土尽责,保护好港澳“一国两制”的文化根脉和遗产,赓续中国共产党的红色基因和精神财富,推动建设“一国两制”博物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一国两制”在实践中已经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具有强大生命力。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我们对“一国两制”的信心和决心都绝不会动摇。(作者:吕英杰,系“一国两制”博物馆筹备委员会预备委员会工作组副组长)(本文为投稿作品,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