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同创40年 | 第5集:突破局限的制度优势
“敢闯”——一座新城的崛起
1980年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一横空出世,就承载了为960万平方公里近10亿中国人民“杀出一条血路”的使命。
从第一张股票发行到第一家证券交易所建立,从第一个进行分配制度改革,到第一个实行工程招标,创造三天盖一层楼的奇迹,深圳成为改革开放的缩影,以顽强意志挑战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迅速走上了以“三来一补”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化之路,初步形成以工业为主,兼营商业、农业和旅游业的综合性发展格局。
“敢闯”,让人们看到了“一座新城的崛起”。
△“特区”深圳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试水”、“突破”,率先推出一系列在当时看来石破天惊的制度改革。
“善创”——自主性驱动,走出舒适区
1992年,新一轮改革开放三股浪潮齐发,经济特区“优惠政策时代”谢幕。曾一路飞奔的深圳,由“探路者”回归为普通的奔跑者。此时,摆脱了生存压力的深圳,必须走出“舒适区”,换个“活法”,这就是“创”。1993年底,深圳出台决议,停止登记注册新的“三来一补”企业,同一时期,合伙制律师事务所在深圳出现,打破了原有公办体制的束缚。
△打破原有公办所有制的束缚,创建合伙制律师事务所。
△1993年底,深圳出台决议,停止登记注册新的“三来一补”企业。
△2008年,深圳成为全国第一个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和人才被列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
在经济高速增长、创新不断加码的同时,深圳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探索具有深圳特色的生态文明发展模式,并在全国率先倡导“关爱之城”“慈善之城”和“志愿者之城”。
“示范”——使命感驱动,践行顶层设计
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外发布,深圳被列为四座中心城市之一;8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出台,这意味着中央寄望深圳从过去的“单项冠军”变成“全能冠军”,意味着深圳要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发挥核心引擎功能,并作为国家“战略代表队”在全球城市竞争中率先冲锋。
以制度创新为优势的深圳正不断突破局限,踏上改革创新再出发的新征程!
△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在双区驱动的背景下,深圳谋划实施了43项重大改革任务。